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

疫情打击东南亚经济,电商成消费行业救命稻草

字号+ 作者:城市商业地产聚焦 来源:城市商业地产聚焦 2020-03-10 我要评论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随着东南亚各国的旅游业遭到重创,东南亚今年的经济也将受到影响。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随着东南亚各国的旅游业遭到重创,东南亚今年的经济也将受到影响。

 

  此前,东南亚国家陆续公布了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除越南以外,东南亚的多数经济体就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为此,东南亚各国已下调经济预测,推出政策刺激经济。

 

  疫情对东盟经济影响

 

  

 

  其一,疫情拉低了各国经济增长预期。

 

  受中美贸易战、美伊紧张局势、中东战争以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国际研究机构原先已调低东盟国家2020年经济发展预期。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大机构进一步调低各国发展预期。如彭博资讯对东南亚2020年经济的评估更新为“停滞”,将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盟五国整体经济增长率从4.1%调低至3.8%。

 

  东盟各国政府在谨慎评估疫情后,也普遍下调了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比如泰国央行表示,受疫情拖累,泰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低于1%,全年增速可能低于2%。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表示,疫情可能导致新加坡经济进入衰退。新加坡贸工部表示,预计2020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平均下调1个百分点。越南总理阮春福虽然表示暂不下调越南增长预期指标,但越南计划投资部表示,越南经济增长预估可能要减少0.55—0.84个百分点。

 

  其二,服务业在“盛夏”中迎来暂时“寒冬”。

 

  为阻断疫情扩散,中国暂取消旅游团出国行程;同时,东盟国家加强了对中国游客的入境检查,甚至全面禁止中国游客入境,部分或全部暂停往返中国的航班。这些举措造成赴东盟国家的游客数量锐减,航空运输、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服务业营业额暴跌。

 

  据保守估计,2月,东盟旅游热门国家的餐馆、商场、酒店营业额大约锐减50%-80%。越南航空业2月份损失约为10万亿越南盾(约30亿人民币)。据泰国观光与体育部统计,全年预计减少500万中国游客,损失约2500亿泰铢(约553亿人民币)。柬埔寨吴哥窟管理机构则表示,吴哥窟门票收入同比减少了30%—40%。

 

  其三,疫情防控导致对华进出口锐减。

 

  受疫情严格防控措施影响,东盟对华进出口交易活动遇阻,部分与中国接壤的陆地边境口岸暂时关闭,一度导致到岸货物无法完成交易。而且,中国民众“宅家”预防疫情,也使得消费需求暂时下降。

 

  据越南水产品加工出口协会(VASEP)统计,1月,越南全国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5%,其中,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45%,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对华出口下降40%以上。

 

  其四,供应链短暂中断,导致加工产能下降。

 

  大量回中国过春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新冠疫情滞留国内,且中国企业全面延迟复工复产,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东盟国家的加工制造产能。据越南政府统计,越南全国有26388人回中国过完春节后无法按期返回,导致所在企业复工复产遇到困难。

 

  东盟国家的手机生产、纺织服装、消费品等与中国形成合理分工的行业,受原材料、零配件、中间产品等供应链中断的影响,也不得不停厂减产。以纺织服装为例,柬埔寨有80%、越南有40%的原材料需从中国进口。柬埔寨首相洪森2月11日表示,受中国原材料供应中断的影响,柬埔寨部分工厂将在3月短暂关闭或停工。

 

  现在中国各地已陆续复工复产,相信这些中断的供应链很快会补上。

 

  其五,投资领域收窄,中国投资暂缓。

 

  疫情之下,东盟国家的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由于国际游客数量锐减,投资吸引力下降,外国投资者持币观望,东盟国家吸引外资的规模因此缩小。部分加工制造业受中国原材料供应延缓的影响,外资吸引力也有所降低。

 

  由于资金链或多或少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中国投资者对投资东盟市场可能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不过疫情结束后,中国投资若更多流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也将为东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 电商成2020年东南亚零售生态救命稻草

 

  东南亚奢侈品电商BlinQ

 

  在过去 5 年,东南亚一直是全球电子商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自 2016 年以来,随着全球投资者加大投资、采用更好的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速明显。印尼电商独角兽 Tokopedia、Bukalapak 和 JD.id,此外还有腾讯投资的 Shopee、阿里控股的 Lazada、越南的 Tiki 和Sendo、泰国的 Central 等,如此拥挤的市场也表现了东南亚电商的强劲活力。

 

  对许多商家而言,电商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也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分销模式。虽然全球疫情仍蔓延,但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增长不会放缓,长远来看,依然拥有较大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东南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网购。电子商务公司Lazada在新加坡收购的杂货零售公司RedMart表示,他们看到新加坡在经历了短暂的恐慌性购买之后“空前的需求”。

 

  随着当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新加坡早前将疾病暴发应对系统应对级别提高到“橙色”,引发用户集中大采购,线上订单量急剧上升,达到平时RedMart每周平均订单量的3倍多,且需求持续上升。

 

  根据淡马锡的一份行业报告,新加坡的网购趋势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该国去年的互联网经济价值达到120亿美元。由于人均收入较高,新加坡网络订单的平均价值是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三四倍。新加坡《南洋邮报》称,阿里在2016年收购了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现在,阿里巴巴和Lazada正在联手将淘宝网的精选产品带到富裕的新加坡市场。在新加坡,喜欢买便宜货的人早就已经直接从淘宝上购买产品了,因为淘宝上的产品价格往往远低于新加坡的零售价。

 

  在新加坡邻国马来西亚,新冠肺炎疫情也意外带动该国电商交易,不少网购平台业绩提升了10%至200%。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宅经济”异军突起,食品、美容、保健品以及日

 

  常用品等网购销售量均有上升趋势,尤其防疫用品如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等,交易量激增200%至500%。

 

  报道称,根据网购技术支援方透露,过去数周,不少企业蜂拥咨询打造线上交易平台的技术服务事宜,开始涉足线上交易领域。此外,已拥有电子商务的企业,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为疫期中和疫期后预期出现的爆发性线上交易做好准备。马来西亚电子商务公会会长翁俊杰表示,过去即便没有疫情来袭,网购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消费模式,只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发展的步伐,“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家都不敢外出了,自然就在网上消费,添购日常用品”。

 

  2025 年电商规模达 1500 亿美金

 

  2018 年,谷歌和淡马锡(Temasek)预测,到2025 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0 亿美元。2019年,这两家公司与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修改了预测,将 2025 年的销售额提至 1500 亿美元,仅一年就增长了 50%。

 

  同时东南亚电商平台也正通过大量融资来进行扩张。

 

  2019 年,东南亚就有 4 个电商平台获得了近 17 亿美金的融资。Tokopedia 已经在计划 IPO,目标融资 15 亿美元,Tiki 筹集了 1 亿美元,Bukalapak 在 2019 年 1月份拿到 5000 万美元融资,Sendo 在 2019 年 11 月份 C 轮融资 6100 万美元。

 

  除此之外,Shopee 和 Lazada 在2019 年分别投资 10 亿美元,加强技术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部分投资用于广告和补贴,以增强大众对电商的认识。以 Shopee 为例,根据其财务报告,它在 2019 年大约支出了 5 亿美元营销费用,尤其在印度尼西亚,Lazada、Shopee、Tokopedia、Bukalapak、JD.id 和 Blibli 6 家电商平台的广告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东南亚各国对数字生态系统的推广,消费者接触的网约车、送餐、旅游和游戏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电商,因为用户越来越习惯于在应用程序上进行交易。

 

  根据 Idvert 数据,除了马来西亚,东南亚大部分电商受众以女性为主导。

 

  不过,随着东南亚商家线下销售增长空间已经达到“瓶颈期”,线上销售份额仅占到这些商家总销售份额 5%-20%。因此电商平台将会是东南亚商家未来持续关注的重点。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看中国餐饮业如何在疫情后绝处逢生?

    看中国餐饮业如何在疫情后绝处逢生?

  • 国外疫情使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

    国外疫情使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

  • 雅戈尔:疫情倒逼企业加快探索新零售模式步伐

    雅戈尔:疫情倒逼企业加快探索新零售模式步伐

  • 疫情冲击之下,实体商业的机会在哪?

    疫情冲击之下,实体商业的机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