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的夜消费需求也重新变得旺盛起来。
商业那点事儿小编从多家商场了解到,今年的夜消费也不再是单一的喝酒撸串、K歌逛街,而是有了更多新的玩法。各大商圈将发力文化消费,调整业态占比,做到高雅文化和烟火气相结合。
在西单商圈,小编看到,下午五点开始,商户门店就出现了排队的消费者,主要是周边写字楼的白领下班后来消遣。
西单大悦城商家茶饮品牌伏小桃的工作人员表示,工作日一般白天的生意以外卖为主,下午五六点后,现场点单就多了起来,高峰时甚至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特别是入春以后,感觉明显比一两个月前的下午和晚间时段客流要多。
东四环外的颐堤港晚间时段也同样热闹。目前,颐堤港正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一层冬季花园区域有30多家品牌组成的市集和不同的体验工坊活动,不同时段还有相应的音乐表演。据颐堤港相关人员透露,4月还将举办咖啡主题活动。
对于尚未开启夜间项目的商场和购物中心,小编也打听到一些规划。
爱特茂商业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旗下新辰里购物中心将在5月开启音乐啤酒花园、夜猫露天电影院、消夏啤酒龙虾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酒仙桥科技与创意园区林立的毕淘买以新能源为主线的超级电动体验中心将结合已有的美食、影院、书店等业态,打造出新的夜经济创意空间。
中粮·祥云小镇今年将夜经济的重点放在了文化活动与场景打造上,把商户外摆区的花植场景与场内活动结合,创造更具场景感的夜晚体验,现场还会有音乐表演、DJ打碟、舞曲邀约等体验。同时联动场内商户开放“夜间书屋”,打造文化体验消费空间,丰富夜间消费新选择。
大众看夜经济往往是看个热闹,企业做夜经济的动力是看到利益,夜经济进一步发展还要靠市场和政府的合力。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认为,夜经济要有聚集效应,不管是餐饮还是购物文娱,都需要有一定的体量,大部分要有政府协同组织,往往不是单一企业能形成的,仅靠市场机制难度大且要时间很长。政府在发展夜经济方面可以发挥很多作为,如环境维护、交通、停车、出摊管理、宣传等。
夜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导向。不久前,北京市商务局刚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商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鼓励诸如西单、王府井、CBD等重点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等期间延长营业时间,举办主题促消费活动。
夜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晴雨表”。
有商业专家认为,夜经济不能只局限在商业体上,不同区域具有旅游、娱乐方面的特点,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城市功能进行布局,以突出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不同优势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夜经济聚集区。
夜间经济的价值远不止于“吃喝玩乐”,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促使城市文化更加活跃,让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袁帅认为,点亮“夜经济”还需多方合力,特别是与夜经济相关的企业,应积极融入并适应商业转型,这不仅体现在营业时间的延长上,同时也体现在经营理念、营业方式,对政府来说,应该认识消费型经济发展的规律,积极引导。
“北京是一座多商圈的大都市,拥有众多繁华商圈,聚集大量人流,甚至北京的互联网企业众多,夜晚工作的白领数量相当可观,加上北京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袁帅表示,结合这些特点,北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