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是聚集城市人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区域性商业的精华和缩影。自古以来,人们社交需求的地位弥足轻重,社区商业也渐渐成为居民生活、情感交流的绝佳场所,甚至还能承担附近社区的活动中心的附加职能。
如今体验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的应运而生。而人性化、体验式的空间设计,会让人们在享受购物快感的同时,也能享受环境所带来的新奇有趣体验。
在消费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区购物中心,要如何通过设计进行“提升”,突破同质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呢?
社区型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与紧张的工作环境截然相反的舒缓、慢节奏气氛,满足了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层次的情感需求及服务需求,深受商业地产人和消费者的青睐。
在形态上也不再像传统购物中心一样是全封闭式的,半开放式、开放式的体验互动式商业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让人不经意间就走进购物中心,具有其他商业类型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据统计,如今的社区购物中心在全国的购物中心总量中占比将近一半。社区型购物中心依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具有巨大的未来成长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
因此,社区型购物中心需要更加注重"硬件"的创新提升和"软件"的人性深化,客源分析定位要精准,打造双向服务功能方能出奇制胜。
不同于核心商区项目的打造,社区型购物中心因为离家更近,所以更关心的是“人”的需求,如何通过设计和运营给予消费者幸福感和归属感。
如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实体商业受到冲击,规模小、辐射小的社区商业又该如何立足?今天,派小沃整理了一些“高颜值”、“高人气”的成功案例,揭秘那些逛一天都不会腻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是怎么设计的。
位于泰国曼谷的Kreetha7社区购物中心,由九个分开的体块组成,其中每个商业区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尺度宜人,恰到好处。
入口处设置了平缓的上升小道,在消费者不经意间将其向上引导。
每个建筑区域都是独立的商业区,一前一后相互交错的设计,不遮挡消费者视线,即使是在一楼也能一眼看到二楼的丰富业态。
通过丰富的曲线设计,使得整个社区商业空间通过一系列露天花园和公共空间连到一起,同时贴近生活的业态也增强了社区空间的公共属性。
“围绕”树木设计而成公共休息区,环境宜人自然,打破常规的天顶设计,既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也丰富了空间的自然采光,是尊重自然、尊重本源的最有力诠释。
Kreetha7主要以咖啡厅、酒吧、餐厅、零售店等服务型商业为主,开放性形态、亲近自然的环境使其成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交与休闲场所。
在设计理念上,Kreetha7力图打造一个创新、自由的社区商业空间,而并非大型封闭式社区购物中心,无疑顺应消费者对于体验空间的要求。
“我们的首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社区,其次才是商场!”这是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对于The Cmmons的定位理念。
The Commons总共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Market,Village,Play Yard,Top Yard。The Commons 最大的不同是一二层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公共空间,拥有渐进式的台阶和坡道,采用木塑复合材料替代木板,用花草树木装饰,像一个后花园,餐厅和零售店置于花园中。
在这个公共空间,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坐在椅子,长凳,台阶上或躺在地板的垫子上放松身心。
为了加强通风,建筑师在上层立面上安装了一层薄薄的钢网,一定程度上消解不同商店之间的差异,创造了一个轻盈而又统一的建筑外观。同时,这层钢网满足了通风需求,并且让室内外之间可以进行视觉交流。
二层定位为玩乐区「Play Yard」。成人可以在健身中心「Absolute You」练习瑜伽和骑室内单车,小孩则可以在小型儿童游乐园「Little Pea Kids Commons」里玩耍,这里内设两间活动室,提供乐高积木、益智拼图、音乐墙、软垫游艺区等玩乐设施。家长可以随时把小孩“寄放”在店里,这是最有强烈社区感的一部分。
不像一般的商场上楼要绕来绕去,The Commons 平缓的台阶和自然的风景可以不知不觉引导人们向上探索。这也是曼谷为数不多可以接受小宠物的商场,并且有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 Little Pea Kids Common,提供“寄放”小孩的服务,确实适合带着小孩和宠物来度过一个慵懒的周末下午。
三、四楼层起到了遮蔽的作用,可以遮挡太阳和雨。同样开放式的外立面,虽然允许自然通风,但里面的情况看的太清楚会失去建筑得整体性。
除此以外,为了建造社区 The Commons 经常举办一些 Workshop、音乐节和私人派对的活动。这里还提供很多贴心的服务,例如存放自行车等。填补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到访变成了一种日常。
格林木购物中心位于武藏小杉商圈,因为前往新宿、涉谷、品川、横滨等地交通方便,该商圈开发了许多高级社区。该商圈人口年龄构成从25-44岁,其中25-39岁上班族居多,一般是育儿家庭,儿童基本在10岁以内。
人工草坪是项目的一大亮点,小朋友可以安心地光脚在上面玩耍,前面大型的LED屏会定时、循环播放三种卡通或者动漫或者可爱的小动物等内容,而且小朋友可以通过投影进行认知和体验。
美食广场的深处容易形成死角,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设计师将其设置为单间,并且可以按时间进行租赁使用,如年轻人的聚会,妈妈们的小型聚会,内部空间充足,也可以把儿童车推进去。
在格林木4层最大的近150㎡的母婴室里,整合成一个大的空间,便于妈妈间关于育儿的相互交流,并且不需要排队等候,里面还有一些儿童成长教育、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空间里还有HelloKitty等卡通主题的设计。
购物中心屋顶设有面积约4300㎡的屋顶花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免费的休憩场所。天气好的时候,顾客自备零食和饮料在这里休憩、游乐,雨天入口会封闭。花园里的活动广场会定期举办一些面向儿童的朗读、Talk Show、天体观测等文化活动。
每个项目所在区域、具体现状、预算的不同,其规划设计也不尽相同。以上三个案例美得自有特色,各有千秋,却也有着共通之处。
从上面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社区商业的核心特质是打造家居、休闲的感觉。对于社区来说,社区购物中心就如同一个“大客厅”。舒适自然、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小憩场所,同时对于内部流量也起到聚集疏散的作用。
一般来说,社区型购物中心的规模都不大,业态却是五脏俱全。多元化品牌引入组合,范围涵盖各个年龄段,除了常规的零售、餐饮、娱乐业态之外,社区商业的品类还能细分至菜场、银行、宠物店、美容美发、亲子母婴、养生养老、便利店、健身房等等。
社区型购物中心与街区动线紧密结合,互动性较好,同时对街区的带动性较强,下沉式的空间设计,也深受设计师的青睐。相比平地,有坡度的地面会更吸引人,隔而不分的空间,自然限定出区域,空间高宽比处理得当的话,较容易塑造场所感。
遇到紧急情况时,是否能及时得到解决,是在体验购物中心服务的最直观感受。人性化的服务和设施,也直接体现了这个购物中心包容性和专业性。
The Commons“寄放”小孩的服务和允许携带宠物进入,就为不少家庭和铲屎官们带来了贴心的服务体验。
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消费者已然难以取悦,而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带来的体验式购物,是电商模式所无法模仿超越的,亲临现场体验的感觉绝对让人印象深刻。
The Cmmons在牺牲大量的商铺空间基础上来换取社区的公共空间,这种之前绝无仅有的新型商业模式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不得不通过提高商户的租金来解决。而事实证明,这家社区商场是从私有建筑转化为公共空间的成功案例。周围的居民不仅认可这种超大公共空间的体验环境,而且在这里的消费也有着可观的数据。
未来社区购物中心的模式和业态越来越丰富,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兼具购物、休闲、娱乐、教育文化、聚会社交等多重功能的生活体验乐园,充分展现社区购物中心所营造的"生活趣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