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再造原乡”的渴望,正影响着城市更新路径。2018年“公园城市”概念提出后,各大城市掀起了“公园热”的潮流,诸多公园的诞生,以新公共场域的身份,为市集这种形态的诞生提供基础,承载起城市旅游的另一面。
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公园——布莱恩特公园位于曼哈顿市中心,这里曾全年不间断地举行过一千多场活动,活动数量令人叹为观止,囊括了文学、艺术、棋牌、运动等等,细分种类多达75类,既兼顾年龄,也满足不同文化,接待1200万访客。
“公园市集”为城市的发展探寻出更多的内生动力
“公园热”带来的新公共场域的出现,使得市集迅速发展,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市集到底有多火呢?据不完全观察,2020 年全国多个商场空间,举办了超过 1000 场与市集相关的主题活动。仅仅在上海,就出现了近百个市集形态,包含美食、文创、零售以及娱乐等消费品类。
正如布莱恩特公园一样,新公共场域为创意市集提供了得以松散而又充满生机生长的空间。如杭州植物园,复古市集、咖啡市集等不同主题的市集,这两年就举办过多场。白塔公园以家庭为主的艺术/自然市集也在计划中。人们在市集上相聚,期待着它能为城市的发展探寻出更多的内生动力。
结合咖啡文化节、音乐节等文化向活动引进圈层特点较强的品牌及创意摊位,公园市集多设立在公园或特定景点。各大商圈也倾向于在特殊节点通过举办市集提高商圈的客流量和影响力,时间上也从周末举办延伸至了“周末+工作日”均营业。其中,春节、端午节、圣诞节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更是成为市集举办的高峰期。
孵化初创品牌,带动商圈客流量,公园市集发挥更大商业价值
任何商业业态的繁荣必然离不开政府政策的相关支持,与地摊经济相似的市集经济也由此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早在2020年,中央文明办就曾明确表示,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疫情后经济,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应对,面对商业萧条、人气不足、商家经营处于困境,出台了促进商业政策,繁荣经济和商业,提倡做夜经济市集和餐饮外摆,让城市回归烟火气。
国外的创意市集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形态,不仅被打造成为知名的城市名片,而且还拉动了当地地域经济的增长。比如英国伦敦的Camden Town、Ridley Road Market、日本的高端市集HillsMarché in Ark Hills等。
公园街区做好了就可能形成消费记忆点,给商业带来全新消费体验。不同主题的街区以店铺和多样外摆集市组合,形成客流聚集和消费体验互动,拉动街区人气。对初创品牌尤其是线上品牌而言,市集是天然的品牌孵化器,能够以最直接的形式帮助品牌实现消费者触达。
结尾:
公园市集已成为各大商业探索创新的实验地,同时也成为集合差异化消费内容和主题场景的复合体。商业下半场,在建筑空间的硬件组合和消费内容的软件组合上,越来越多的商业正在不断探索创新。
根据当前疫情和严格的防疫政策,公园里的市集经济再次被按下暂停键,但或许也正是短暂的停滞,为市集未来的发展积蓄了更多的可升级空间。而随着未来市集经济在创意、模式、管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和迭代,其也必将增添更多独特的城市底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