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狗、甜筒、冰淇淋,宜家似乎不再是单一的家具买卖场所,而是年轻人打卡、休闲的地方。宜家的创始人叫英瓦尔‧坎普拉德,1956年,宜家在瑞典的第一家店开了家餐厅,开餐饮的目的很简单——让逛商场的人吃饱。
这个来自瑞典的家具零售品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也牢牢抓住了中国市场,带来了有别于传统家具销售模式的宜家模式。根据宜家中国发布的2021新财年战略,其2021财年将投入2亿元用于产品的升级,包括增加2000款以上的新品,其中,700种实现可持续发展,250款产品价格更低。
图:2001-2020 年宜家全球年收入及增速
宜家餐厅的产品,特别是爆款产品的打造逻辑,其实都和用户心里的重要规律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1元甜筒的背后,其实是峰终定律,它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提出的:人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以小见大,可见宜家的魅力,基于此,本文新眸将着重分析:
· 宜家模式,到底是什么?
· 掘金中国市场,宜家做了哪些举措?
· 相较于传统家具企业,宜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体验经济会超过服务业,是继服务经济之后的下一个经济形态。”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言到,具体而言,体验以企业以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给消费者创造一种难忘经历的活动。
这和宜家的体验式营销如出一辙,客户购买家具不再是为了购物,而是出于情感需要。
从空间设计来看,传统家居市场会将产品分门别类摆放好供顾客挑选,而宜家打破零散售卖的方式,使用样板间进行产品的成套销售,通过对房间风格化的成套布置来实现真实性的居家氛围。
换句话说,宜家的卖场展示是精心安排的,展示区被分割为若干以样板间为载体的小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表现不同的家居体验。在每个展示区域中会配备装修工人,阶段性的对展示小区重新布展,体现新的主题。
宜家家居功能小区严格模仿实际生活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其背景墙选用住宅的平均高度,两米九,选择普通的墙面背景,不用华丽的图案塑造氛围,倾向于展示小居室的样板间设计,让顾客能够将宜家家居的不同的功能主题小区原样复制到家里。
从卖场布局来看,其家具展间的呈列顺序大致如下:先是客厅、书房,然后是卧室、厨房,最后是餐厅以及儿童房。这一呈现顺序是根据顾客的参观习惯定制的,在引导顾客的同时也能表明两地最短路线,节约时间。
从营销模式上来看,宜家模式最主要、也是体验式营销最重要的部分是现场体验。顾客在挑选家具时,可以在沙发上试坐,在地毯上试走,可以检查、抚摸商品表面,感受商品质感。而店员除了顾客主动寻求帮助时不会打扰顾客,增加了顾客的购物自由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的体验感来自于他们对宜家空间的个性化使用,体现在他们对宜家空间的“占领”。消费者何以自如的占领公共空间,就体现在宜家的“空间景点化”,消费者在宜家的参观过程宛如在景点旅游,随处可见躺倒在沙发、床铺间交谈的家庭,这使得一种新的消费仪式在不受约束的、缺少监管的空间结构中被生产出来。
顾客的参观路径在地面用箭头加以提示,沿途的空间被区隔为销售的超热区、热区和冷区畅销产品布置在超热区,常规产品和偏冷门的商品按二八原则搭配布置在热区,而冷区则摆放小部分的促销产品来提升热度。
从产品设计来看,平板化的产品和包装设计既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够降低仓储和运输成本。
“可折叠家具”的概念,是1955年由宜家提出的。消费者可以将家具产品叠成扁平的标准化的组合箱来运输,并且通过说明书在家自行安装,以此降低成本与价格,并在1956年设计出了第一款平板包装产品“罗贝肯边桌”,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折叠空间的历史。
宜家的产品素有在小空间内实现空间拓展的特点,其原因就在于可折叠家具对空间的灵活运用。得益于中国“蜗居”式的现状,让能有效折叠和利用空间的产品极为受欢迎。比如,一款巴斯维金翻板桌,桌面折叠时仅为45厘米宽,完全展开时则拓展至135厘米,桌下还可存放四把折叠椅。
从设计风格来看,宜家的设计具有典型的北欧风格。
宜家空间主要有北欧传统、北欧现代、流行传统、流行现代四种风格,多数消费者对这些风格不会有精准的区分,而是笼统地归之于北欧风,但“宜家风格”的认知则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宜家通过标识、色彩和北欧风情形成品牌独特的“宜家风格”,在众多类似折叠家具品牌中获得了高辨识度和认可度。
宜家模式在国内大受欢迎,与其品牌多年的中国本土化密不可分。
留心的人会发现,宜家在国内的营销策略,和它在其它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宜家增加本地采购来保持低价;商店选址临近市中心且交通便捷处;意识到产品目录名册营销宣传上的效果较低,将样板间的尺寸设计为适合中国家庭的大小。
1998年,宜家在上海徐汇区开了国内第一家家具卖场。需要注意的是,2000年前后,国内建材市场已达到几十万家,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宜家初期既面临激烈竞争,又不谙国内市场的品牌宣传,这让早期宜家的产品定位及低价策略,统统失效。
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环境的差异性,让宜家产品价格对于中国大众不再廉价。宜家发现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高价的品牌形象后,于是迅速改变产品定位,定位于追求时尚新鲜的都市白领,企图用策略调整来降低损失。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其设计中鲜明的北欧风格正符合小资家庭的喜好。
紧接着,面对仓储成本增加的问题,宜家也逐年增加在中国本土的采购量,并在亚洲建立了不少仓储中心和物流中心,以此降低制造和物流成本。通过采购流程的调整,宜家得以连续多年下调中国区的产品销售价格,直到将价格降至原本的定位基准。
与海外不同,中国消费者往往对送货到家服务有着更高的需求。
宜家在海外通过平板化的产品设计鼓励消费者自行运输和组装,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中国家具市场始终以送货到家,帮助安装为主,为此,宜家着手做出调整:由不提供送货安装服务,转为有偿送货安装;由有偿安装转为低价安装,如送货费从50元调至30元;促销活动甚至推出了买家具免费送货等服务。
事实上,宜家眼下也面临着挑战。
其一,是仿制品泛滥的问题。仿制者会利用宜家体验式营销的特点,在店内测量商品尺寸与式样加以改造甚至原样不动的仿造,通过采购低质原料的方式制作出比宜家定价更低的产品进行出售,使得宜家的产品创意和设计理念失去优势。
如何从仿制品中抢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宜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二,是定位相似的问题。一站式的家具购物卖场在中国并非只宜家一家,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大型家具卖场,其产品同样种类丰富,从成年家居用品到婴儿用品,从厨房到卧室,从家庭用具到办公产品,应有尽有,接下来,我们着重对比下两者的差异性。
作为国内传统大型家具企业代表的红星美凯龙,瞄准的也是高档家具市场,其卖场服务完善,能够帮助顾客送货到家;反观宜家,牺牲了部分服务来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在宜家的商场中随处可见自行提货和尽情体验产品的顾客。
红星美凯龙的销售方式是平台模式,通过收取加盟费、租金等形式盈利,这种商业模式依靠快速的扩张,吸引供应商的加入,再借助供应商资金继续扩张下去以提高知名度,宜家家居主要依靠销售产品来获取利润,通过产品创新与产品质量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从在价格策略来看,红星美凯龙在加盟之余要考虑人才技术,同时需要额外支付佣金和管理费,高昂的成本使其不得不选择中高档产品竞争;宜家的产品设计思路是先定价后设计,将规定的成本价格交给设计团队来设计产品,以此控制产品价格,在产品制造成本低廉的基础上,用自助式的购物模式和平板化的包装来降低运营和物流成本,以此保证产品的低价策略。
对于诸如红星美凯龙等传统市场而言,低频消费是家具产业永远的痛点,这是由于家具本身的耐用性和高价特性,即使是一站式家具市场,消费者的主要目的只会是购买家具。宜家模式的特点在于开辟了卖场新模式,即社交性。
宜家的景观设计,是由客厅、餐厅、卧室等样本间构成的“私域空间。”
这些由公共空间生产出来的风格化的私域空间能够营造出舒适、时尚的家居体验,从而帮助顾客离开消费环境,转而产生居家的错觉,从而对带给他们舒适、放松的家居产品产生依恋,促进购买动作。
宜家卖场的空间语言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逻辑,在传统家具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只有试用,而在宜家则达到了真正的使用。只有在宜家,消费者会长时间躺在陈列的家具上小憩、闲聊,甚至入睡。甚至在上海,宜家成为了中老年人相亲聚会的场所。
反观红星美凯龙,顾客前往只会是购买家具,当购买行为完成后,消费者会立刻离开。但宜家将空间功能扩大,进行了上文提到的“空间景点化”。即使没有家具购买需求的顾客也会前往宜家进行游览、交谈、使用等行为,非常受欢迎的宜家餐饮同样是宜家对于空间功能的扩展。
由此可见,终回归于一个劝服消费的空间形态,是宜家的终极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