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干货

园区招商有“套路”

字号+ 作者:产业中国研习社 来源:产业中国研习社 2019-12-23 我要评论

招商是园区运营的核心工作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是保持园区入住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在于蓄客

 

 

招商是园区运营的核心工作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是保持园区入住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在于蓄客。

 

对于园区招商,大家都想着“租的快”、“租的高”、“租的好”,但光说不行,该怎么落到实处呢?

 

敲黑板!注意了!

 

今天小招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份干货,做好这3步准备工作,就能招好商、招大商。

 

 

 

1

招商准备工作第一件事:政策/价格制定

 

 

当前园区竞争趋于白热化,在地段和产品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差异化的政策成了各家园区的杀手锏。

 

但拼政策又是个很讲究技巧的活儿,政策力度不大呢,起不到什么效果;但用力过猛,又会导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落了个赔本赚吆喝,这和市场规律不符。

 

所以,我们在制定园区政策/价格时,要遵循几个原则:

 

 1、可能入驻的项目,先分类 

 

项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园区要给出什么样的政策,而评判项目需要一个标准化的东西。

 

一般来说,有几类项目是必须要抢的:

 

① 顶尖团队:主要指国家级人才项目,这类项目成一个,园区数年吃喝不愁,政策力度条必须拉满;

 

② 高端人才:包括省级、市级人才项目,以及主要团队成员拥有顶尖高校和企业背景的项目,都可以列在其中,这种项目也应全力争取,但要留一个心眼,谨防一些坑蒙拐骗的主儿;

 

③ 一般人才:区级、县级人才项目、各种创业大赛获奖者、青年创业者项目、稀缺行业、朝阳行业创业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普遍有一个通病——“高不成、低不就”,地方政府和大园区一般不肯砸太多资源给他们,而他们也不甘心和小兄弟们肩并肩。园区若能在此类项目上下功夫,给他们一些“区别对待”,可能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对于一般的项目,园区要做的是加强审核,必要时确立评审联席机制,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坚决拒绝。

 

 2、建立科学的政策评估机制 

 

人的认识有局限性,在每项政策出台后的实践过程中,其效果究竟如何,在政策设计之前都是无法完全预测到的,或许政策本身很好,执行起来与设想的也可能存在很大差距。

 

请一家第三方专业机构,与园区和企业没有任何的关系,立场中立,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出问题的政策及时调整,时过境迁的立刻将其废止。

这里的评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政策本身进行的评估;二是评估其贯彻落实的情况;评估的作用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一是在政策出台之前,要评估政策的可行性;二是在政策出台之后,要通过政策效果的评估,使之尽可能地接近或实现制定政策的目标。

 

 3、定价能拆分的,不算总账 

 

园区的定价有一个技巧——把租金尽可能压低,物业费等比竞争对手高,保持整体定价不变,对外只宣传租金。

 

举个例子,假设对手园区月租金是80元/月/㎡+物业费20元/月/㎡,这样,他们一个月收入100元/月/㎡,报给客户租金80元;

 

而我们可以定同样的价格,就是形式换一下,比如我们的租金定成70元/月/㎡,然后物业费高一些,30元/月/㎡,和客户说我们物业好,所以贵,虽然总价是一样的,但业主算一算,心里还是会更舒服一点;

 

当然,你也可以来个更绝的:租金60元/月/㎡+物业费30元/月/㎡+科技服务费10元/月/㎡,这个科技服务费包含什么呢?财税法务、政策申报、活动沙龙....既显得服务专业,又合情合理。

 

 4、总定价不要过低 

 

“物超所值”是客户的期望,但“物有所值”是企业的底线,即使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园区定价也应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要知道,客观上确有这么一群企业主,他们坚信,“人不识货,钱识货”,对于廉价的园区,他们往往会投以怀疑的目光,怀疑项目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到时候今天漏水明天断电,或者是不是要把拉他们进来,然后再“JQK”一条龙。所以,他们宁愿付出更昂贵的租金,选择“物有所值”的园区。

 

2

招商准备工作第二件事:招商渠道建设

 

 

招商渠道多种多样,首先是大家最熟悉的中介招商。一个新园区,可以给出略高于市场行情的中介费,并与30位以上的中介人员迅速建立信赖关系。中介也有自己的圈层,只要你想着不跳单,中介会优先把客源推给你。

 

如果园区比较高级,想引进一些顶级公司,就和戴德梁行、高力国际、仲量联行、世邦魏理士这些顶级咨询公司合作。老外对中国市场不了解,一般是要先委托它们做投资咨询,所以它们手里的项目信息简直不要太多。园区可以先付给他们费用,一是请他们优先推荐,二是要组织外资考察、搞推介会,项目落地再另行给予相应奖励。

 

第二个是委托专家顾问代理招商,我们称为“顾问招商”。聘请几十位科研专家、行业大v、投资人等为创业导师,并支付其顾问费用。这些人或是坐拥大量产学研资源、或是人脉广泛,总能挖掘第一手项目信息。

 

第三个是通过政府渠道招商,与政府有关部门、高新区、经开区等打好关系,与相关部门或招商人员建立合作机制,政府招引的项目优先导入到园区内。

 

此外还有一些方式,如“保安”招商——和其他园区的保安搞好关系,请他们在客户上门时帮忙发张名片;展会招商——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洽谈会、交易会,多渠道获取招商信息资源;产业生态招商——重金引进一家研究院所或高精尖人才作为种子,吸引上下游企业主动靠拢等,都是较为可行的招商渠道。

 

3

招商准备工作第三件事:项目包装

 

 

有了项目线索之后,就要对项目进行包装,一听项目包装,很多人就懵了!

 

难道不是只有普通商品才需要包装吗?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卖的就是外面的包装。

 

项目又该如何包装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所谓招商引资项目包装,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声像、PPT等,将项目特点和优势真实地展示给客户。

 

最常见的,就是用文字形式推介项目。

 

一般项目可以包装成目录式、简介式,然后汇编成册。重点项目可以进行深度包装,有的甚至可以达到预可研报告程度。

 

对于有些重点推介项目,或者重点推介区域,还可以单独制作为PPT和视频材料,形象和生动。

 

除了传统的纸媒,在网络上也要推广,建一个公众号,及时向领导和客户传递园区信息;制作一个电子展板或者H5页面,推介时直接通过微信发送,快捷方便;投放一些广告,在区域写字楼网站上留下园区招商信息;在网媒上发一些报道,给园区造势.....形式多种多样。

 

最后,强调一下项目包装的关键。

 

项目包装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也不论深度如何,关键有两点要把握:一是要把握三个“说清”,即说清硬环境(园区硬件设施、规划和周边配套等)、说清软环境(园区服务、资源体系等),说清政策;二是要换位思考,不能自我陶醉,要尽量站在理性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包装是否存在不足或漏洞。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招商和运营的区别:写的太透彻了!

    招商和运营的区别:写的太透彻了!

  • 快速招商成功的谈判法则

    快速招商成功的谈判法则

  • 招商房托资产解码

    招商房托资产解码

  • 商业项目招商7大必修课

    商业项目招商7大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