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沃尔玛家乐福优衣库
纷纷瞄上重点城市核心商圈
1.继静安城市店后,宜家全球首个“未来家体验空间”亮相上海
8月12日,品牌入华的首家门店——有着23年历史的宜家上海徐汇商场焕新亮相,为宜家全球首个“未来家体验空间”,以创新视觉设计、便捷互动体验以及社交共享共创为三大核心,集中展现宜家对未来零售行业趋势的理解和由此而带来的创新商场设计和运营理念。
与经典的宜家商场相比,新的商场首次改变了宜家商场的购物路线设计,以人的居家活动为基础,将所有的产品系列划分为睡眠洗漱空间、创玩工作空间、烹饪用餐空间、会客休闲空间、收纳展示空间五大分区,使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直达相应商品区域。
此外,商场还拥有包括日光社交广场、悬浮共享广场 、自然休憩广场在内的三大多功能广场、用来展示更多新品的塔楼和展示街区等。宜家徐汇商场鼓励顾客边逛边探索发现,顾客可以基于兴趣选择体验路线,挖掘购物、社交、手工制作、休憩、美食等多种体验。
早在去年7月23日,宜家在中国市场首次开设的全新商场形态——3000平米的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开业,更选址在上海静安寺商圈,毗邻地铁2/7号线静安寺站。
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
2.沃尔玛旗下山姆将在一二线城市试点城市中心店
近日,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表示,沃尔玛中国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将尝试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新建或将部分具备条件的沃尔玛大卖场改造为山姆城市中心店,第一期门店预计最快将在明年初面世。
据悉,今年一季度是沃尔玛在中国运营25年以来,单季度营收、利润最高的一季,这其中很大部分业绩贡献来源于近来加速扩张的山姆。截至目前,山姆在全国已有33家门店,资料显示,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及杭州均布局2家或以上数量的分店。
位于广州天河区美林M·LIVE天地二期的山姆会员商店
如今,山姆惠州首店及广州二号店已经开业,今年还将迎来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中国旗舰店、位于光谷核心区的武汉二店和位于印力汇德隆奥体印象城的杭州三店。据铱星云商查询了解,这些店铺地理位置优越,大多位于生活氛围浓郁且拥有中高端消费需求的居民住区。
印力汇德隆杭州奥体印象城将于9月30日开业
3.家乐福五年内将在中国市场开出超30家付费会员店,选址以主城区为主
8月5日,家乐福(中国)副总裁、家乐福会员店总经理常飞告诉每经记者,家乐福中国计划在2021-2026年间,在中国市场开出超过30家家乐福会员店。家乐福首家会员店选址上海,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业,旗舰店则计划于明年年底在天津开业。家乐福会员店是家乐福中国旗下一个全新的业态,属于付费会员制商店。家乐福会员店的选址将以主城区为主,目标消费群体瞄准位于主城区的中产家庭。
家乐福新闻发布会,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家乐福会员店副总经理李新林表示:家乐福会员店在中国市场会有三种模式,一是标准店,比如成山路店;第二是基础店,第二家会员店会是这个模式;第三种是旗舰店。据悉,家乐福今年计划在国内开两家会员店(均由原家乐福门店改造升级),除了上述的浦东新区成山路店,另外一家店的地址依然在上海,是其定义的基础店模式。
正在筹备中的家乐福会员店首店,图源:第一财经
除了位于天津旗舰店会是在平地新建的建筑之外,大多数家乐福会员店门店将由老店改造而来(这也是家乐福会员店避谈“仓储”二字的原因)。常飞表示,家乐福已有大卖场210多家,其中有超过75%以上的门店在准一线城市,省会级城市超过75%,在门店选址方面占据优势位置。
4.优衣库北京首家全球旗舰店将于11月亮相三里屯
8月5日,优衣库宣布,北京首家全球旗舰店将于今年11月开幕,坐落于北京知名时尚地标三里屯。据悉,这是时隔八年以来优衣库在中国开设的第三家全球旗舰店,前两家分别位于上海黄浦区淮海中路(8000平米,2013年9月30日开业)和深圳万象天地(2600平方米,2018年3月30日开业)。
上图:上海淮海中路优衣库旗舰店,© Nic Lehoux;
下图:深圳万象天地优衣库旗舰店,图源:网络
据了解,优衣库北京全球旗舰店位于三里屯西区,横跨1-3F三个楼层,经营面积约2200平方米。门店重点将结合艺术、科技、文化与丰富的购物体验;此外,结合虚拟与现实的 StyleHint 数字服务将首次在大陆地区登场。
筹备期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图源:北京商报
作为北京繁华的商圈之一,三里屯是年轻人聚居和购物的重要社区,也是国外游客的聚集地。优衣库选择在此处设置旗舰店不仅可以依靠强大的客流进行销售,还有利于品牌文化的输出。结合太古地产旗下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将于四季度开业的消息,铱星云商有理由猜测优衣库北京全球旗舰店很可能将落户于此。
猜猜零售巨头的小心思:
占据市场制高点,掌握营销主动权
前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地段论在当下的商业市场依然有效,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汇聚了当地广泛且优质的资源:便捷的交通、多元的产业、有利的基础公共服务和众多中高端客群…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1.房住不炒,消费成拉动经济增长主力军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较高、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作为战略基点的内需就理应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对内需的提振作用越来越小,扩大内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费进行转变。
2016-2021年GDP与社消零总额,数据来源:国家年度统计公报
由上图计算,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在2016-2021年1-7月分别为:42%、42%、42%、41%、39%、46%,除今年外,这一比重近年长期徘徊在40%左右,而美国这一比重则超过70%,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具有增长的巨大潜力。
2016-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住宅投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公报
高企的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形成强大的挤出效应,“房住不炒”被政府高层多次定调,集中供地、三道红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出台多项政策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促使其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成为作为拉动经济主力军的角色地位日渐明晰。
2.重点城市核心商圈拥有大量品质消费客群
商业的繁荣离不开大批高质量客户群的参与,如果说商业是鱼,消费者是水,重点城市核心商圈就是天然的客流发动机,而满足客群需求的商业来到此地将会是如鱼得水,两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那么,这些优质客群分别包含哪类人群,而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需求呢?铱星云商认为大概可划分为以下4类:
-
商务客群
商务客群的消费需求一般为公司采购及商务社交功能及服务,公司采购有着“量大+低频”的特点,同时对商品的品质、即时配送有较高要求;商务社交则讲究便捷高效,也少不了对商品质量和逼格的追求,特点是“量大+高频”,需求以餐饮为主,亦可延伸出对少量零售和文体娱业态的配备要求。
图源:unsplash
-
中高端家庭客群
此类家庭客群往往收入较高且普遍上有老下有小,其需求涉及到零售、教育、康养、社交休闲等全业态全品类,除了对商品和服务品质的刚性需求,还包括对距离和时效性的考量。这类客群具有用户面广、特点是对生活日常用品、家庭游乐和教育类业态的要求是“刚需+高频”。
图源:unsplash
-
单身年轻客群
此类客群大部分属于Z世代,颜值即正义、社交即货币、个性即动力,TA们注重时尚和社交,能张扬个性的品牌和商业最受TA们的青睐。这类人群追求新鲜感,勇于尝试,对美妆、潮牌和网红类餐饮店铺有旺盛的需求。
图源:unsplash
-
未来消费客群
此类客群是家庭类客群的延伸,品牌进驻到中高端家庭身边,对00后、10后甚至20后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暂不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我们姑且称其为“未来消费群”,零售企业可以凭借地缘优势拉近与未来消费者的距离,随时随地陪伴TA们长大,做养成系品牌。
图源:unsplash
3.巨头进城意愿强烈,前两年大火的“下沉市场”概念不灵了?
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具有大规模的人口基数,消费市场广阔,下沉市场成为近些年零售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然而事实上,很多品牌的遭遇给这一概念泼上了冷水,其中尤以连锁超市的境况最为典型。除了2019年家乐福和麦德龙分别出让控股权于苏宁及物美,各老牌巨头更是频频曝出关店消息:
人人乐仅仅2021年上半年就关店19家,达到了门店总数的10%以上;
今年8月,沃尔玛在北京、阜阳、西安等地的多家卖场被相继关停,2021年以来其关店数量已经超过两位数;
今年初永辉关闭全国除福州外的所有超级物种门店,永辉MINI也在持续性关闭。
综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门店业绩持续下滑甚至亏损。但是另一种更抓人眼球的消息是,外资仓储会员超市Costco的一路攻城略地,发展势如破竹。为什么巨头们的命运如此不同,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冰火两重天?
-
当今身处下沉市场的超市生存环境已远没有当年风光
首先是电商、社区团购的疯狂竞争;其次这些有一定营业历史的门店往往形象老旧、管理模式僵化、服务意识薄弱;第三,上述门店与所面向客群的消费力和消费意识的也不相匹配,质优价高的商品和服务缺少买单者。
-
Costco和山姆为何雄起
首先是当地政策的支持,Costco的引进多为政府支持和牵头;今年5月1日,苏州市政府与沃尔玛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根据合作协议,沃尔玛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在苏投资,在苏州工业园区新设山姆(苏州)百货零售有限公司,负责苏州现有三家山姆会员商店的统一管理、开票结算。未来三年内,计划再新建一家山姆会员商店以及苏州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先进供应链管理技术,推进布局电子商务业态,加速全渠道新零售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商业模式布局。
其次是企业自身的硬核实力,优质的商品(尤其是自有品牌商品)、购物环境、温情服务等。
第三是门店供给的商品和服务与当地消费力的高度适配,这亦是它们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零售品牌进驻到重点城市核心商圈,占据市场有利位置,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商业世界的竞争是残酷的,且不说同类企业在产品和营销方面的内卷,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们所塑造的商业格局更是对实体商业的降维打击。商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好在实体商业也有自身绝对优势,就是以客为本的场景、服务的体验和创新。
1.优质商品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零售业的立足之本,而产品是零售企业的护城河,是品牌的真正核心。国内体育运动品牌近段时间站上了崛起风口。
8月12日,李宁发布了2021中期财报,截至6月30日,公司营收增长65%至101.97亿元人民币,首次半年营收超百亿,净利润上升187%至19.6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7月8日,安踏发布2021年Q2及上半年赢利预喜公告,2021年上半年,安踏品牌零售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35-40%;FILA品牌零售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50-55%;、DESCENTE迪桑特、KOLON SPORT 及其他品牌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90-95%。
8月1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文,认为李宁和安踏等品牌的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其一,政策的支持,近期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其二,则是受到新疆棉事件的影响。其还进一步分析除上述两大推动因素外,中国品牌崛起的原因还在于质量和设计的提升,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化。
5月29日开业,位于成都宽窄巷子的全国首家“中国李宁”城市主题概念店
5月17日开业,位于上海新天地南里的迪桑特全新品牌概念店
2.场景和服务体验是实体商业的绝对优势
实体门店拥有无可比拟的体验优势,人类终究是群居型动物,需要社交和相互的情感连接。这些年体验经济大热,为实体零售的转型创新提供了方向。如果说场景打造是外部的硬件升级,那服务和运营就是内部软件的更新和迭代,内外兼修才能使实体商业立于不败之地。
3.数字化、即时配送为品牌赋能
数字化建设和即时配送其实是服务的细分。网络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消费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实体商业和品牌选择拥抱电商:组建线上社群、搭建小程序商城、运营双微抖快、进驻电商平台,这些方式都拓宽了品牌的展示渠道、加快商品流通。另外,消费者已养成高效率的收发快递习惯,随之对配送时效提出新要求。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铱星云商 (ID:IRG-ROAD) ,作者:李敏
本文参考资料:RQ商业观察室、未来消费APP、远川研究所、时代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