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松江印象城一周年,文末“阅读原文”链接一条H5回顾高光时刻。这个项目从筹备伊始我就跟进至今,前后分享了十余篇推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基本能对该项目有全方位的了解。
一周年里程碑之际稍作复盘,会发现该项目作为典型的全业态一站式购物中心表现出2个特性:
1、基本盘足够扎实,虽然疫情全局影响难免,但最重要的商户方面影响可控,在确保项目核心商业内容完整的前提下,甚至在下半年引入了CHANEL美妆快闪店巡展。在度过难熬的一年后,有理由对未来品牌的升级调整报以期待。
2、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遗憾——项目最重要的差异化特色客群,大学生群体今年活跃度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松江印象城在运营策略和营销推广等众多计划难免事与愿违,几乎整年都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节奏中度过——例如通过各种线下转战线上、群策改为定点等方式来设法继续与年轻人维系情感上的联结,以期一旦商业恢复正常,活力客群们能满血回归。
在这些大前提下,稳住基本盘实属不易,几乎等同于变相提升,在前不久刚分享过CHANEL美妆快闪店巡展后,本文借一周年之际,聊一下松江印象城可能大家都熟知,但又未必深究过的——关于显性的主题空间极其隐性的内在思考。
“主题空间”这一近两年高频出现的词汇在与市场上海量商业项目度过蜜月期后,为商场带来的附加值是否兑现?有无持久性?如何保持活力?都已初露端倪,包括商业项目本身也开始对其进行思辨——我们既不否认主题空间设计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其时效性并需想方设法维持其生命力。
作为拥有8个主题空间的松江印象城,这一年运维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该领域的最佳参考样本之一,因此个人认为在周年庆节点借机做一个阶段性复盘,一睹松江印象城主题空间在推广作用外的B面,也许能带来更多思辨,既是对项目的致敬,也能为业内带来价值。
产生话题
首先关于主题空间的“有无”,个人认为有针对性地规划终究会给商业项目创造附加值,但重点在于有针对性而不是为了做而做。
各种案例中,有些场景设计的权重更大;有些空间功能的作用更强。如果说项目开业初期,我们更多是罗列项目的多个特色空间,那现今以思辨的视角再次评估松江印象城的8大主题空间后,会发现其两种特性皆有。
比如水泥公园,是项目基于其特殊选址期望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而为客群量身定制或者说有指向性打造的场域,不仅功能性强甚至偏向于专业细分。
而“疯眼”则更偏向于打造视觉焦点职能,再根据装置的吸睛特性进一步做命名延展,以期活化侧方出入口、打造出空间的更多可能性。
不论哪种类型,他们均合力为项目在筹备期制造了话题,在开业初期成为打卡点,并在运营过程中为项目逐步验证。前两项功效客观存在且已发生,当然更重要的实际运用下文详聊。
物尽其用
对于切实能产生功效的主题空间,自然需要“物尽其用”。对于松江印象城而言,最直给的案例来自于上文提到的位于项目主入口附近的“水泥公园”。
这个专业设计打造的特色空间在项目筹备期就已经吸引到过流量大咖前来试滑,在社交媒体上引爆话题。项目开业后,这里成为滑板社群活动的举办场地;滑板爱好者平日前来过把瘾的青年街区据点;也是场内品牌举办滑板教学的“教室”(据悉开业至今已有上百名学员)。鉴于其强指向性,“水泥公园”几乎是8大主题空间中最为物尽其用且最趋向于原教旨定位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