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瑞泽洞察
作者/蒋文伟
头图/联商图库
最近,盒马计划融资了,而过去两三年几类新零售模式从一线打到五线,虽把传统零售巨头打得元气大伤,自己也奄奄一息。这结局在疫情前就有所预料,只是疫情一度制造了繁荣假象,最终乐了老百姓,亏了投资人。
今天,身处中国零售业最强烈的变革期,更应思考的是20年后零售是什么样的?关于这点,我们始终认为,盒马是最能代表未来的。
先说下研究依据,这篇分析主要基于20多位相关专家访谈及超过30个盒马大店、mini店的调研及公开资料。此外,这两年也或多或少受教于多位前同事好友,包括社区团购Top3企业的核心骨干(汇报CEO),前置仓Top2企业的高管,全球最大零售企业前中国高管,还有我的良师益友,前JD大学校长。
也要感谢我合伙人,前贝恩咨询董事经理(Principal),全球最懂消费零售的咨询机构里的扛把子,提供了基于上亿咨询项目历练的专业视角。丰富的一手研究,加上顶尖专家团,希望得出最具洞见又足够专业的研究价值。
01
未来大卖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核心顾客价值?
进入正题前,先看下这两年同城零售的战后残局。当年的社区团购四小龙只剩独龙了,全力死守湖南大本营,时刻等待巨头围攻,还有九条龙亏完了投资人数十亿美金后灰飞烟灭。已上岸的2家前置仓企业,现金流支撑不了1年,谁来救?这一仗下来,不仅钱没了,搞得小摊贩也活不下去,那些本来还能稳定盈利的传统卖场,大幅关店也止不住血亏。
永辉刚发了业绩预告,2021年亏39亿,还同比上年少亏45亿。论赌性,那些地方卖场是赶不上永辉的,因而勉强保住0.5%-1%净利,成为行业佼佼者(图1)。就连沃尔玛在2021年也关了35店,全国才400+店。所以说句公道话,盒马300+门店,才关了几家算不错了!
图1:国内典型零售上市公司业绩,2021H1
回到正题。这两年常被问的问题是,大卖场业态是否会被淘汰?
下结论前,我们先回顾下,30多年前的卖场,有货就是王道,20多年前,沃尔玛、家乐福纷纷进中国,新奇特商品以及更低价的标品才是王道。今天呢?哪个标品能做到比拼多多尾货便宜?什么样的折扣可以比好特卖更实惠?有人会说Costco,它真的是因为极致低价才成功吗?
价格从来都不应该是卖场的唯一优势,过去不是,未来更不应该是。如果要好商品没商品,要价格没价格,最后传统卖场就沦为今天的样子,成为退休老人、主妇大妈的菜市场,毕竟离家近、菜不贵、环境干净。这是极大的陷阱,生鲜本是卖场引流品,高损耗,旨在带动日百、烟酒等高客单、高毛利商品,而后者今天有太多可选渠道,既保正品,又便宜,最终就导致非生鲜快消商品不断走低的周转率。
面对这种引流后被撸羊毛的现状,传统卖场无计可施,坐等亏损,并陷入死循环。那些还能勉强过活的零售巨头,要么依托早年选址上的先发优势(线下永远是位置战,位置选好了,60-70分的商品和运营也能盈利),要么诸如拖延供应商账期。
因此,往后10年看,大卖场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再回到20年前,记得2000年初沃尔玛刚来上海,每两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家都会坐车40分钟去塘桥沃尔玛,那时的沃尔玛(图2)人山人海,近30条收银线,每条至少排15分钟,满眼都是一家老小出动,这不就是20年前的线下淘宝吗?如今周末晚上,无论一线三线,去传统卖场看看,还有可能吗?
图2:卖场人流对比,20年前 VS 今天 VS 盒马X会员店
曾经我们有个判断,按零售四要素多快好省,任一要素做到极致都能成就一类零售模式,可今天来看还不成立。拼多多3年合计亏损超250亿,京东到家至今也没盈利(上市后亏损一度持续亏大),那些上万SKU的卖场连年亏损,作为好的代表,盒马也仍在盈亏线。
20年前,一个大卖场几乎承载所有日常消费,今天被各种割裂后,除了阿里是最大赢家外,真没哪个模式敢说自己真正跑通了。不补贴,试试看?配送延时2倍,试试看?那么,大卖场的终局是什么?如果只有价格优势,那叫折扣店。
如何让人流重新回到卖场呢?淘宝是最好案例,淘宝slogan从不是什么最低价,是什么?“太好逛了吧!” 大卖场的未来也该如此,大卖场应该成为线下的淘宝,而最大的挑战是从“运营商品”到“运营用户”的鸿沟,“货找人”的要求会彻底颠覆传统卖场的运营逻辑。
今天传统卖场,问问年轻人,你没事会去逛么?那你是抑郁了。若不是工作原因,我1年都不会去1次传统卖场,问了一圈身边有家庭的同龄人,多半如此,但我们都是盒马的会员,是山姆的会员,就连我父母退休工资合计就8K(都抵不上二线的退休公务员),每年在山姆花费近万元。
老本终有一天要吃完的(那些吃了几十年的地理坑位),传统零售的大佬们,如此强烈的消费变革下,如果你不变,你就是下一个中百,而盒马一定会替换掉你。所以我们观点是,大卖场一定会存在,而且20年后会逐步恢复到20年前的样子,卖场不仅能承载老百姓的日常采购需求,也可以重新成为老百姓time kill的新场所,甚至成为家庭感情促进的方式,盒马所有的努力正和这个方向越走越近。
02
零售未来20年,我们向盒马学什么?
这part可以讲一天,盒马从2015年内部立项到今天(图3),从来不是做旧改,也不是模仿抄袭,盒马两年所做的创新,抵得上不少地方零售巨头开业至今的创新积累。在展开之前,先用几个数据看下整个生鲜零售和盒马业态的人群画像(图4-图6)。图4把所有生鲜电商模式按核心年龄段、配送时效、价格定位、线上单量规模等指标放一起比较,盒马在切青年人群(18-39岁)上一骑绝尘,而社区团购主打的低价平质生鲜切中了高频买菜人群(30-60岁)。
高频买菜人群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图5是北京地区的情况,中老年人占近8成,且越往低线城市,中老年占比会更高,他们既是家庭日常买菜和日用品的核心决策者,也是传统大卖场的高复购人群,但弊端在于,此群体对日百、烟酒、母婴、休食、消费电子等的需求不断被拼多多瓜分,最终离卖场的最佳品类贡献结构越走越远。
图3:盒马发展里程碑,2015-2021
图4:主要生鲜电商模式比较分析,2021
图5:生鲜零售市场份额,按消费人群,北京,2021
反过来看图6,盒马核心用户群在青年人群,也切了一部分中老年人群。试想10年后,今天盒马的青年用户依然在盒马,还有手淘(~8亿MAU)更年轻的用户结构不断为盒马灌入增量,而传统卖场仍在消耗这批中老年人群的残余消费力。论价位,盒马偏高却可接受,那么通过十几年沉淀的高品质、配送效率和可承受价格,这在塑造消费习惯上来讲是几乎不可逆的。为了强化这种“不可逆”的消费者心智,盒马在过去6年里做了诸多创新,我们逐一分析。
图6:盒马用户画像,2019
首先,盒马从第一天开业就在用一个消费品牌的打法运营一个零售业态。品牌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足够的用户信任和差异化竞争。同时用过盒马、叮咚、优鲜的消费者几乎对盒马的品质是一致认可,我们爬了大量第三方平台,虽没有严谨统计,但这种普遍性是可确认的。
其次是差异化竞争的打法。6年前,以帝王蟹为爆品冷启动,直接拉升一个大卖场的档次,到今天为止,盒马2.0-2.5KG帝王蟹仍是全国最低价。甚至几次去三亚,也没吃到过那么低价格。这里有个窍门,盒马帝王蟹最好等1299-1399元促销时,早上9点前去门店捞,几乎都能捞到2.4KG以上,而其他前置仓平台1599-1699的价格,实际配送的是勉强2KG的蟹。这就是消费品牌的打法,用一个超绝的爆品让消费者永远记住你。
这类SKU,盒马不止一个。还有首创的网红品牌首发阵地,比如Beyond Meat中国首发就落在盒马,以及和喜茶等网红茶饮的联名款更是层出不穷。还有盒马的五常大米、日日鲜牛奶、Max凤爪、纽澜地等PB爆款,保守估计到目前占GMV~ 15%,而中国做最好的永辉PB(彩食鲜等品牌)也不过占GMV 3-4%。当然放眼全球,欧洲零售巨头的PB营收占比普遍在30%以上,这就是差距。
其次,盒马这些年开店不是乱来的,前1/3时间几乎都在打磨方法论和跑UE模型。根据我们统计(图7),盒马在前两年(16-17年)总共才开20多家,后四年(18-21年)一路狂开300多家,预计今年还能再开50-100家店。这期间,盒马有很长一段时间暂缓开店,并从去年下半年重启扩张。
老菜曾坦言:“之前的大店运营过于注重本地化,放权到城市公司运营,而目前调整为“一个盒马”策略。” 老实说,当时这策略确实一度被圈内轻视、笑话了,但老菜不会不明白“强龙难压地头蛇”,恰恰因为他对传统零售的深刻理解,在16-18年阶段,不敢贸然用全新的商品和运营策略,只是遭到各方地头蛇的毒打后,以及这几年一系列新模式陆续奏效、方法论的成熟,让他反思并有足够决心来调整战略。
图7:盒马核心业态的扩张进程,大店&mini店,2016.01-2022.01
顺带提一提亏损,疯狂开店需要花钱,特别是18-20年在供应链、软硬件技术、生鲜产地的投资,是盒马最烧钱的阶段,而从投资日的公开数据以及UE测算(后面分析),前台亏损已明显收窄,全渠道单量结构也在调整至合理比例,这种烧钱是值得的。作为阿里未来20年的核心棋子,盒马的运营其实是渐入佳境的,若不是其他几种模式杀出来,盒马现在极有可能已全面盈利。
还有一点,得替盒马说句公道话,盒马从16年才切入卖场生意,前文提到,线下零售就是位置!位置!位置!最佳点位早就被老牌零售占满了,此外,许多区域零售商还有地方明里暗里的扶持。盒马用6年时间做到这地步,略夸张的打个比方,2000年开始工作并买房的人,现在房子值1000万,和2015年才开始工作,5年时间0到1买了1000万房子的人,能比吗?线下拿着一手烂资源,和吃尽红利的人正面竞争,这种难度,传统零售人都心知肚明。但这就是战场,你想拿下就得认,这点上老菜算是模子。在多次公开分享中老菜也很实诚,什么做好了,什么没做好,什么有待提升,而不是部分友商曾夸下海口又遭打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