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农村的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新增的社区大多千篇一律,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对社区的发展有着很不利的影响。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论是街头文化、民俗文化还是商业文化、农业文化,都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性元素。发展文化创意社区,既能够保留本地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也能够提升行业的附加值,加快社区发展。纵观国内外,以文化创意为社区赋能的成功案例,大致有这几种发展模式。
一、文化沉浸模式
文化沉浸式的社区在美国发展的较为成熟,和中国的“社区”不同,美国最早形成的是社区,然后才是国家。那里街头文化盛行,因此,在社区营造方面也将这些文化通过创意的手段融合进了社区发展当中。
比如在波特兰、西雅图、洛杉矶等城市,社区商业的规划和整体布局都由政府亲自操盘、统一确定,在井然有序的社区设计中,融入鲜明的地域特色。商铺之间时常出现的中、大型艺术雕塑让人眼前一亮,数不清的艺术作品与社区商业融为一体,让居民沉浸在文化创意之中,让社区商业中流淌着平和舒缓的气氛,提高消费现场的幸福指数,保证了社区商业市场的规模。
当然,在中国也有着不少比较成功的文化创意和生活社区融合,带动社区发展的例子。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就是将旧城居住街区文化遗产改造成以创意商业和文化休闲为核心的文创商业社区的典型代表。依靠保护较好的历史风貌和街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前来参观、购物、游玩。沿街开设各类文创店铺一百多家,商品销售年总收入破亿元,单日客流量甚至能超过故宫。
这些国内外的成功商业社区通过文化的沉浸式打造,让文化与社区商业形成了相互滋养的共生状态,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沉浸其中,开发了社区的商业价值。
二、综合服务模式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新中产”的崛起,让人们对社区服务的功能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活的便捷程度、舒适程度甚至是精神层面的需求都在不断升级。很多居民都希望社区能够同时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因此,综合服务模式的社区就应运而生了。
新加坡的“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就是该模式下的产物。邻里中心又称街坊中心,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的综合性市场,其代表有建成于2017年的Oasis Terraces。
Oasis Terraces的特色是医疗健康,还包括公共花园、娱乐场所、健身房、零售区域、餐饮和学习等空间。在邻里中心周边还布置有公立学校、幼儿园和公共绿地等。Oasis Terraces的屋顶都被作为阶梯状的屋顶花园,内部空间与外部结构相呼应,实现了对整栋建筑的最大化利用。
在这种业态中,文创介入首先体现在中心设计阶段。中心在体现“小而精”“高净值”的同时,合理搭配“商业、办公、休闲”等多项功能,通过文化融入,提供给居民档次更高、功能更全的商业和文娱服务。
在日本,代表性的社区商业是“商业街协同组合”。这种社区商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福利等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六本木社区。
六本木社区从“住、工作、玩、休闲、学习、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创意的融入,形成主题文创社区。在这里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们创作的公众艺术作品和街头设施随处可见,整个城区展现出充满艺术氛围的独特街景。
这种发展模式有效的整合了本地的所有公共资源,给社区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和档次更高、功能更全的商业和文娱服务,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地居民的就业。
三、创意园区模式
创意园区模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文创赋能社区的模式了,国内外有大量的著名文创园区的案例。这些文创园区大多是一些废弃工厂、仓库、园区等改造而来,经过改造后的园区会吸引大量艺术工作者进驻,形成一个艺术园区、文创社区。
美国德克萨斯珍珠啤酒厂在荒废之后被改造成了一个以啤酒厂为主题的集生活、工作、娱乐为一体的艺术社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咖啡馆、酒吧等地方供人们休闲,还有高品质的酒店供游客落脚。
中国台湾的松山文创园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创园区案例。松山文创园是在松山烟草工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文创产业链,包括文创开发、设计、制造、售卖、宣传等,文化气氛浓厚,且也能创造非常可观的商业价值。
提到中国的文创园区,就必然绕不开北京798艺术区,这是因为798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标志。798如今已经成为了时尚艺术元素的聚集地,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摩托罗拉、意大利DIOR、欧米茄、宝马汽车、中国雅虎门户网站等都在这里举行过宣传推广活动。随处可见的艺术雕塑、涂鸦等已经让798成为艺术时尚的宣传阵地以及大众旅游的必游之地。
创意园区的模式相比其他模式来说产业更加集中,为社区带来的连带关注和商业价值更高。不光给社区的住户提供了一个文化的氛围,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参观游览的地方。
四、乡村旅游模式
广义的也社区也可以涵盖郊区和农村,随着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也渐渐和乡村旅游结合到了一起。
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旅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社区商业的模式。在韩国,已经有超过100个壁画主题的胡同或村落,并仍在不断增加中,许多已是外国游客必访的景点。
这一文创模式源于2006年起政府倡导的大规模公共艺术计划。当时韩国选择了32个较为落后的地区,希望能够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改善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成功将梨花洞、弘济洞等贫穷的村子打造成了文创旅游景区。
国内也不乏文创融合乡村的例子,四川成都的“幸福公社”正是成功探索之一。幸福公社想方设法、搭建平台,吸引设计师和手工艺人来此安家,打造了“农村是景区、村民是创客、游客是消费者”的乡村文创旅游模式。目前,幸福公社已经达到每年接待30万名游客、30余家文化创意团队入驻的规模,由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公社、城里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匠人聚集的文艺乡村。
对乡村来说,在本身的资源上确实和城镇的社区有所差距,但是就文化层面来说,乡村往往存在城镇没有的文化习俗,这些都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利用起来,用文化创意来包装乡村、开发乡村,促进乡村的发展。
五、特色营造模式
特色营造模式是根据本地的资源进行社区的特色营造,社区营造源于日本的“造町运动”。我国台湾地区效仿“造町”,因地制宜,走出了特色社区商业道路。
经过20年的社区营造,目前台湾共有6000多个特色社区。这些社区大多“营造元素”来自于生活,主要分类包括:生态文创社区、产业文创社区、工艺美术社区、古迹文创社区、族群文创社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社区商业文创,再现了社区活力,使得文化、产业和经济得以复兴,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也是极具参考意义的。
在台湾社区营造的过程中,特殊的族群同样也产生了特色的营造过程。如客家文化就是族群文化的一个代表,随着迁移的发生,客家人的特质与各地文化相互融合,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上,体现了特有的族群气质,在社区营造中形成了又一种特色。苗栗大湖草莓文化园区,就是客家社区开发中的族群文化社区代表。
地方特色社区营造,已成为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文化的充分挖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由下而上地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与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营造的共同意识,带动了社区环境、社区产业、社区福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台湾社区营造活动百花齐放的特色。
小结
文化创意具有高附加值、低消耗性等特点,通过文创+社区的各种模式,可以提升社区的资源价值,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社区。这种将文创融入平常生活的模式,在为社区增添文化氛围的同时还能够赋能社区商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要求,拥有可见的巨大发展空间,前途光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