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

又花25亿,华润万家仍在“Tesco阴影”下

字号+ 作者:卢致珍 来源:商业地产头条 2020-03-04 我要评论

2月25日,Tesco宣布,拟以2.75亿英镑(约合25亿元)的价格,向华润集团出售双方合资公司Gain Land的剩余20%股权,交易将于本月底完成。


突然的“卖身”消息,让沉寂多时的英国老牌零售巨头Tesco(乐购)重回聚光灯下。
 
2月25日,Tesco宣布,拟以2.75亿英镑(约合25亿元)的价格,向华润集团出售双方合资公司Gain Land的剩余20%股权,交易将于本月底完成。
 
在一众网友“不是早就卖了么?”的疑惑声中,Tesco彻底吹响了撤出中国的号角。
 
6年前,Tesco将中国135家门店交棒至华润万家手中,后者就此坐上了“超市一哥”宝座。没想到,后续整合之路,频频遇阻。
 
与此同时,华润万家业绩下滑、高管离职、关店阵痛等经营问题,接连不断,“一哥”之位岌岌可危。
 
可这次全面掌舵Tesco中国业务后,华润万家能否如愿摆脱此前的整合“阴影”,依旧是个未知数。
 
 
 

01

时隔6年,华润再接盘Tesco中国20%股权
 
相较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商超,Tesco入华时间晚了许多。
 
2004年,Tesco收购顶新集团旗下25家乐购超市50%股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几年,囿于和顶新集团争夺控股权,再加上华润万家、大润发等中国本土商超崛起,以及电商高速发展,Tesco错失黄金扩张期。
 
2013年,Tesco中国业务累计亏损8-10亿元,单店销售额不到1.5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再次下滑3.8%,是10年来最差一季。“卖身”,成了Tesco及时止损的不二选择。
 
来源/乐购中国官方微博
 
2013年10月,华润创业(华润万家当时母公司)宣布出资220亿港元,与Tesco中国成立合资公司Gain Land,经营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现购自运及酒类专卖店等零售业务,双方各占80%和20%股权。
 
按照规划,Gain Land将致力于整合供应链及客户资源,销售额预计达100亿英镑左右(约合950亿元)。该项交易于2014年5月正式获批,成为本土零售企业收购外资第一单,也是彼时中国零售史上最大一桩并购案。
 
时任华润万家CEO洪杰表示,外资企业的管理加上中国本土化企业的规模资源,不仅加强了双方互补作用,也是中国零售巨头和外资巨头业务合并的重要一步。
 
来源/华润万家微信号
 
随后,Tesco中国所有门店更名为华润万家。有了Tesco的加持,华润万家2014年门店总数达4127家,覆盖全国264个城市;销售额1040亿元,位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百强超市榜单第一。
 
但属于华润万家的高光时刻,也停在了2014年。往后,因与Tesco整合多有不顺,加上自身经营策略不善,华润万家的风光渐渐消褪,Tesco也渐渐被外界所遗忘。
 
这次再因“卖身”回归公众视野,Tesco给出的原因是,“进一步精简非核心业务,所得25亿元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事实上,过去五年,自新任首席执行官Dave Lewis上任,Tesco便一直推行“精简策略”——减少非核心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投资重心重新回到英国本土市场。
 
 
为此,Tesco相继出售了韩国的Homeplus业务、土耳其的餐馆Giraffe和杂货Kipa业务。
 
2019年则宣布对亚洲业务进行战略评估,考虑出售泰国和马来西亚业务的可能性。即使东南亚是Tesco旗下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共有2000余家门店,雇员人数达6万。
 
在正式退出中国之后,Tesco的国际业务将聚焦在欧洲,包括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
 
这边,Tesco套现离场,十六年中国沉浮划上句点;那边,华润万家新的整合大戏,或才刚刚开场。
 
 
 

02

华润万家能否走出“Tesco阴影”?
 
时间回到6年前,一个是本土零售“国家队队长”华润,一个是全球零售巨头Tesco,大佬“联姻”,看点十足。后续剧情怎么走,外界翘首以待。
 
自2014年开始,在CEO洪杰主导下,华润万家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措施:
 
  • 门店改造:缩减面积过大的门店,把2万平米减至1万平米,提高坪效;优化商品结构,去掉家电和服装,加强生鲜和畅销的个性化产品,等等;

 

  • 关店止损:关闭Tesco部分业绩不佳的大卖场门店,保留小店业态“乐购express”和购物商场业态“乐都汇”;

 

 

  • 后台整合:打通会员系统,统一供应商采购,扩大规模效应,提升供应链端谈判能力,节省成本;

     

  • 试水电商+自提业务:上线电商平台“e万家”,升级乐购express品牌,成为“生鲜+餐饮+电商自提柜”的综合小业态。

 
来源/乐购中国官方微博
 
不料,这一轮整合效果远不如预期。要把Tesco这个拥有135家门店、2.5万名员工的外资大块头一口吃下,决不是件易事。
 
一方面,Tesco巨亏的业绩,直接导致华润创业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14年设立合资公司后,华润创业出现了9.06亿港元亏损,另外还拨备6.4亿港元用作关店,使得其全年核心利润由盈转亏13.6亿港元。
 
为了不拖累其他业务,华润创业不得不将营收占比近八成的零售业务,剥离给母公司华润集团,彻底转型成一支啤酒股,于2015年9月更名为华润啤酒。
 
另一方面,整合过程中,华润万家被指通过关店裁员来扭亏Tesco业务,“整合不利”的负面舆论一直不断。
 
2014年,华东区域4家Tesco率先被关闭。洪杰对外表态,“零售业关店属于正常经营的一部分,属于对过去经营行为的一种纠正,就像快消品企业每年推出很多单品、也淘汰一些单品一样”。到2015年,华润万家各类型门店锐减727家。
 
来源/华润万家微信号
 
关店的同时,裁员风波迭起。2015年6月,华润万家在华南地区实施“店长轮岗计划”,引发Tesco店长、员工集体抗议,门店甚至出现“华润欺压乐购员工”等标语。随后不到两个月,北京Tesco闭店又因补偿问题陷入争议。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给员工调岗、不满意就离职等做法,具有变相裁员之嫌,根本目的是节省人力成本。过去沃尔玛、家乐福等也发生过类似的用工合同纠纷。
 
不久后,“并购后遗症”蔓延到了高层。2016年2月,曾经主导Tesco并购的“大功臣”洪杰被免去华润万家总经理职务,被外界看作是整合不顺的实锤。
 
至此次交易前,高管离职、闭店操作,已成了华润万家的常态之一。据商业地产头条查询,华润万家近几年关闭或托管门店中,大都为原先Tesco门店。
 
在行业分析师苏珊看来,华润万家与Tesco整合不顺,固然有文化、管理等磨合不够的问题,亦有行业洗牌、底层逻辑的原因。
 
 
2011年之前,借着国企母公司的资本优势与香港超市运营的经验,相继并购万佳百货、苏果超市、中山百惠超市、无锡永安超市等地方龙头后,华润万家迅速壮大成为国内零售企业排头兵。
 
但到2014年与Tesco合并时,受电商冲击,外资商超的大卖场业态已至魅力退潮期。与此同时,以永辉超市为代表的本土民营超市,凭借生鲜品类差异化竞争逆势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处在行业变革期,华润万家关店之举,是在“减负”。根据CCFA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华润万家相继关闭510家、710家、173家门店,联华超市、家乐福等门店规模亦明显萎缩,沃尔玛、大润发扩张缓慢。
 
来源/华润万家Vanguard
 
某种程度上,关店意味着剥离部分不良资产,优化业务结构。大卖场“减负”之后,华润万家开始押注高端业态和小业态,加速精品超市blt和Ole'、便利店V>nGO、便利超市乐购express扩张。
 
现在,Tesco彻底退出了,华润万家的整合大戏要如何重启?会否重蹈覆辙?毕竟,当下的商超争霸赛已经进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时代。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零售企业开始从资本、战略、经营层面加速融合,以大数据驱动的新零售业态大行其道,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商超以及社区小业态崛起,并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来源/华润万家
 
这一阶段,华润万家的“整合路”,需要同步配合着新零售改造进行。目前,华润万家已相继与腾讯、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牵手,并于2019年推出全新品牌“万家MART”,同步上线自有APP,打通会员体系,支持线上配送业务。
 
但现在这步棋,华润万家相较同行已经慢了一些。
 
大润发、永辉、沃尔玛等传统商超早已加入阿里、腾讯阵营,接受大数据改造,并迭代出更多精选小店型。华润万家加码的高端小业态原本就有BHG Market Place、lesuper等传统精品超市对手,现在还要面临盒马、每日优鲜等自建骑手团队的线上玩家。
 
如此看来,来自整合的压力,外加竞争对手的疯狂猛扑,华润万家想就此抹去“Tesco阴影”,道阻且长。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2020年计划来了!

    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2020年计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