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干货

分享一下转做商业评论后看项目的思维方式

字号+ 作者:kaga 来源:商业咔 2021-08-10 我要评论

本文并非科普雄文,我也不喜欢写类似教科书型的选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商业一直在变化,因此很少能有一个固有的方式来看问题或者找到答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与时俱进(

本文并非科普雄文,我也不喜欢写类似“教科书”型的选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商业一直在变化,因此很少能有一个固有的方式来看问题或者找到答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所以我的很多专题都会不定期做更新);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始终崇尚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判断和视角,因此不应该用所谓的“说明书”来局限。

 

其实写本文的始作俑者,恰恰是我的一个“被打脸”案例,来自吴江路四季坊项目,在去年12月,我曾写过一篇探班报告《吴江路四季坊调整探班报告》,当时写得有理有据,最近前往发现,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LANEIGE、primera、ARITAUM以及欧莱雅旗下MAYBELLINE等品牌已悉数撤出;同期引入了HOKA这样的运动专业细分市场品牌。

 

也就是说,我在当时那篇推文中的部分逻辑观点已不存在。所以我就进行了反思,想了一下,平时在做商业评论时,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有什么是并未从推文中明示出来的,是否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下,答案当然是“有”,下文详聊。

 

首先作为“事后文”,大前提是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这与很多“事前文”的评论方式不同。后者是基于对商业项目大致定位的认知和理解,围绕一个“核心”进行预判和展望,说白了在商户品牌内容定位呈现之前,但凡是顺着前期规划进行展开一般都不会错,更多是“拭目以待”。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项目我能在前期做多次合作,但在开业后反而无法再推进商业内容合作的原因——即实际的呈现和当初的计划以及我的预判偏离较大,因此难以达成逻辑自洽(写吐槽文除了一时畅快但未必能产出实际价值)

 

而对于事后文的思维方式则几乎完全不同,更偏向于“倒推式”逻辑判断。

 

1、查询资料

 

用四季坊案例来举例,因为它是一个改造项目,且并非我长期关注的主流商场,所以首先需要查询一些“史料”(对于长期观察的项目我自己已经具备了好几年的“素材”,所以这一步能省掉)。

 

查史料的目的一方面是在于尽可能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比如项目是什么时候开始改造的,计划什么时候开业,请了谁做设计,改造计划是怎样之类。尽可能做一个二次确认,简单来说是为了信息获取。

 

另一方面且为重要的是,结合对改造项目过往的“劣势”认知,从而去判断其改造的目标和内容是否有针对性,且以此为基准,再来判断改造后的作品是否达成其初衷——其实对于新开业项目也需要有类似的判断。很多同行看项目只看结果,但对于过往、计划和过程没有认知,最终发表的评论只能是显得自己很懂而已。

 

真正的“懂”,理应是对项目有全方位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有一个预判,再看实际呈现和自己的预估对比如何。

 

2、从设计规划上倒推

 

对于四季坊案例,设计规划方面的两个看点:

1、前后两头做大店

2、中部将露台改为幕墙

3、解决内场缺乏自然客流的问题

 

这是结果,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就需要倒推到项目调整前,多的是餐饮等休闲氛围(吴江路本身就是小吃步行街改造),相对缺失的是与零售商业更为配搭的现代化氛围,以及核心展示面的商业内容引导。这两点,在前后改成niko and ... 和KKV后均有所达成。

 

你当然可以有“四季坊”甚至应该做得更加休闲一点的观点,这是基于个人判断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觉得没有问题也欢迎大家有理有据地讨论。但作为商业评论,我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结合项目的规划逻辑,来倒推并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做。

 

3、从招商规划上倒推

 

与整体的设计规划类似,在细化到更全面的品牌招商方面,同样需要有这一层思维方式。

 

在四季坊案例中,表现得最为显著的,除了前后两个大店外,就是延续了改造前对于定位年轻消费者美妆品牌的引入,以及与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紧密合作。

 

这点在调整后初期都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不论这样的定位及合作成功与否,它的供需关系和逻辑是成立的。且如果你未对该项目调整前的品牌组合有所了解的话,也就未必会对调整后的状况有更为系统的认知。这也进一步印证我为什么强调需要长期观察。

 

4、长期观察、预判验证

 

所谓的长期观察,既是针对过去,也是面向未来。商场是要经营的,在经营过程中就有可能面临变化。如何变化?强化还是弱化?分别针对在哪些方面?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商业的乐趣所在。

 

对于四季坊项目,这不就打脸了么。众多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品牌悉数撤出,KKV和THE COLORIST也在封场调整,商场将会有大调整无疑。

 

打脸是打脸,但要紧是没什么要紧。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做商业本身就不存在100%正确的答案,每一个抉择有众多变量因素,其中也包括了“双方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但也可能会面临确实因为品牌经营业绩不好而退出的情况。

 

所以“做或不做”只是一个最终决策,中间环节不是当事人未必都能清楚(比如是业绩因素还是租金因素等)。而我作为商业评论,则是尽可能将各种规划逻辑分享给读者,让大家在看商业的时候能够多一层判断维度。

 

但这绝不是“逆来顺受”,还是我上文所述,我们同行在看商业项目时完全都可以有各自的理解,比如你可以说“我觉得这些品牌很难做,并不适合吴江路”,“看,他们撤了吧”。这也就说明你的预判得到了验证。当然反之也可能有预判错误的情况,但这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在看商业时要有这份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功率”。

 

其实不同的判断和思辨我个人不是没有想过,但作为平台,不大适合在一篇内容中植入太多反复无常的观点,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为大家呈现其逻辑所在,但不做没有把握的主观预判。所以我上文才说“打脸没关系”,因为只是之前的逻辑不再存在,但并非“逻辑错误”;当时文末的总结是:

 

总体而言即使几个大店开出,调整也未完全收工,更多还是要看这些老业态的升级、新品牌的引入是否能达成项目的调整初衷,打造一个更具完整性、形象更好、进店率更高、可逛性更强的沿步行街商业体。

 

更偏向于一个开放式和引入思考的收尾。

 

如今四季坊引入HOKA后,从规划上又能说,将会与MLB这类品牌形成更好的时尚潮流运动氛围,并且此前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几个品牌拿的位置都有很好的展示面,也方便项目调整引入新的品牌,是否会强化运动,还是继续做化妆品,就拭目以待了(这是写事前文最简单的总结话术)。

 

我一直说在专业层面,好的商业项目,它好就好在能让同行看了“懂”它正在做什么以及想要做什么。而好的从业人员,也应该时刻养成核实、倒推、预判、验证、再预判……这样周而复始的思维习惯,让看商业这件事在脑海中多一点思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国外商场优秀导视系统设计分享,值得借鉴!

    国外商场优秀导视系统设计分享,值得借鉴!

  • 5位商场人分享他们的20个宝藏品牌

    5位商场人分享他们的20个宝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