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KENZO高田贤三离世:从废墟中走来的日本设计

字号+ 作者:华中商业地产俱乐 来源:华中商业地产俱乐部 2020-10-11 我要评论

10月4日,时尚品牌KENZO创始人、日裔设计师高田贤三因新冠肺炎在法国去世,终年81岁。

 
 

10月4日,时尚品牌KENZO创始人、日裔设计师高田贤三因新冠肺炎在法国去世,终年81岁。

 

虽然他已于17年前离开了KENZO,但其设计风格中标志性的动植物元素、民族风元素现在仍是品牌设计师的灵感来源。高田贤三今年年初刚刚创办的家居品牌 “K三”因为疫情推迟面世,未来如若“登场”,也将成为高田留给世人最后的作品。

 

“半个世纪以来,高田一直是时尚界的标志性人物,总是为世界注入创意和色彩。”KENZO官方社交账号随后发文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世界时装的舞台一直被欧美设计师所垄断,直到几名来自亚洲的设计师凭借出众的作品,打破了这个局面,高田贤三便是其中一位。

 

高田贤三的离世背后,难免让人再次想起近代日本设计的辉煌之路。今天,我们就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在 5min 内了解二战后快速发展的“日本设计”,而内容主要来自日本设计师内田繁的遗作《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

 
 

 
 
 
 
缘起1951年,这一年也是日本工业设计元年。
 
1951年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设计师,设计了可口可乐瓶)访日,1953年在日本翻译出版的《从口红到机车》一书中介绍的都是他的作品,书中阐述了人类生活的所有场景中都不能缺少设计。
 
▽雷蒙德·罗维为可口可乐设计的汽水瓶
 
在这之前,不少日本制造企业已经诞生,比如本田(1946年)、索尼(1946年)。1951年“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前往美国考察,对美国先进的电子学应用震惊无比,回国后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他当时就预言:“未来将是一个设计的时代。”
 
受到松下公司的启发,丰田、日立、三菱也紧接着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设计科室。技术革新、品质管理再加上工业设计,三位一体的制造商体质因此得以确立。
 
因为当时市场上并不都是这样的优秀产品,《生活手帖》杂志从1954年左右开始,发布《日用品检验报告》,积极对各类日用品做出评价,粗制滥造的产品没有了生存空间,之后就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
 
1955年建立的“每日工业设计奖(现更名为每日设计奖)”,一直到今天都作为代表日本的设计奖项,是帮助日本设计成长的其中一支力量。
 
后来进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诞生了新的三大件“3C”——汽车(car)、空调(air conditioner)、彩色电视(colour tv set )。日本企业直接采用了美国所思考的生活方式,并按照这种思考制造了愿景中的产品。日本的产品以优质的技术和便宜的价格大量出口,产品品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信任,而出口的大好形势也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索尼发售随身听是在1979年。据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也曾对问世当初的随身听赞不绝口。第一代随身听是装在皮带上并伸出来一个小型头戴式耳机的形式,这是追求小型化与轻量化最终得出的主意。
 
划时代的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被越来越重视。
 
▽索尼发售随身听
 
 
 
 
 
要说当下最受欢迎中国年轻人的日本产品,当然少不了MUJI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最初是所有人堤清二田中一光一起想出的主意。
 
大碗级艺术总监田中一光在指导整个平面设计行业的位置上,留下了众多的业绩,他的活动从各种角度扩大了平面设计的可能性。从西武百货店到无印良品的企业策略构建,到对画廊的趋势产生影响,另外还有培育企业文化的策略,所囊括的领域数不胜数。
 
 
无印良品最初只是在西友或全家便利店的一角开店,从食品入手,在短期内就扩展到了服装和日用品,后来是以收纳为中心的家用品到家具,甚至到咖啡厅。本来是实现了需求方与供给方的一致,但在经济不景气的90年代,却形成了“有原因的廉价商品”的印象,因此反而不断扩大了销售额。
 
随着品类的增加,年轻人对无印良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说得夸大点,就是不需要年轻人自己的审美了。本来无印良品的目标,是希望有足够眼光的人才来挑选他们的产品。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无印良品的,看上去反而极其不自然。
 
 
特别是在2002年田中一光去世以后,最初的眼光与判断能力变得模糊。如果需要购买没有品牌的或是简约风格的商品,有很多更便宜的商店。而无印良品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对手品牌,但不断扩大品类,反而使自己陷入了价格战。是原研哉和深泽直人等人尽全力地建议和支持才挽救了无印良品地危机,让无印良品重回初心。
 
日本文化中的简朴与无印良品的意图不一定完全相通,排除了装饰性并不意味着是日本风。至少田中一光并没有把排除装饰作为创立无印良品的主要支柱。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并不是所有可以随时更换同款新品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设计出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记的产品才是日本工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平面设计师黄海,最近因为台湾金马奖的一组海报走红。他还为电影《影》《一代宗师》《黄金时代》设计了海报,连宫崎骏首次在中国公映的电影《龙猫》也选择由他设计海报,怪不得有人评价他“设计天才,把中国电影海报拉升至世界水平!”
 
但说起日本平面设计,大家会想起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大师原研哉(1958年生),但龟仓雄策(1915-1997年)更该被记住。
 
他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日本平面设计师,被看做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之父。1935年在包豪斯式的新建筑工艺学院学习;1955年参加了高岛屋百货举办的“Graphic55展”,以一张尼康广告海报参展;1958年创作了大型宣传广告画“原子能与和平”;1963年创作了 “东京奥林匹克” 会徽和海报。从此,他成为日本政府和主要企业的知名设计师。
 
▽龟仓雄策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会徽
 
1964年东京奥运会筹备期,主办方通过指名竞标方式采用了龟仓雄策制作的标识。这是在一个大大的圆太阳下方配上了奥运标志的五环以及“TOKYO1964”文字的设计,白底与圆太阳的红色以及金色字体的搭配,对普通人来说也是非常容易记忆的图形。
 
龟仓雄策的海报作品中带有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日本特有的家徽符号在海报中的大量运用成为特色,另外受浮世绘影响,多以红、黑、白和金色为主要颜色。
 
▽龟仓雄策设计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标志
 
2015年,面对佐野研二郎设计的新奥运会徽涉嫌剽窃的指责,主办方正在犹豫是否继续使用。大家纷纷表示希望1964年东京奥运会徽能够重出江湖,甚至有人说:使用之前的会徽就好。
 
另外一位设计师桑泽洋子1932年在女子美术大学毕业后,又考进了新建筑工艺学院,1954年成立了桑泽设计研究所,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访问了研究所,称赞这里是“日本的包豪斯”。这里曾云集了支持桑泽洋子的当代一流艺术家,以胜见胜为首,还有佐藤忠良、清家清、石元泰博、原弘、龟仓雄策等人。在此受到艺术熏陶的大多数学生后来都独立出去了,并在设计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日本除了诞生了许多产品设计大师,还有一大批出色的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被看做建筑界的奥斯卡,从第一届(1979年)开始,日本建筑师总计有7位获得这项大奖,包括丹下健三(1987年)、槇文彦(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2010年)、伊东丰雄(2013年)、坂茂(2014)。
 
丹下健三是日本也是亚洲第一位获奖者,职业生涯代表作就是国立屋内综合竞技场(现为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吊起大屋顶的两根绳子拉向左右两侧,观众席的拱形屋顶形成了自然重力造就的形状。虽然它从建成到今天已经历了55年的光阴,但光辉依然灿烂。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的学生——新陈代谢派( Metabolist )的创始人之一槙文彦,对建筑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采用散文式的构造方法,赋予建筑更多层次的内涵。
 
他坚信:设计师不仅要给后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财富。因为他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作品,更因为他超越时尚的永恒精神,他荣获 1993 年普利策建筑奖。
 
槙文彦
 
安藤忠雄自不必多说,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他,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并以独特的清水混凝土元素融合中西方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可谓独树一帜。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安藤忠雄
 
妹岛和世在1995年与西泽立卫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筑理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并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

伊东丰雄
 
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硬纸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这些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
 
正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所说的那样,坂茂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
 
坂茂
 
我们对日本设计的种种好奇,通过日本设计师内田繁的遗作《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都能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
 
书中不仅记录了60年来日本设计从废墟堆中重生之路,也提出了他对整个日本设计的洞察:它不只是一本简单的设计史,更解释了“设计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