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多月的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终于落下帷幕。经过残酷“PK”,7个最佳建筑展品脱颖而出。接下来,成都天府绿道公司将按照这些优胜方案,在锦城公园打造7个单体建筑。
这7个建筑到底长啥样呢?
走!小编带你先睹为快
方案旨在创造一个创意展览空间,将画廊和表演空间与餐饮和零售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其布局和设计理念基于与场地毗邻的金华寺的布局原理。
平面布局自由松散映射出金华寺的空间序列,并在此结构中创造了灵活的多用途展示空间。建筑的结构构成逻辑也基于金华寺的构造和选材原理。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清晰而优雅的结构逻辑。
这个建筑是为了在绿道上创造一个容纳成都日常生活、让人耍乐的地方。这个建筑就是绿道上面的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这条路径在有些地方平缓,有些地方微微翘起,远远望去像三座“小丘”,山丘下面长满了“竹林”。既能看见清晨薄雾里喝茶人群的身影,也能感受夏日竹林深处的清风,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过一把“耍瘾”。
它还是一座剧场,除了专业剧场、实验剧场、社区剧场等各式各样的演出,“山顶”的三个小丘可以作为观众席,建筑围合的“坝坝”转成舞台,整个绿道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剧场。人们可以在“山顶”,慢慢欣赏一场有关人、城市和自然的演出。整个设计其实就是绿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绿道本身,刚好在那里。
成都平原依水而建,与竹共生。自古以来,四川丰富的竹资源为川西人民提供了从食物、建房、造船、工艺等诸多生活活动的原材料,而川西人民用智慧将竹的创作发挥到极致,产生了竹编等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而在历史上在纸发明之前,竹一直作为文字载体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受此启发,这个设计将竹的编织文化智慧运用到建筑中,通过展示中心这一新信息载体,还原竹子在历史上作为文字载体的作用。通过现代的语言和建筑手法,这一竹文化展览中心,将是一个取自人民的智慧,用新的语言和新的角度来传递历史精神,探索未来发展的城市展示中心。
用两个字概括这个设计:“圣洁”!它颠覆了传统餐厅,屋顶是草地和少量的花,室内是营造的花园餐厅。
入口一个水池如圣洁的宝石悬空漂浮,它下方1层的左侧是花园和一个独立的教堂,人们可在此敬慕地倾听和赏花。漂浮水池右侧为一个大的用餐区域,它的旁边布置有包间,所有核心围绕中央水池展开。
“儿童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建筑所束缚的,这里有漂浮的石带,青色的丛林,蜿蜒的小路与自由的漫步。”
本次项目的场地被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地块,如何让各个地块之间发生联动,并融入整个区域、城市,是本方案的第一要素。
方案引入“The bond”的设计理念,用同一空间语汇的“石顶”对三个地块进行串联,形成同一特征,并在中间用景观定义空间,增加延续性。
在统一屋顶空间下,三个地块内部被分别设计为“Greed Land”“Wood Park”“Blue Planet”的主题空间,独特的内部空间把植物、木与水等自然元素引入建筑内部,与渐变的屋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有趣的空间,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和多维度的体验。
这种模糊、灵动、不确定的空间,也能激发儿童的潜能和探索的欲望。屋顶的灵感来源于川南地区传统的“石板顶”的演变,与轻钢材形成轻与重的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陪伴儿童成长的家庭生活也是重要主题。儿童的各种活动源于天性具有的创造力,可构建出独特和有趣的空间。这类空间反映出对未知、差异和新鲜等体验的探索,并构成了本次设计的命题:“旅居”中“旅”的意义。
在设计中,平缓的场地经过适度的改造,形成起伏的“绿丘”,结合其空间设置儿童活动场所,孩子们可进行穿梭、攀爬、滑滑梯、戏水等多种活动。而旅居中的“居”,于家庭而言,是欢聚一堂、幸福安放,亲子、美食、品茶、阅读和睡眠等都构成了具体的内容。
“川西林盘”恰恰提供了一种传统理想式的空间模式和生活方式。设计将场地分为四个相互对话的围合式组团,轻轻漂浮在起伏的“绿丘”之上,云朵状的建筑体量与中小型林盘尺度相似,边界抽象于林盘生长式的边界,并设置旅居酒店、餐厅、书吧和亲子中心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和谐、幸福的空间,是一次对“林盘“田园安居模式的当代诠释。
茶馆是成都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在这里面充斥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城市生活,同时也充满着成都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惬意、闲暇的态度。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的容器。成都就如一个茶馆,泡的茶不仅仅是用来喝和闻,同时也是用来观看的。观察不同茶叶遇水之后的形态变化,以及茶叶如何漂浮在水中的过程是整个设计的最初概念,也是对成都生活的一种诠释。
将茶叶叶面的转折形成的微小空间放大成建筑便成为主要的空间原型,利用折面的原理在几何的逻辑下形成有效的空间结构。空间上的营造则依据功能的需求和气氛为主,创造出独特的成都茶文化体验。
整个建筑由10个单独的转角单元形成一个片段式但又连续的整体。流动交错的曲线贯穿整个建筑,而立面竹子的利用将建筑更加生动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白天形成呼吸的建筑,同时在夜晚漫射出来的灯光也能和余辉遥相呼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