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次央行的降息方式方法和幅度等方面的组合来看,旨在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手段,依然以数量投放为主、价格降低为辅,金融条件在边际上并未呈现显著的宽松趋势。
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三季度的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利率分别较二季度上升2个基点,仅票据融资利率较二季度下降31个基点,要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依然道阻且长。
从央行降息的手段特点来看,在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同时防范通胀风险显然也在考虑之中,在“降息”和防止通胀方面明显存在着两难抉择。不过央行已实质开启“降息”周期,未来MLF和逆回购利率有望持续下行。可以预计的是,未来“降息”步伐将呈谨慎、渐进节奏,还将面临三个约束:通胀约束、汇率约束、债务约束,不过此轮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不容乐观。
从宏观面来看,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推动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又呈现全面失速之势。经过前几轮的加杠杆和投资扩张,企业、政府和居民普遍负债高企,后续的投资能力和新增负债空间堪忧; 扩大内需的实施空间面临居民消费能力被房地产掏空和“教育、医疗、养老”三座大山挤压以及分配不公的困扰,而扩大消费还面临居民无钱消费的尴尬;在出口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被迫进一步扩大进口(一方面是维护国际经贸关系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基础性需求如对原油、大豆、猪肉的巨量需求和对外依赖),净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下降 。
从逆周期操作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传统抓手--投资来看,经过历次负债投资的推动和形成的产能释放,投资可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明显缩窄,投资拉动和带动的边际效应下降明显。以“铁公基”为代表的大基建、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衰减; 国企和政府投资对以往占据60%份额的民间投资的带动效用丧失,甚至反而形成挤出效应 。
另外,融资环境整体上也不容乐观,依靠加杠杆来扩大投资的操作空间已基本见顶。政府、企业和居民因为负债过高,失去了以融资和负债来投资和消费的能力。两年多来在持续的降杠杆、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之下,新资管规定出台,影子银行和金融创新受到抑制,市场流动性缺乏,导致整体融资难度加大。房地产作为土地财政的核心支点和信用创造的重要工具,在“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和强力、持续调控下进入行业盘整期,对投融资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非常直接的。
最近自媒体有篇分析文章的题目很刺眼:《钱是印出来了,可是借钱的人却没了》,是说想以信用扩张来进行逆周期调节来扩大投资和消费,可是合格的借款人却不足,导致商业银行钱放不出去,商业银行也就不太积极去从央行拿钱。
因此,此次“降息”表明央行已开启实质、谨慎的“降息”周期,而且是数量工具优先而价格工具相对谨慎使用,但是逆周期操作向实体经济的的传导将不容乐观。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