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放松空间,同样有着功能性,起到调节购物节奏、调整消费者心情的作用,更是直接可以反映出经营者是站在顾客立场上思考问题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也会天壤之别。
1
购物中心休息区尴尬的现状
休息区少
休息区缺乏人性化设计
当下购物中心的体量够大、也好逛,但是却没有多少可供休息的空间,会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在于许多购物中心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就没有充分考虑休息区的设置,又或是本身地段就面对大量客流,即便有设置休息区但数量也不够。
再者是出于对运营效率考虑,安置过多休息区,反而会鼓励可以在这里吹免费空调的行为,毕竟有在宜家这样的地方不顾自身形象,闷头睡大觉这样的案例,商场运营者显然更愿意维持一个“体面”的购物环境,以及让人们走起来。
第二个问题,休息区缺乏人性化设计。有些座椅的设计太过创意化,或者边角尖锐,坐着不舒服且有安全隐患,有的安置地点有问题,在卫生间附近的座椅则有卫生间的异味问题。
造成这样的原因也基本是借安置休息区和艺术空间之名,来解决死角问题。错误的出发点会将事物发展引向错误的结果。
那么一个设计合理,能平衡功能性、美学与商业运营效率的休息区才是购物中心维护自身角色的有力工具。那么,这样的休息区应该怎样打造?
2
转换思路,从“设置”到“运营”休息区
出发点,很关键!如果打定注意要使休息区促进消费,甚至是打造盈利性,那么购物中心休息区的打造就会在形式上更加丰富。
基于消费群体,针对性的划分休息
能够平衡功能性、美学与商业运营效率的休息区,非西班牙的La Maquinista购物中心莫属,该项目是巴萨罗那市最大的购物中心,在这里有多个功能细分、位置不同的休息区,在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方面都值得借鉴:
比如在其中一个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室外儿童乐园,内有座椅,供家庭客群使用;在户外走廊安置了一个能遮阳的休息区;中庭利用半圆形座椅打造了一个能汇聚消费者的休息区;在室内露台上设置了包含卡座和吧台座椅形式的独立休息区。
La Maquinista购物中心以细分客群和动静分区作为设计思路,在娱乐、休闲、购物的全过程中都提供了休息区,休息区的配套设置也增加了其趣味性和实用性。
定位“为新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的上海新天地广场,在汇集层美食及饮品的B2层,设有六人座且相对私密的休息空间,或吃饭、或办公,从考察时的使用率来看,还是很符合需求了。
从B2层到3层,都设有休息座椅,沙发、靠垫、小桌台,以及水泥花盆,大株植物,贴心之余,如此冷色系的北欧风既视感的休息区,不仅符合商业空间调性,更是众多潮流新女性喜闻乐见的风格之一。
因此购物中心设计休息区使首先需要以人为尺度考量对基础心理需要的满足,其次考虑景观性带来的视觉愉悦,最后再平衡舒适性与商业体形象。这都考验设计者对不同功能分区所在用户的真实生理/心理需求的洞察,更是考验对休息区景观、氛围的合理化打造,不仅是美学角度,还有后期运营角度,包括所考虑使用的材质是否耐用、灵活等等。
充足配套“设施”
在平衡功能性与美学后,如何将休息区成为顾客再次起身去消费的“加油站”呢?提到休息区配套设施,第一会想到的可能会是“免费Wi-Fi已覆盖此区域”、“免押金充电宝出租”、“免费饮水”,这些设施仅是提供服务,却无法与用户产生任何互动。
现代社会中,人们最愿意在碎片休息时间愿意做的莫不过是掏出手机,在几个时下热门App之间轮流切换。利用顾客的这一特性,利用在线小游戏等多种手段,开启顾客与商场之间的互动,靠游戏(但不仅限)折扣券发放,从而促进下一次消费的发生,甚至可以引导注册会员纳入会员体系,再用所得完善休息区多功能建设,打造闭环。
让顾客主动与购物中心形成链接,可比让员工声嘶力竭的喊注册会员可免费拿棉花糖(比喻)要强的多,当然完善的线上会员体系和良好体验的手机会员页面也非常重要。
- 小结 -
好的休息区的定义来自于顾客方面,也同样来自于商家方面,在早期规划中考虑客群分层以打造功能不同的休息区,在从美学角度和人性化角度进行细节设计,能满足商业建筑自身与其使用人群需要的,便可被称之为一个有效和令人愉悦的空间。
以往我们会说购物中心休息区能够延长用户的逗留时间,而接下来的话题则需要更多的围绕休息区变“加油站”,通过合理的运营,不仅要延长用户的逗留时间,更要触发顾客下一个随机消费点。
文章来源自网络,我们仅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