热点专题

看账单、集五福,互联网时代新过年民俗

字号+ 作者:言几又文化 来源:言几又文化 2020-01-17 我要评论

过年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等等。

 

距离2020年的春节只有十天了,多少人已经回家的路上,多少人还坚守岗位,等待着假期到来,只为赴一场一年一度的春节之约。

春节,狭义上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广义上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而在更多上班族的心目中,春节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春节放假前前后半个月,前半个月等春节放假等过年,后半个月回味过年的美好假期滋味。

过年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等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流传速度的加快,一些新的年俗,正在依托科技诞生。更多的人在继承过去几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文化时,也在积极投入新年俗中。

 

 
 
 
 

互联网新年俗

 
 
 
 

 

“你扫到敬业福了吗?”

“我全都是‘爱国’和‘友善’……”

“好想要全家卡啊!!!”

“听说在‘我的家’里最好得敬业,哎,你给我一个富强呗。”

……

 

最近你的身边是否充满了这样的讨论?就好像大家突然之间集体参加了同一个神秘的组织。

每到过年前十天左右,全国绝大部分的网民,都加入了这场神秘的集福卡大战,就好像小时候为了集齐赠送的卡片加入了吃干脆面大军一样。并不为最后获得什么多大的收益,就是享受集齐之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及与周围所有朋友做同一件事情的参与感。当然如果再额外享受比别人更早集满的优越感,就更加让人想参加了。

这个活动就是集五福,诞生于2016年春节期间的一个互动小游戏,经过五年的时间,这个小游戏成了不少用户惦记的一份年味,一种新年俗。

于此同时,在科技的加持之下,也诞生了更多的新年俗。

 

集五福

 

集五福,一开始特指由支付宝推出的,以集齐“和谐、爱国、敬业、友善、富强“五张福卡,集齐者可以在春节当晚平均分2亿支付宝红包的活动。2016 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首次推出集五福活动,也是这一习俗的开始。

集五福活动推出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福卡的种类也从最初的五张,增加了花花卡、沾福卡、全家福、万能福等多种新的福卡。但玩法始终没变,还是小时候集卡的那一套。

这两年,也有了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了春节集五福活动大战。比如百度推出了“好运中国年”“助农年货集”,新浪微博推出了“集卡开鸿运”,快手推出了“集卡分一亿”,这些都是和支付宝集五福类似的集卡成功分现金红包的活。

集五福的活动,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互联网企业营销手段,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与亲朋好友集体参加的过年新民俗。

 

看账单

 

自从支付宝开始推出年度账单以来,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来自灵魂的疑问:

我哪来这么些钱?

我咋花了这么些钱?

我有这么多钱吗,我怎么不知道?

我咋记得我没赚这么多钱?

自从发现了网民们对年度账单的喜爱后,其他互联网企业也都非常敏感的竞相跟上,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账单。

比如外卖APP的年度账单,会告诉你一年点了多少次外卖、花在外卖上的钱是多少、最爱吃的外卖是哪家、最有缘的骑手是哪个等等,明明白白让你知道,恩格斯系数高到底是怎么来的。

还有音乐类APP的年度账单,最爱听的歌手、听得最多的是哪首歌、什么时候在凌晨很晚的时候还听了歌等等,帮你总结过去一年最独特的音乐品味。

除此之外,阅读类APP的年度账单会告诉你一年读了多少书,视频类APP会告诉你一年看了多久的视频,成长类APP会告诉你一年学习了多少知识……

越来越多的APP开始做年度总结,到了年底看各个APP为自己出了定制数据总结报告,也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网民了解自己的新方式,看账单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新的年俗。

 

看春晚

 

春晚,全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简称为央视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起源于1979年,正式开办于1983年,2014年被定位为国家项目。

经过从起源至今已经41年的发展,春晚已经成为了全中国人民除夕夜所必不可少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民年三十晚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最美好的回忆和殷切的期盼。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的基础上,也逐渐衍生出了更多与春晚相关的内容,比如春晚开始前对春晚节目的预测、对春晚支持人的点评,春晚播出时和播出后对春晚的点评以及吐槽等等。

不过不管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春晚已经成为了所有人过年期间所必不可少的项目,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民俗,这是无法否认的。

 

赶春运

 

以前的车马很慢,要想跨越千里万里的地域阻隔非常困难,如果外地的游子想要在过年时回到家中与亲友相聚,可能要提前一两个月就启程出发。

不过随着火车、高铁、飞机等各种科技时代交通方式出现之后,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回家变成了一个虽然还是很遥远,但是不漫长的过程。

因为交通的便利,也诞生了一种新的年俗——春运!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近几十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29.8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春运,是一种所有人都参与其中,随着时代科技发展所出现的最独特的年俗。

 
 
 
 

传统PK现代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虽然创造了一些曾经不曾有的新年俗,但更重要的,却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将老年俗传承下来。

于是同样一种年俗,就有了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的过法。

 

发红包

 

亲手发PK手机发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传统的发红包方式,也是直接将现金放在制作精美的红包封内,再亲手交给晚辈。

而现在,说起发红包,更多人想到的已经不是事物的红色纸包,而是变成了打开手机,点开相应软件、输入金额、支付、点击发送的一整个流程。

亲手发更有纪念意义,手机发更加便利,各有优劣。

  
  

大金额PK小金额

亲手发的红包一般金额较大,几十上百成千都有可能;而手机发红包则更具有金额优势,不管是一分还是一角,都可以随意发送,而不需要顾忌没有那么小面额的纸币。

有理由PK随便发

亲手发的红包多用在长辈给晚辈发、红白喜事送礼随份子或是企业单位开业红包等,一般都会需要一个正经的理由。

而手机发红包则不受这个限制,高兴了可以发红包分享、不高兴了也可以被发红包安慰,还可以玩“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等等。

亲手发红包的传统方式,在现实中更具有其他的意义。但是手机发红包的新方式,却可以带来更多的便利。

不少不能回家过年的朋友,和家人在群里边抢红包、边话家常,还不时发段语音、视频,不论相隔多远,全家人如同团聚在一起。

连五六十岁的长辈都说,谁说过年没年味,“抢红包”为传统年俗注入了时代活力。

 

买年货

 

传统手拎PK快递上门

在以前,不管是在外工作的人想在回家过春节时给家里买一些年货回去,还是家里人一起出门购置年货,最终的结果都是需要大包小包的拎着,甚是手忙脚乱。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电商平台的崛起,物流的速度的加快,买年货变得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高效,还越来越便宜。再也不需要自己大包小包的拎回家,只需要轻松在手机上下单,然后等着收快递就行了。

传统的亲自出门购买年货的方式,有助于在现实的与人接触中锻炼交际沟通能力;而在线下单的方式,有更加便宜和便利的优势。没有谁更好,也没有谁更差,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即可。

但是随着电商的普及,“妈,我给家里买了点年货,快递显示今天配送,您记得收货。”也将会变成越来越多中国家庭在办年货时会出现的对话。

 

团圆

 

回家团圆PK视频团圆

在以前,只能等着漫长的车马送去信件遥寄思念。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通话变得非常的轻松,随时都能打开视频,和手机另一端的亲人见面,亲耳听到亲人的殷殷关切,亲眼看到亲人的灿烂笑容。

现实中的团圆当然更好,真实的见面接触必然是比只能通过小小的屏幕沟通更加让人感动。只是当被各种原因限制而无法选择回家团圆见面时,视频团圆就变成了一种更合适的替代方式。

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弭了距离和空间的隔阂,让过年团圆,变成了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

 

送祝福

 

手写拜年信PK表情包拜年

在科技时代未曾到来之前,大家通过亲手书写的信件,表达最诚挚的祝福;

在手机刚刚出现的年代,人们通过互相发送美好寓意的拜年短信寄去相思;

到了智能手机普及的现在,手机短信成为了单纯用来收验证码的东西,而人们拜年的方式,也已经跟随潮流变成使用表情包。

亲手书写的祝福拜年信当然令人感动,但是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重压之下,想要做到为每一位朋友送上手写信是件困难的事情。所以选择更便利更符合当下网络时代潮流的拜年方式,也无可厚非。

只要真心实意的为朋友们送上祝福,那么方式,何必在意。

 
 
 
 

年味,永远都在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有很多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好像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喜悦感。

年画、剪纸面临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和市场萎缩冲击而急剧衰退,春联因热衷的人数寥寥变得景象萧条,炮竹因为安全和环保问题而遭禁放,年夜饭则被消费观念改变得走出人家移师酒店。

至于过去重要的腊月二十三祭灶活动,因为城市里已经没有了柴火灶,厨房里只有煤气炉,想祭灶也不知该把灶君的画贴在哪里;腊月二十四“扫尘”,大家都还在上班,找一个小时工帮助打扫卫生已经算对得起这个年了;穿新衣,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平常就可以购置新衣,过年时穿新衣的喜庆早已没有……

种种原因,让大家开始觉得春节期间"年味"似乎不够浓了,对过年的期待也变成了可以放假七天。对过年那些年俗,也没有了参与的兴趣。

可是年俗指的是人们行为方式中约定俗成的做法,是一种行为文化。影响它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年俗习惯,但是无论新旧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过节的文化气氛。

只要我们还在集五福、还在看账单、还在下单买买买年货,那么年味儿,就永远都存在。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再看TOD,全球3大案例的3个启示

    再看TOD,全球3大案例的3个启示

  • 上半年商场餐饮开关店比史上最低,仅为0.73!

    上半年商场餐饮开关店比史上最低,仅为0.73!

  • 龙湖、华润、大悦城,谁最扛打?

    龙湖、华润、大悦城,谁最扛打?

  • 看看别人家购物中心楼顶都做了什么?

    看看别人家购物中心楼顶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