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敦煌壁画中的乐姬舞者不但会说话,还要争C位会是什么情景?
如果可以让你化身其中一个角色,你愿意为谁发声配音?
前两天,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出品了五集“敦煌动画剧”,包括《神鹿与告密者》《太子出海寻珠记》《谁才是乐队C位》《仁医救鱼》和《五百强盗的罪与罚》,用户可以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登录观看。
同时还可以选择角色进行配音,或邀请亲朋好友分饰角色,合作完成故事配音,并进行社交分享。
这掀起了年轻人DIY配音的热潮,有人还以粤语、方言等不同的语言配音互动,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动画效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敦煌文化延续了两千多年,如今它仍然有着极强的IP号召力,但凡出山“营业”就能获得无数粉丝的拥趸。
在这之前,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合作推出的《王者荣耀》皮肤以及“敦煌诗巾 ”等文创产品,敦煌博物馆推出的“王一博”滑板一时无两,让敦煌文化成为潮流引领者。
由此可知,从与影视、ACG联动到衍生品的推出,传统文化与泛文娱行业的结合,让敦煌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年轻人重新爱上了传统文化,这或许就是敦煌这个千年IP一直以来“不老”的原因,也是传统文化IP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如何最大程度激活传统文化,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是互联网公司和诸多文化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7年12月,腾讯和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腾讯提出“新文创”,意欲围绕“IP”探索一套“产业+文化”的打法。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公司用新技术、新场景赋能传统文化输出,传统文化也有效反哺品牌的形象塑造和文化产业的建立。
敦煌文化,一直是学术的高地。尤其30年代,陈寅恪先生那句“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定义了这场笼罩在民族主义与悲情话语中的“敦煌热”。
但这场敦煌热终究还是属于精英小圈子内的,直到一部动画——《九色鹿》的诞生。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名为《九色鹿》的动画片,成为了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之作。而后改编自井上靖同名小说的电影《敦煌》,同样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承载着情感的“敦煌”。
可以说,正是影视作品,让敦煌变成了所有人的敦煌,让民族的集体记忆更加深化。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娱乐方式,如今影视、动画到游戏对人们的影响更是只增不减。
作为国内文娱巨头,腾讯与敦煌IP的合作开发,也主要在其业务版图,包括游戏、动漫、影视、文学、音乐、电竞等多个垂直业务方面进行融合开发。
就拿此次敦煌动画剧来说,腾讯动漫一方面发起“敦煌动画剧配音挑战”活动,另外也联动《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中的配音演员共同参与,以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助力动画剧传播。
还同步开启“敦煌主题周”专题活动,集结推广《风起鸣沙-敦煌曲》《劳度叉斗圣变》等敦煌文化相关作品,让年轻人通过漫画,更深入感受华夏文明的魅力。
这是基于现如今,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经进一步扩大,2019年已达到3.5亿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这些用户更希望传统文化会以他们所喜爱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动漫正是其中一种形式。
当然除了动漫之外,腾讯在音乐、游戏、线下活动等多个艺术板块,实现了敦煌元素的结合和推广。
在音乐形态领域,QQ音乐联合敦煌研究院,进行古曲新创大赛,最终,打造出一张敦煌古曲新创专辑,还在敦煌成功举办了一场“古乐重声”音乐会。
在游戏领域,双方联合推出了《王者荣耀》敦煌“飞天”的游戏皮肤,看上去颇具飞天伎乐神态,成为游戏的主打卖点之一。
在影视形态领域,此次敦煌动画剧,调动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积极性,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可以看出,通过推出形式多样的歌曲、游戏,与泛文娱内容的结合,的确能够让大家get到敦煌的教义,更好地理解敦煌文化。
同时,二者相互赋能,对于腾讯来说,传统文化IP为其泛文娱产业注入了更多文化价值。
融入飞天元素的《王者荣耀》最终获得4000万用户下载,敦煌动画剧也让腾讯及其文娱矩阵获得巨大曝光。
传统文化IP本身底蕴深厚,有非常好的市场认知度和受众面,在与文娱内容创意结合下,自然能够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敦煌IP作为深厚、深涩难懂的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
而文创产品作为承载着文化的“器”,则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让大众现代生活与敦煌文化之间,建立长久而紧密的关联。
在故宫这个大IP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IP开始通过“文创”实现传承、保护甚至造血的目标。
在腾讯×敦煌的战略合作中,“数字供养人计划”是其合作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开启全民参与敦煌数字文保公益的基础上,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衍生品小程序“敦煌诗巾”。
基于这个互动小程序,用户可以选择、组合取材自敦煌的8大主题元素和200多个壁画细节元素,亲手设计专属的敦煌丝巾。
“敦煌诗巾”上线一个月就有300万用户参与,留下近25万件DIY作品。
文创产品的推出,让每个人有机会把千年壁画戴在身上。也让更多传统文化传播者认识到,只有将传统文化的科普,做到“与我生活有关”,接生活地气,才会引起大家的探索兴趣。
此外,敦煌博物馆推出的飞天滑板,通过为当红偶像王一博赠送,让敦煌博物馆滑板以及文创获得了极大的品牌曝光,也掀起了一场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消费热潮。
我们曾经采访了敦煌博物馆文创·丝路手信主理人缪孟桥,他告诉我们敦煌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她从不压抑艺术创作的生命力。
因此丝路手信在敦煌文创开发过程中,希望每个系列都能用敦煌文化和当代文化做结合。来自街头的滑板,是年轻人追求并喜爱的一种潮流文化,代表着活力与自由的运动,也符合敦煌包容、融合的气质。
我们认为正是这些基于文化的消费产品的推出,为不断深化敦煌的文化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发现,此次敦煌动画剧的观看和配音活动,都要通过“云游敦煌”进入观看。
并且除了这个活动之外,小程序中,设置有“探索、游览、保护”三个选项。在“探索”的敦煌石窟艺术博览板块,可以按照喜欢的艺术形式、朝代、颜色等选项进行游览;在“保护”页面,可以了解壁画的病害类型以及敦煌壁画保护的数字化工作,加深对文物保护的了解。
也就是说在这个小程序上,你可以实现不出远门,也能在指尖上近距离游览敦煌的精美石窟,
里面也包含了之前推出了“敦煌诗巾”、 为敦煌壁画的填色等创意活动。
早在之前,逐年增加的游客总量让敦煌开始显得不堪重负,因此莫高窟参观严格执行预约制,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控制在6000人。敦煌正式迎来了“限流时代”。
敦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敦煌,每个人都有权利来了解它接触它。因此那个时候,把敦煌嵌入到数字化体系中,用泛娱乐形式演绎出新的生命,就已经提上日程。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纷纷“上线”,并产生了不一样的玩法。比如敦煌小程序将文化IP与文创结合起来,打造行业闭环。
当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泛娱乐生态,与富有内涵的敦煌进入深度结合的时候,其中可以玩起来的可能性,就难以计量了。
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因为当下,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通过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了解这个世界。据了解,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2.9亿。
另外,由于疫情影响,线下文旅、参观受到限制,2月腾讯与敦煌适时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故宫也开启了“直播游故宫”活动,由此可见未来在技术的支持下,线下传统文化搬到线上已是大势所趋。
在与文娱内容、消费品牌以及数字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敦煌。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深思是,传承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从来不是一锤子的生意,不仅讲究接地气,更考验品牌的长期坚持。
相对于一些品牌“短暂性”的跨界来说,腾讯系统性、长久性开发敦煌IP的做法,似乎更值得我们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