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商业日趋饱和与线上红利的逐渐衰减,人们猛然发现:未来的商业的无限商机已在不经意间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
同时,随着三四线市场消费能力不断爆发,不仅让城市人群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也为行业提供了培育消费动能的新方向。
然而,现有三四线城市商业却存在着规模不适合、设计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站在商业地产的新风口,本文我们来聊聊,未来5年,“大有可为”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如何快速崛起?
商业地产下沉市场条件成熟
「市场青睐」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线上互联网行业还是top级地产商,都在日渐重视三四线市场,究其原因:
1. 潜力不容小觑
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给商业地产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城市基础建设的加大投入、人口的集聚也将显著提升其商业氛围,从而激活商业地产需求,价值不可估量。
2. “小镇青年”经济的繁荣
根据研究机构ComScore的统计数据,我国25-34岁的消费人群占总人口的3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而这当中,有着相当一部分“小镇青年”。
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3. 三四线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时间充裕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智联招聘推出的《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长中,31~40小时占比最高(约35%)。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他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这也意味着他们有着更充裕的时间去追求娱乐与消遣,并为之付费。
4. 经济发展下,商业市场下沉加速
据研究预测表明,至2025年左右,中国中产阶级预计会增长到6亿人。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商业,作为热衷于洞察未来和市场的行业,我们看到一些有未来思维的地产商,将加速拓展的购物中心下沉的“棋盘”越铺越宽,“放长线钓大鱼”。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现存的问题
「现存问题」
三四线城市的商机虽然诱人,却也存在着一些硬伤,具体表现为:
1. 缺乏专业的规划
以往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由于前期的策划、定位不准,再加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导致很多商业地产项目同质化严重、水土不服。
最终使得很多商业物业长期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形成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垃圾。
2. 城市化下,原有商业配套老旧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让一二线城市发生巨大变化,三四线城市同样有改头换面的诉求。
市中心普遍存在的菜市场、老旧城区商业地段只有老式百货、杂乱的沿街商店等现状,难以匹配消费者需求,亟待商业环境和空间等方面的提升。
3. “货不对板”的商业设计
商业地产有这样一句话:建筑是商业项目的骨架,决定了能长出多大体格的肌肉,商业项目的空间设计往往决定了项目的格调。
然而,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商业项目开发者并没有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采用的低价、不专业的公司、不专业的设计师,让购物中心最后的效果往往“货不对板”、缺乏特色、商业效果不佳。
=那些打破棘手问题又“圈粉”的购物中心
「案例解析」
面对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面临的棘手现状,很多商业物业已经心照不宣的开始探索,慢慢走出了适合自己又打破同质化的道路,以供三四线城市商业参考。
01
上海国和1000——邻里社交型
上海国和1000是在老城区的一个社区商业更新项目。
项目改造前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传统购物商场,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
改造前
项目基于周边人群诉求(老人、儿童、妈妈、年轻人),将上海传统「里弄空间」融入其中的社交客厅。
改造后的立面相对原本超市的外立面无疑丰富灵动了很多,尤其是露台的引进增加了很多室内室外互动的场景。
改造后
室内主入口的黄色主中庭,以“社区共享家”的概念作为较大型的主题活动场地。
主入口的右端是一个蓝色的通高中庭,以“梦幻蓝中庭”为主题,代表的是儿童活泼、天真和充满梦想。
绿色社交中庭作为邻里生活街,集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塑造丰富的活力业态及互动。
底层街坊市集、二层美食天地、三层儿童游乐场,到四层共享空间,综合满足了周边居民,温暖、生活化的邻里环境。
02
# U479——年轻化小体量
1万㎡的商场,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常规商场的浓缩版,堪称“五脏俱全”。
U479,虽然位于南京东路核心商圈,但在如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自然客流转化率?如何吸引目的性消费者?是项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首先,为了与周边商业项目区分,项目定位年轻化、个性化、城市化,希望吸引时尚年轻且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目标客群明晰。
其次,为了追求沿街商户商业价值的最大化,U479没有设置商场主入口,而是将绝大部分一二三层空间用于打造品牌旗舰店之用。
业态规划层面,体量1万㎡的U479有13个楼层。由于单层面积太小,没必要为单楼层设定主题。
因此,B1层计划打造符合年轻人偏好的夜场,4层则是充当常规商场中庭的活动空间;5~7层的餐饮;8~12层规划的皆为高目的性消费业态,包括有KTV、Live Bar、SPA等。
最后,在空间场景层面,整体偏复古潮流刻意没有采用明亮的灯光或者镜面来拉伸空间感,反倒是用了深色裸顶来突出标识、扶梯等各种视觉线条。
看似“局促”的尺度,反而可能更容易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共鸣。
03
# 日本湘南GATE——家庭欢聚中心
湘南GATE作为日本典型面向家庭的购物中心,不仅能让儿童充分玩乐,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一起玩耍,解放家长。
此外,项目还以“层层有主题”的方式,偏向有个性、性价比高的品牌,组合起不同的主力店铺,突出各层不同的文化概念,吸引不同年龄顾客停留。
例如,B1楼和1楼的百货留住老客人;2楼的悠闲时光,可以让家长借由一杯下午茶,放松一下;4楼的女性专门店铺集合深受欢迎;以“追寻家庭共同爱好”为主题的5楼是各种体验业态的集合;7楼的空间被用作“活动广场”,举办各种社群活动、商品集市等。
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轻松就餐、短暂休息的“舒适的第三空间”,让湘南成为9天销售额达5亿日元的小体量“神级”mall。
04
# 勤海社区商业中心——社区菜场改造
勤海睦邻中心改造自一个废弃的老菜场。
项目定位是服务周边“一公里”内居民的小型社区商业,其核心是对邻里关系的再塑造。
从传统菜市场到社区邻里中心,改造并不只是改变“脏乱差”的买菜环境那么简单。而是将菜场原本单一的“买菜”功能扩展到多功能复合业态。
在勤海社区13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包含生鲜超市、餐饮“邻里会客厅”、社区服务、健身房、花店等不同功能的品牌业态,还有新鲜有趣的社区居民活动场所,改造后租金实现100%的增长。
05
# 吾悦广场、宝龙广场等——头部系
众所周知,国内购物中心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消费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承载了消费者体验、娱乐、社交等多元需求功能的场所。
但当前三四线城市消费仍以传统老旧的百货商店、商业街为主,这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所相悖。
平湖吾悦广场 —香港街
在以万达广场、新城吾悦广场、宝龙广场为代表的新型购物中心带动下,传统商业布局逐渐被打破。
无论是它们所呈现的“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热点,还是打造的全业态布局一站式购物消费,又或是“有情怀、不复制、具规模”商业空间场景,其实质仍在解决购物中心在三四线城市的落地与升级。
漳州蓝田宝龙广场开业日
这其中,盐城大丰吾悦广场、平湖吾悦广场、兴化吾悦广场、沣西吾悦广场、漳州蓝田宝龙广场、绍兴宝龙广场等都是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典型标杆。
定义城市时尚新地标——兴化吾悦广场
打造慢生活美学商业空间——绍兴袍江宝龙广场
启示: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特色创新之路
「启示与探索」
城市经济逐渐崛起,购买力正在提升,身在其中的商业购物中心不能“坐等”。
1. 规模小但要精致
国内三四线城市规模中等、人口不过百万,商业模式也较为简单,多以百货、商业街、大卖场、超市等为主要形式,业态传统。
基于此,商业项目的规模大小要从客观出发,不宜过分超前。
在商业定位层面,不必一门心思搞“高端、大气、上档次”,脱离当地实际的消费水平。
而是以精细化、垂直化的平台来开拓更大的市场。可通过某一业态的精准切入、纵向做深,制造爆发力与竞争力。
2. 选址区位定位
进入商业分布相对集中的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的选址逻辑也应重新回归到惯用技巧——抢占城市核心黄金地段。
同时,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逐渐扩大覆盖范围,实现服务面积扩大。
3. 业态规划上做到灵活
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一般追求的是时尚、新潮、快节奏,这与一二线城市大量的年轻客群有关;
而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中老年人、中低产家庭占比较大,这就要求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要偏向生活化、家庭化与平价化。
此外,我们注意到,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相比,生活节奏普遍较慢,空余时间相对较多。
故而在内容上更加青睐休闲娱乐类型,比如情感、生活等泛娱乐的细分领域,普遍都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4. 购物中心场景打造
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建筑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百货阶段,单调雷同,缺乏趣味。
通过独特场景氛围的营造,将空间场景做到精致、精美,不仅可以刺激眼球、制造热点,凸显出小型购物中心与其他大型综合体项目间的核心亮点,还可以培养顾客的消费粘性。
长春吾悦广场时光引擎主题街区
写在最后
「学习与思考」
回望商业市场,我们可以窥见:一二线线城市购物中心的“运动”还在继续,但行至某个临界点后,商业增长动力的下滑或是必然结果。
而另一方面,商业地产的下沉市场正日渐成熟,有远见的商业地产企业早在“危机”正式光顾前,将“脚步”迈向三、四线。
商业项目的打造并非简单粗暴的建筑施工加业态摆放,尤其对于大空间、高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
想要在市场中“攻城略地”,就要在抢占先机、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改变,走出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