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运营

如何将经营思维融入社区商业设计中

字号+ 作者:AssBook设计食堂 来源:AssBook设计食堂 2019-11-25 我要评论

无论设计还是经营,关注的核心不是物,而是人本身。

受互联网影响,实体零售业集体进入“寒冬”。大型超市和百货尚且如此,规模小而且辐射小的「社区商业」又要如何立足?

 

今天,和大家5个来自日本或曼谷,定位各异的案例。

 

这最关键的,是要我们能打破固有认知,将「经营思维」融入设计中。

 

 
 
文青生活×商业
塑造休闲和开放的场所气质
 
 

 

La Kuga是日本设计师隈研吾及其公司完成的一个旧书仓库改造项目。
 
 
仓库本身感觉是很封闭的,但设计师的思路是把场地做大,形成类似街角公园的效果。

 

 
 
 
整个建筑外立面为白灰色,底层建筑四周设计成透明玻璃窗,使得建筑看起来通透、明亮。
 
 
白色的金属钢构,则保留了原有工厂与仓库的特色。
 
 
 
 
室外景观通过台阶设计将场地的原始地貌以一种模型式景观再现了出来。
 
 

 

为了可以通达La Kagu每一层的商铺,隈研吾在建筑外面单独设置了一个钢木结构台阶,通往一层和二层的商铺。
 
 
台阶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 La Kagu的访客,同时也通过开放中厅来满足行人及自行车的安全需求。
 
 
 

 

如同等高线一样的木质阶梯不仅在视觉上与周边环境地形相契合,更是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亲切的道路形式。
 
 
 

 

设计通过对颜色和尺寸的把控,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台阶变成了一个可以供人活动的场地,增加了居民交流空间。
 
 
 
 
La Kagu一共两层,集合了服装、餐饮、生活家居等业态,其核心理念是REVAL复合式设计生活空间,即「衣食住+知」,在满足顾客的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补充精神文化需求。
 
 
 

 

家居区域的布置与商品都无不体现着精品生活的宗旨。
 
 
 
餐厅区域的菜品也以轻食为主,倡导健康与品质的生活方式。
 

 

餐厅的菜单是由旧金山著名食物插画师Wendy MacNaughton设计,可见la kagu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心把控。
 
 
 
 
 
书籍区域为核心区域,不仅是可提供阅读的区域还定期开展各种艺术类、文化类讲座顾客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交,加强社区居民的紧密度。

 

 
 
La Kagu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在业态策略上都依靠用户属性来进行定位。
 
 
满足用户消费体验的同时,通过商业公共场所将社区与活动再次进行重新整合,赋予了社区商业空间新的文化与潮流的价值。
 
 
 

书店业态×商业
重视常被忽略的“熟龄人群
 
 
 
 
茑屋书店代官山T-site,是东京新热门打卡点。它与很多迎合青年的商业不同,锁定了熟龄人群。
 
 
项目定位“森林中的书店”,从立意上与普通书店拉开距离。
 
 
因为代官山地价昂贵,附近居民为收入不菲的中产阶级,加上附近没有大型商业,入夜后大量店铺关闭,因此这里就成为了一个夜间经营非常活跃的社区中心。
 
 
 
项目方筹备数年,从设计竞赛中挑中了当时非常年轻的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来设计,正是因为方案中的建筑与景观巧妙融合。
 
 
投入运营后,效果也很好,还额外吸引了一大群青年人的光顾。

 

 
 
茑屋书店重新启用汉字标识,弱化英文,显示出更强的书卷气息。
 
 
而整体建筑设计偏向优雅大气,符合“熟龄人群”的审美:建筑、室内、陈设,甚至到平面设计都贯穿了核心的“T”字母元素
 
 
 
 
店内视觉设计由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负责,从会员卡到包装设计,始终贯穿着T元素和高度简约的现代风格。
 
 
比如,图书部分的分类提示板制作成半透明且极薄的结构体,这种结构具有薄轻性和穿透性,而且表里均可识读,大号文字也更利于熟龄人群观察到。
 
 
 
 
为茑屋书店特地打造的广告系列名为“读书的人”,广告文案是”欢迎回到书的世界”。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视觉设计茑屋书店都做到了品质的极致。
 
 
 
茑屋书店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像是生活。其是以书店为中心,包含了咖啡馆、餐厅、精品店以及公园等设施的生活场所。
 
 
这在当时几乎只卖书的日本书店业,已经算是非常大胆。
 
 
 
 
茑屋书店成为一个介乎家、办公室和商业空间之间的建筑综合体。
 
 
▲茑屋吧台区域
 
▲茑屋文具区域
 
 
▲茑屋音乐区域
 
茑屋书店的业态形成以图书为核心的“书+X”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提升了消费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生活方式的理念带入社区商业。
 
 
 
 
除此之外,茑屋书店还和不同名牌展开合作,发行联名产品,不断拓展书店以外的发展空间。
 
 
其为目标人群提供的精准服务更是茑屋书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年终无休且每天经营到凌晨两点的茑屋书店,在各年龄层的顾客中都有很高的人气。
 
 
茑屋书店通过建筑设计与业态分布将茑屋书店的倡导理念渗透到书店的各个角落,通过极致的配套服务和展览活动来提升体验感。
 
 
 
利用用户画像与大数据分析,精准书店所提供的配套服务, 进而提高顾客的认知和满意度。带动了代官山整个区域的发展与茑屋书店社区周边的知名度。
 
 

 

 
休闲公园×商业
打造如公园般的丰茂景观
 
 

 

日本代代木Yoyogi Village项目由日本知名音乐人小林武史KURKKU策划,且由潮牌商业空间教父级人物片山正通进行建筑结构和室内设计
 
 
力图打造东京城中“自然派社区”,提倡有机消费的商业综合体理念。

 

 
除此之外,Yoyogi Village的景观部分由日本植人气物猎人、花卉植物生产批发商“花宇”第五代传人西畠清顺设计。

 

 
 
Yoyogi Village分为两个区:集装箱区和村庄区。片山正通以「没有房间的饭店」为概念,设计出一个由不同种类的餐厅、面包店、艺廊、咖啡馆、旅行社与SPA等空间组成的空间。
 
 
 
 
 
 
每个空间利用船运集装箱进行商业区域维和、回旋簇拥着庭园步道。
 
 
 
 
 
西畠清顺从世界各地搜罗来120多种奇珍异卉和巨型树木,以“和平共存”的设计理念,将代代木Yoyogi村塑造成保育世界植物多样性的“植物园”。
 
 
 
Yoyogi Village内的业态以生活方式和饮食为主要诉求的集装箱商店聚落,结合商品、园艺、美食、音乐、设计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业态。
 
 
 
 
每家店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环保生活及有机农场发展,形成一个多功能的聚集空间,强调简约和自然的观念。
 
 
 
Yoyogi Village利用集装箱作为基础载体开创环保生态的店铺、有机餐馆、咖啡馆和活动场所,将约2000平方米的都巿空间创造成既充满品味的城巿绿洲。
 

 

人们在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富有生态与绿色的商业街区,更能享受环境创造出的人与人的亲密交流空间。
 
 
 
 
 
无论是一层的有机餐厅、音乐酒吧、手工酵母面包店,还是二层的竹纤维品牌TAKEFU的直营店都在传递着有机消费的倡导理念。
 
 

 

代代木Yoyogi Village的出现推动了社区商业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上的探索,为创意产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一个被忽略的社区空间重新充满生机活力。
 
 
 
街巷空间×商业
让建筑本身成为体验的一部分
 
 

 

位于泰国曼谷的Kreetha7社区购物中心 由Stu/D/O事务所打造。
 
 
其设计将建筑体量被划分成九个分开的体块,其中的每个商业区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尺度宜人。
 
 
 

 

入口地面以类似方式升高来创造了一个缓坡,界定了主要通道。
 
 

 

小型商业街区组成一前一后两个纵向体块,设计师使用连续曲线屋顶来连接建筑群,适合附近居民在此聚餐,休闲。
 
 
 
场地内的现存树木保存完好,与周边设施一起构成了场地的主要用餐区。
 
 
 
屋顶材质由混凝土构成,地面则由木板和绿色植物构成。
 
 
 

 

Kreetha7主要业态为咖啡厅、酒吧、餐厅、零售店之类的服务型商业,加之建筑的开放性形态使其成为社区居民青睐的社交与休闲场所。
 
 
 
 
Kreetha7力图创建一个新社区商业空间,而非创建大型封闭式社区购物中心。
 
 
 

 

Kurve 7社区购物中心通过建筑形态的曲线将社区区域进行定义、设计、引导和连接,使得整个社区商业空间通过一系列露天花园和公共空间连到一起。
 
 
同时辅以贴近生活的业态使得商业建筑的公共属性得以增强。
 
 
 
垂直森林×商业
让人自由探索的半室外空间
 
 
 

 

泰国曼谷The Commons的设计理念是先打造一个社区,其次才是一个商城。
 
 
 

 

商场设计在三点上与其他商场不同,一商城内不设置空调,完全依靠排气扇辅助的自然通风。
 
 
 
 
建筑的屋顶设置了一组工业级的排气扇来大大加速热空气排出这一过程。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来自自然的空气。
 
 
 
 
 
二作为一个多层的商业项目,项目公区内不设置自动扶梯,垂直交通必须依靠步行楼梯或垂直电梯。
 
 
 

 

楼梯被纵向切成两半,一半向上,一半向下。同时,在通行功能之外,楼梯还融入了一些可供就坐的开放平台,富有趣味的小布景和小舞台。
 
 

 

商场的第三点不同是整个项目主材质使用混凝土,几乎没有额外的饰面材料,感官上干净纯粹。
 
 
 
 

 

在The Commons70%的面积拿出来做公共活动区域,只留了30%的区域用来经营。

 

 
 
the Commons四楼的露天草坪可以提供给孩童进行户外玩耍与交流。
 
 

 

二层设置有玩乐区,内设两间活动室,提供乐高积木、益智拼图、音乐墙、软垫游艺区等玩乐设施。
 
 
 
商场还策划了长期的亲子互动项目,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一些“快闪”活动。
 
 
 
 
除却建筑本身设置、提供的可供居民聚集、活动的场所外,商场本身还提出了”工作坊“和”善意计划“等公众参与度高的活动。
 
 
可以说,在the Commons顶楼的厨房、天台全部可以用来提供互动的场所,让人们进行分享与交流。
 
 
 

 

the Commons的一系列活动都切实地加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紧密感,在根于社区的空间的同时,对社区还具有反哺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商业建筑逐渐被要求具有“公共属性”。

 

无论设计还是经营,关注的核心不是物,而是人本身——这也是我们当下值得思考和不断探究的问题。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那些实现双赢的旧业爆改,是如何拯救“百货”

    那些实现双赢的旧业爆改,是如何拯救“百货”

  • 营收破百亿的巴拉巴拉竟然将公园搬进了童装店

    营收破百亿的巴拉巴拉竟然将公园搬进了童装店

  • 看重庆万科如何演绎公园邻里新商业

    看重庆万科如何演绎公园邻里新商业

  • 存量商业如何杀出重围?这13个案例值得借鉴

    存量商业如何杀出重围?这13个案例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