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历了一年多的艰苦卓绝,全民抗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很多转变,例如“云生活”开始普及,线上购物成为常态,健康、娱乐消费备受关注……
同时,随着政策对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迎来了更加公平和多元化的竞争环境,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百花争鸣。
在此背景下,壹览商业联合梅花创投开启「后疫情时代,遇见下一个消费之星」系列报道,从模式、产品、营销、技术、组织等角度,全方位探寻新一代消费企业的崛起之路。
这是「后疫情时代,遇见下一个消费之星」系列报道的第 6 篇文章,「壹览商业」与三餐有料CEO陈炜灿聊了聊。
半成品食材在国内早已不是新概念了。在早期,像三刻321cooking、饭美美都曾推出半成品食材业务。
但好景不长,早在2018年,三刻321cooking就宣布停业,饭美美鲜食外卖F+也早就没了音讯,第一批半成品食材从业者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生鲜半成品”的坑。
但是在今年,盒马工坊月成交额破亿元;今年4月,味知香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预制菜行业第一股”;冻品在线集团独立孵化的新零售项目三餐有料成立三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著名投资机构梅花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
据尼尔森今年5月的亚太区对于“疫情之后,你是否愿意回家吃饭”的调查显示,86%的中国调查者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回家吃饭”的需求,而“没时间”“厨艺不精”又是这一批新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陈炜灿看来:“这就是社会需求没有被满足,也是三餐有料的机会点。”
“在日韩和欧美等国家,半成品食材行业,60%的需求来自于C端消费者,40%的需求来自于B端餐饮商家,C端的需求推动行业成熟。而在国内,半成品菜行业B端发展已经成熟,而面向C端,国内半成品食材的市场体量大概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行业刚进入爬坡期。”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
当前,职业化、小家庭化和老龄化催生了半成品食材的需求逐渐旺盛,相对于外卖平台、到家平台而言,半成品食材最大的市场机会就源于消费者的需求还未满足,三餐有料介于外卖和烟火气之间,陈炜灿想在二者之间探索新的可能性。
三餐有料面对的竞争群体非常庞大。一边是成熟的外卖平台,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到家平台。
但在陈炜灿看来,外卖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商家受平台挤压,如果想获得利润,必定要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影响外卖的质量,外卖食品安全也是一直被行业诟病的大难题。
而竞争激烈的到家平台,说到底只解决了买菜的问题。面对那些不爱做饭、不想浪费时间又追求健康的年轻消费群体,用三餐有料就可以在三分钟内吃上一顿热腾腾又健康的晚餐。
打开三餐有料小程序,一份蜀都丰水煮鱼调味料包17.8元,一份福成鲜到家水煮鱼片24.9元,如果再填加一点黄瓜、土豆等配菜,以配菜10元计算的话,一份水煮鱼的售价仅为52.7元。根据官方小程序的重量显示,足够满足两口之家的晚饭需求。
但如果把晚饭场景换成餐厅,同样一份水煮鱼的最低售价是139元,期间可能还要耗费1-2个小时的路程和等位时间。陈炜灿表示:“三餐有料以家庭为单位,特别是很多小家庭没有时间去准备一顿晚饭,那么在三餐有料,仅用不到二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吃到餐厅同款水煮鱼。”
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三餐有料的客单价通常在10-20元,像早餐、馄炖这些产品的客单价普遍在10元,而午饭、晚饭的半成品食材客单价则在20-30元,水煮鱼是相对来讲偏贵的品类。”
截止到目前,三餐有料在福建省内共有7家社区门店,以仓店一体的模式支撑线上小程序下单。陈炜灿希望消费者购买三餐有料的消费习惯与购买生鲜一样,无需囤货,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下单,由附近的门店直接配送到家。
除了社区门店外,三餐有料在今年1月份启动无人售货自提柜模式。据悉,首批入驻社区的自提柜在当月就实现了盈利。陈炜灿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布局数万家半成品食材社区门店,基于LBS线上线下结合,服务80-90后的新家庭。
但想成为半成品食材第一品牌,最考验的是品牌的供应链和冷链能力,三餐有料能快速盈利,得益于背后的冻品在线。
三餐有料是“富二代”背景。
陈炜灿在餐饮连锁品牌沉淀多年,一直想将餐饮菜品零售化,当有了做半成品菜的想法后,与冻品在线的董事长林志勇沟通,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三餐有料的母公司禾苗优品是冻品在线集团独立孵化的零售项目,林志勇是三餐有料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并参与了三餐有料的早期投资。林志勇的加入助力三餐有料的发展。据透露,林志勇与梅花创投吴世春仅谈了10分钟,就敲定了三餐有料的融资。
作为食品冷冻行业的第一平台,冻品在线的加持,成为了三餐有料的绝对优势。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做好半成品菜必须具备以下两种能力:
第一是供应链能力。三餐有料的门店面积70平方,每个门店展示450个SKU,除了涵盖一日三餐的消费场景,还有网红爆品、餐厅招牌菜、甜品饮料等等。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围绕火锅食材的品牌,但真正能解决一日三餐需求的并不多,这考验的就是品牌的供应链操盘能力。
陈炜灿透露,在日常,冻品在线为B端商家服务的同时,还能帮三餐有料门店实现一日一配或一日两配,降低了三餐有料的边际成本。
第二是冷链配送能力。三餐有料近80%的半成品菜都需要全程冷链配送,大部分产品都要在-18°C保存,因此在仓储-配送-销售整个环节中,都需要冷链能力做支撑。
据陈炜灿透露,通常仅冷链的成本就占到总成本的15-20%,对于半成品的流通,冷链的铺设是非常重要的壁垒,这也是绝大部分创业公司不具备的能力。
其实,早期的预制菜、方便菜、半成品菜等,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与供应链冷链技术有关,这部分的成品会直接导致产品的客单价高,因此很难吸引消费者复购。
在陈炜灿看来,三餐有料在整个链条的溢价能力占绝对优势。当消费者拿到一个性价比高的产品,很容易将其作为消费常态。
冻品在线为三餐有料提供的支持不仅是供应链和冷链。
值得一提的是,冻品在线的B端销售数据、各区域的热门食材销售情况,这些数据源都能直接为三餐有料的食材研究院提供大数据支持。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三餐有料有自己的食材研究院,主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做大数据。主导产品和研发,依托销售数据以及三方采购数据判断市场喜好,驱动供应链实现反向定制。
第二,做终端标准化。给前端工厂定制标准,以水煮鱼的鱼片举例,一条鱼切多少片、鱼片的薄厚程度、形状都需要定制一套标准化的方案。还有三餐有料的自有品牌奥野和牛、元气深海、便利中餐、复合调料等,都是经过研究院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介入与工厂生产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第三,做特色化经营。三餐有料与米其林、香港美食家等团队合作,让他们对产品的研发和质量进行把控。以及与中餐品牌合作招牌菜。
据悉,三餐有料的自有品牌产品占比在20-30%,门店在SKU达420个。在库的SKU数量不到600个。冻品在线每周都会更新产品库,更新30-40款产品。在陈炜灿看来,现在是沉淀好产品和跑通模型的阶段。
三餐有料也有爆款产品,都是以自有品牌为主,牛排原切牛排、拌面,销量在各个门店都是销量第一。
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依托周边的社区形态和消费形态,不同的门店在选品上会有调整。比如说在小学附近的门店,选品以儿童早餐为主;在社区附近的门店,选品以家庭食材为主;在写字楼的门店,选品则以一人食场景为主。
陈炜灿计划现在福建9个设区市实现全覆盖,今年保底将门店数量做到100-200家。陈炜灿告诉《壹览商业》:“暂时没有大规模启动加盟的计划,因为一个门店可能要做到一日两配,但是有些区域供应链没有覆盖到,缺乏供应链支撑对加盟商来说很困难。因此,考虑到供应链能力,以及在模型跑通之前,陈炜灿决定暂时不大规模启动加盟。”
在区域扩张计划上,三餐有料将集中在福建省内扩张,因为冻品在线的供应链和冷链能力在福建省内的覆盖相对完善。
陈炜灿希望每一个门店都配备一个社群,社群包括店周围三五公里的居民,加盟商如果具备一定的线上社群的经营思维更好。
接下来,三餐有料将仍以60-80平的门店面积为主,但不排除会有一些新的业务形态尝试,在接下来的二代店的门店面积上会稍微大一点,但是大部分主力店应该是集中在60-80平方左右,是三餐有料的主力店型。
目前,三餐有料基于LBS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通过小程序和微信社群下单。下一个阶段,三餐有料将启动公域流量,往商超方向发力。
最后
作为半成品食材社区零售平台,陈炜灿表示:“三餐有料刚成立半年的时间,还有很多东西都在磨合,我相信磨合好之后,整个各个门店的盈利情况都会变得更好。”
据陈炜灿认为:“全国大概有2万多个半成品加工厂,但行业内还没有出现寡头,当前仍处于一个品牌分散、以产品为主的阶段,想要打造一个领导性的品牌还有很大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