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它们为什么能成为2021新一线城市?

字号+ 作者: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2021-05-30 我要评论

宁波凭什么回归新一线?佛山如何快速爬升?15个新一线城市长短板挖掘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于2021年5月27日发布了《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连续六年按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为中国内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指数排名。

 

其中,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成为了2021年的新一线城市。

 

 

如果将每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看成一场分班考核,那么在长达六年的竞争中已经出现了两个相对明确的班级。前8个新一线城市构成的第一梯队在过去五年没有进出,且各城市上下浮动均不超过2名,可以说是“A班”级别的表现。

 

不过“A班”的内部竞争非常激烈。重庆在去年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商业繁荣,反超杭州;今年,杭州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性,迅速回归新一线第二名。

 

同样抵抗住外部风险的还有武汉。虽然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城,它总排名仅下降两位。并且,武汉的初创企业融资规模在这一年扩大了5.95倍,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名上升6位。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对城市尚存信心,城市便可依靠自身的原力再次兴盛。

 

与“A班”相对的,是每年名单都会发生变化的后7个新一线席位。

 

其中,分列13至15位的郑州、长沙、东莞,总排名相对稳定,后四位的争夺则更为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新一线名单里没有“新面孔”出现。去年新晋新一线的合肥,今年后退两位,成为了二线城市的第一名。短暂离开新一线的宁波则前进3名成功归队——商业资源集聚度和未来可塑性是影响宁波排名增长最显著的维度

 

 

尽管位于商业资源集中、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商业资源集聚度维度下,宁波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排名今年上升了6位、商业核心指数排名了上升3位。这还是数据统计未将4月新开张的、集中引入上百个宁波首店的阪急百货纳入其中的前提下。

 

在今年新加入的“新兴战略产业优势指数”中,宁波的排名为全国第15位。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市,宁波的产业结构有其基础扎实的一面。

 

纵向比较来看,除了城市枢纽性,宁波的其余四大维度排名相较去年均有上升。未来,沪嘉甬跨海铁路的建设给宁波带去提升城市枢纽性的机会。

 

维持原生优势,再挖掘一到两块“长板”,宁波重返新一线城市的路径很有参考价值

 

新一线城市整体排序变动不大,但有一个城市格外瞩目。

 

佛山,这座去年新晋的新一线城市,不仅没有掉队,反而在今年又前进了3名。

 

 

自2018年起,每年佛山都有一个不同的一级维度以提升7至11名的速度大幅上涨。今年进步最大的一级维度是城市枢纽性。佛山新增了六个高铁可直达城市、两个民航可直达国内城市,城市货运量指数排在全国第5名。

 

首先以产业需求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再为城市商业面貌更新换代,升级商业实力;同时顺应时代需求扩大原有产业优势;最后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扩大在城市群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佛山按照这样的顺序,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进了新一线城市的行列

 

在“广佛同城”概念下,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佛线为佛山千灯湖的金融高新区带来了人气。但无论是站在产业还是商业的角度,毗邻广州的佛山并未将自己限制在“一线城市后花园”的框架里,而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扬长补短,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发展路线。

 

装备制造和泛家居产业是佛山两大超万亿产业集群。而据知城数据平台的计算显示,佛山祖庙商圈的商业实力排名比东莞东城万达商圈高出298位,重点品牌数量多出了76个。

 

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劣维度,来挖掘城市继续向上的突破口在哪里。这里将优势维度定义为:该一级维度的排名连续三年高于当年城市的总排名,就是长板;反之,若该维度排名低于总排名,则为城市短板

 

 

西安、郑州和沈阳借助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牢牢守住它们在城市枢纽性上的长板。其中,西安和沈阳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排名,分列第2名和第6名。它们是品牌在全国拓店过程中,西北和东北区域无法绕开的“明星城市”。郑州的高铁可直达城市数量与上海并列全国第2,是中部重要的枢纽城市之一。城市人活跃度则是它们的短板。在这个试图还原年轻人行为方式的维度上,沈阳仅排到第23名。

 

另一批城市以城市枢纽性为短板,却在城市人活跃度上表现优异杭州、东莞凭借其产业发展和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吸引了年轻人的驻足。但笼罩在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光环下,它们很难成为一个地区的绝对中心城市。

 

天然禀赋既可以成就一个城市的原生优势,却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天花板。纵观六年的排名数据,很难出现始终处于上升期的城市。无论每年的排名如何,认清自身的长板与短板是每一个新一线城市必须去面对的课题。

 

↓15个新一线城市

2021年榜单数据表现解读↓

 

重要说明:

 

1、《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延续以往榜单算法,统一计算过去一年即2020年度全年数据

 

2、说明:商业魅力指数满分不为100,最高分为一线城市的最高值(即上海的154.41分)。为便于读者理解,新一线城市最高分呈现为100分。

 

 

成都

 

成都总排名依旧领跑新一线城市。今年,成都在新加入的货运城际往来联系度指标中排到全国第1名。初创公司、融资和创业平台数量的显著增长进一步加强了它对人才的吸引力,其毕业生首选指数明显提升。相比去年,成都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下降1名。面对疫情的冲击,成都的咖啡馆和书店数量出现明显的减少。

 

杭州

 

杭州今年回归新一线城市的第2名。在保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前提下,杭州的实体商业也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性——咖啡馆数量不降反增、入驻品牌数量位列全国第2,同时还吸引到日本知名书店品牌茑屋首店的落户。生机勃勃的商业氛围增益了人的活力。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的提升,是拉动杭州排名回升的主要原因。

 

重庆

 

重庆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维度上的排名均稳定在新一线城市前三的水平。作为拥有超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重庆的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在全国第2,仅次于上海。今年重庆的未来可塑性排名上升1位,主要源于其人口吸引力指数、年轻人消费力以及外来工作人口数量的上涨,体现了较好的人才“虹吸效应”。若能为吸引来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休闲、消费场景,未来依然存在反超杭州的可能性。

 

 

西安

 

西安上升1位,排在全国第8的位置。作为西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维持其地理区位上的重要优势,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上排到全国第2;在交通联系度指数上排到全国第4,相比去年上升1位。在后疫情时代,西安较成功地提振了城市人的消费信心,其电影、图书等消费数据的排名均有所上升。

 

苏州

 

在头部新一线城市中,苏州是唯一一个总排名上升2位的城市。随着沪苏通铁路和盐通高铁的相继通车,江苏全省的地级市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拉动苏州城市枢纽性排名上升了3位。此外,苏州产业创新实力仍在不断增强。在新纳入的新兴战略产业优势指数中,苏州超过广州,排名全国第3。强产业聚集人才,也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商业魅力。今年,苏州的大品牌青睐指数上升6名。

 

武汉

 

作为疫情初期受到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核心商圈实力排名下降了7位、商圈日均客流总量排名下降了2位。年初的封城也导致了它在交通联系度指数上排名下降了6位。下半年的武汉快速复苏,城市人消费活力回归的同时,也重新获得创投资本的认可。2020年,武汉电影票房总额仍维持新一线城市第四的位置,且融资规模扩大了5.95倍。在代表发展潜力的未来可塑性维度上,武汉排名上升2位。因此,尽管今年在总排名上下降2位,但武汉依旧存在较强的回升潜力

 

 

南京

 

南京排名新一线城市第7,相比去年上升1位。创新氛围和人才吸引力指数的双双提升是其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此外,南京在餐饮整体多样性、咖啡馆数量和书店数量排名上均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丰富的业态也进一步激活了城市人的消费能力,南京的消费多样性指数排名提高1名。未来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南京需要在品牌青睐与新商圈的发展上多努力,树立新的城市商业招牌

 

天津

 

天津相较去年下降2位,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上排名下滑明显。在监测范围内,天津品牌门店增长数同比减少约73%,城市商圈日均客流总量同比减少约20%。城市的商业魅力与年轻人吸引力息息相关。天津在年轻人指数上下跌51位、在人口吸引力指数上下跌6位。在今年新加入的淘宝直播活跃度中,天津排名第8。

 

郑州

 

郑州今年依旧牢牢守住腰部新一线的位置。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枢纽性排名的走高,弥补了郑州在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上的下滑。也就是说,城市在商业和交通方面的硬件已有所提升,但仍需持续激活人的消费潜力。例如在消费活跃度指数上,郑州排名全国第39位,位列新一线城市末尾。如何进一步将供给转化为需求,是郑州突破排名瓶颈,向上跃升的关键。

 

 

长沙

 

长沙今年位列全国第14名。从商业实力的角度来看,长沙在品牌、商圈和基础商业三个维度上都有较快的提升,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长沙的短板一向是未来可塑性。今年由于融资规模、海归就业指数和年轻人就业指数的走低,它的排名再降一位。对于长沙来说,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更强劲的产业实力,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

 

东莞

 

东莞今年各维度排名变化较大,但总排名依然稳定在全国第15名。未来可塑性和城市人活跃度一直都是东莞的优势维度,年轻和活力是这个城市的底色。今年东莞的社交活跃度和年轻人指数排名均位列新一线城市第2。此外,东莞在城市枢纽性的维度上上升11位,进步最大。其中,物流通达度表现最好,位于全国城市的第8位。

 

佛山

 

佛山是新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五年排名都在上升的城市,今年它从新一线的尾部向上跃升3位,排在全国第16的位置。佛山的城市人活跃度和未来可塑性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14和15名。佛山优质本土公司数量仍在增加,且年轻人指数和年轻人消费力表现良好。商业资源集聚度是佛山今年唯一下跌的维度,其商业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激发。 

 

 

宁波

 

宁波自去年短暂的跌出新一线后,今年依靠大幅攀升的品牌青睐度和人口流入顺利重返,且总排名直升3位。在五维度表现上,除城市枢纽性外的所有一级维度均呈现上升的态势。行之有效的人才落户政策使宁波常住人口增速迅猛,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商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近期众多高端品牌的密集进驻,也体现了商业世界对宁波综合实力的认可。

 

青岛

 

青岛总排名再降1名,排在全国第18位。今年青岛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上升3名和2名。其中,通过外卖、网购和海淘计算的消费活跃度指数排名上升7位,说明其城市人在特殊时期仍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活力。然而青岛的商业资源集聚度依然表现不佳,品牌门店总数和入驻品牌数量也都排在新一线城市尾部。青岛在基础商业设施数量上仍显供应不足,例如便利店数量不敌众多二线城市。

 

沈阳

 

沈阳今年成为新一线城市的最后一位,其后退主要由城市人活跃度排名的下降导致。沈阳的消费活跃度和夜间活跃度分别下降9名和5名,略显疲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尽管沈阳的城市枢纽性排到全国14名,但在未来可塑性上仅排到全国24名。其创新氛围指数和人才吸引力指数均为新一线垫底。活力流失问题对于这座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来讲依旧严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疫情过后,开放式街区商业可能成为市场主流吗

    疫情过后,开放式街区商业可能成为市场主流吗

  •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