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6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161例,累计治愈出院1540例,现有确诊病例28985例(其中重症病例4821例),累计死亡病例636例,现有疑似病例2635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1402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6045人。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商业地产与零售企业能在疫情之后活下来。任何一个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关于春天的梦想,让我们共渡难关,期待春暖花开的那天。
01
学会与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共处
02
盘好家底,对未来心里有最坏状况准备
03
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04
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一年打好基础
05
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06
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在所有顾客出入口设置消毒液,每日对现场各区域进行多次消毒,对所有员工进行测温等健康管理,并进行个人防护培训。努力为市民们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场所。
透明化:一切消毒工作细节化、可视化、显性化,不是你觉得要顾客觉得。
门神管理:严防死守,一切人、物资进出全面管理(体温、消毒)防患于未然。
商场未来的设计对于降低危害公共安全的通风、病毒消杀的考虑将会加大,比如传统封闭式的特征可能会有变化,而疫情防控再次推动了VAV中央空调以及新风系统的使用,商场内部病毒消杀的软硬件需求预计也可以提上日程。
07
组织商户同盟,指定营销政策;联络协同各大网络平台,统一进行推广;运用短视频和直播,拓展流量与用户连接;强化会员运营和裂变社群管理。
比如:商场主动开启“建群”的营销方式,把店长、消费者拉到一个群内,推出打折/秒杀,促进销售。
构建线上购物中心,世纪金源目前已开启,抗疫攻坚期,服务不断线。第一批线上购物中心服务已成功在世纪plus小程序中开始上线推广,覆盖北京、昆明、贵阳、合肥等多个城市,顾客只要登录世纪plus小程序,就可以足不出户逛商场,扫码购物方便到家!
08
数据和会员优化,强化服务3公里优势;整合美团、闪送、跑腿,以商场为店,策划节庆套餐为品牌赋能,统一服务;建设私域流量运营团队:所有平台流量需要统一入口管理,流量沉淀和分析,为后续做储备;发挥半径优势,看得见、信得过、效率快。
春节期间最火的几个买菜APP都在努力恢复供应和配送。这次疫情对生鲜电商是“天赐红利”,但供应链差的平台将逐渐被淘汰。
作为“疫情重灾区”的餐饮业,无论是自发或与购物中心联动,都将精力投注在外卖渠道,除了联动美团外卖、饿了么,也自主推出外卖到家服务。
例如美的商业设立“外卖到家”专项工作,对旗下项目增加线上点餐和送餐等暖心服务,帮助商家降低库存,减少损失;保利、凯德等企业在广州的商场,同样联动商场内的餐饮租户,为消费者提供“美味到家”服务;
部分餐企也自主推出外卖到家服务,以蓝波斯菊为例,在疫情影响、全城外卖员紧缺之下,蓝波斯菊老板变身“外卖员”,亲自开车配送;俏凤凰、西贝等餐企也全面执行外卖无接触式配送。
09
恢复期的租金减免不能一刀切
有的放矢减租法。2003年SARS疫情下,香港购物中心普遍遭遇客流和业绩双降、租户纷纷要求减租的困境。擅长精细化运营的太古集团对旗下香港各大购物中心没有出台一刀切的免租政策,而是详细了解了每家租户每周的营业额、利润下降乃至亏损幅度,根据租户的实际经营情况给予各不相同的扶持。对于营业额不减反增的民生刚需业态的超市、药店并不减租。
激励共赢减租法。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客流一度剧减,香港崇邦集团当时在业界首推租金奖励计划:如果租户在这段时间的月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当月租金即有相应比例减免,营业额增加比例越高,租金减得也就越多,最高减至18%,激励租户促销的积极性,大约95%的租户最终享受了租金优惠并获得合理的利润。最后,大宁国际在2009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0%、客流增长23%,成功实现多方共赢。
10
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动辄10万㎡+的体量,确实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商业血液。
而大体量必然要面对的是更远的辐射范围,更大量的人群聚集,在重大疫情面前,反而成为了它的弱点。
相比之下,社区型商业更能有效解决1-2公里范围内人们的基础需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避免了人群长距离的移动。即使是在未来正常时期,社区商业的发展也将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性,提高生活效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出行效率。
11
商场的业态组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革命,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运动业态已经渐成购物中心招商的新晋心头好。比如2019年新开业的济南万象城、武汉绿地缤纷城、上海长风大悦城均抓住了这波趋势。
以健康餐饮、瑜伽馆、射击馆、专业球馆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较为突出,此外飞行体验、马丁车、攀岩、马术、格斗等运动品牌纷纷冒尖,体育消费多元且日益个性化。
运动体验类业态可以让人流愿意在购物中心逗留,以弥补这段客流低谷期。
在此次疫情事件影响下,民众的健康意识和需求愈发强烈,未来,商业项目与健康产业业态结合也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如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已在购物中心建设健康城,引入大型医院、医疗教科培及护理中心。
12
疫情之下,定点定时加强对于公共区域的消毒已成为常态,可是疫情过后,又有多少购物中心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将不得而知。
反而是在疫情发生之前,对公共区域的消毒就已经是一些高品质的购物中日常在做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例如大部分的港资商场。
未来,消费者必将更注重购物中心的整体环境品质,那些始终如一的经营者,将会得到更多的青睐。
13
14
大多数家庭在春节期间都会进行囤货,而疫情的出现,更加重了囤货的现象。
并且有研究表明,大体量的冰箱销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巨大需求+硬件条件,将刺激消费者选择购买更多批量的商品,而山姆会员店、麦德龙这类仓储式商超将吃下这波红利。
15
对于公共卫生,购物中心需要重视,像国外的商场,进门都会有酒精快速手部消毒。同时要注意风险管控:因为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好,购物中心风险应对在财务上计提损失考虑的比较少。经过这次疫情,购物中心无论是从财务、资本上,还是日常管理,都要把风险管控流程和预算。
消费者虽然对大力度促销已司空见惯,但当疫情退去后经济低迷的状态下,通过营销手段保持购买力并实现顾客回馈与口碑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观点:
还有很多行业在这次疫情中求新求变,寻找出新的生存机会。不过危机依然是危机,即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挽回部分损失。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时代发展也好,疫情也罢,如果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体验,无法面对严峻的考验,就很难实现“让用户离不开”的远大志向。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多企业能在疫情之后活下来。任何一个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关于春天的梦想,让我们共渡难关,期待春暖花开的那天。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