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运营

文艺场是否会成为网红商业的另一个春天?

字号+ 作者:其美设计 来源:其美设计 2021-09-08 我要评论

在北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几条铁轨纵横交错分布,火车驶过的隆隆声时常响起。

 

 

在北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几条铁轨纵横交错分布,火车驶过的隆隆声时常响起。难以想象的是,在这片被迅猛扩张的进程所遗忘的城市一角,一个以火车站为主题的“小镇”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北京梵石iTown·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项目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西店村,这也是小镇名字的由来。
2015年以前,这里原本是一处旧厂房。有的是被用于存放玻璃制品的玻璃厂仓库,破败倾颓;有的被租给生产涂料、石灰等的加工厂;还有的是一些工人的宿舍。而在这里,每隔五分钟就有一辆火车穿梭而过。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的契机,仓库,加工厂,绿皮火车所代表的旧工业文明被从新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从一个消极的空间,转变成了一个更包容,更能够适应当代语境下生活方式的多元空间。而这个城市边缘地也成为了该地区城市更新的示范段。
旧厂房蜕变新小镇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预计为十四万平方米,通过引入文化创意类产业来激活片区。其保留了六条交错铁轨分割下的区域划分,一系列的商业、办公、休闲和创意空间等功能在原有的厂房肌理之下建立起新的混合社区。
一座座灰白墙坡形顶的建筑错落有致,充满现代气息的园区场馆宽阔敞亮,时而从旁边呼啸而过的火车交织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得这里多了一份历史感和文艺气息……
绿皮火车带来的上世纪工业文明的气息,此时与静止的现代建筑和人共享了这个时空交错的瞬间,彼此有了一种微妙的连结。

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
在这里,用合理的交通方式连接被分裂的街区,创造一个新的整体融合丰富的、多功能的建筑形态。铁轨桥下的空间连接两边的街道,通过地形的设计处理和植物的引入,提供了许多舒适、愉快的轨道下的休闲场所。 

铁轨下的空间连接两边的街道
利用轨道下的空间设计停车场地,融入和完善了街区的功能配套,解放街区中心。


街巷是小镇最重要、最复杂的核心体系,在这里把它设计成一个连续的、灵活的共享空间,用化繁为简的设计策略整合街巷,并最大化的突出建筑丰富的形态。大部分场所为灵活的活动留下了开放、流通的公共空间。比如等火车的花园 、轮滑广场、街角艺廊等等。
街角
街角艺廊
轮滑广场
等火车的花园
小镇的改造在不改变建筑空照轮廓线的前提下,对既定的、错综的仓库空间进行梳理,提高容积率同时营造空间质量。将紧挨的几栋楼连结,重构连结体空间,植入公共功能,作为活化区域的心脏——例如“车站”的这个空间。
功能区的心脏“车站”
在这里,钢是改造、加建项目的首选结构策略。随着一列火车从长条型的厂房窗外呼啸而过,银色拱顶的车厢意象呼之欲出。拱顶的原型唤起了人们对神庙、图书馆、车站等经典建筑原型的敬意。

通过对标准拱顶屋面的不同组合变化,设计了销售中心大穹顶及其中悬浮的夹层等。弧形的元素同时被贯穿到了立面及门窗洞口的设计之中,为粗犷的原始的土建肌理注入一种早期工业产品特有的人性与精致。
空间中悬浮的夹层
纯白的钢结构、悬浮的夹层是销售中心室内的灵魂,在室内设计中通过灯光设计、吊顶材料进一步被戏剧化。
夹层空间
西侧幕墙与项目中轴铁路紧邻,九米挑空,“车站”的称呼由此而来。在“车站”空间正中设置了一个水磨石的三角吧台,其上悬挂双面大时钟,作为空间中的核心。
吊顶采用了波形阳光板背藏灯管的做法。线型灯管透过泛蓝的半透明阳光板,挂钟、球型吊灯悬浮其中,窗外火车轰隆而过,这里仿若一个联结神秘穿越旅程的空间。
“车站”空间
空间一侧呼啸而过的列车
在小镇内,还有许多蕴含上世纪工业文明和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的精彩建筑作品。

序列性的窗体

空间中的楼梯
空间中的细节
外立面自然延续了原始结构与新建钢结构,砌体与幕墙构成对比。用黑洞石、青砖、红砖强化原始砌筑墙的厚重与粗犷。


建筑外观
加建部分采用不同透明度的幕墙形式,从深灰钢板、阳光板到玻璃,再而过度到银色拱形的金属屋面。

在小镇内,还有许多蕴含上世纪工业文明和现代潮流相结合的精彩建筑作品。


序列性的窗体

空间中的楼梯
空间中的细节
树木繁茂的街道是蓬勃发展的生态社区重要的因素。树木、藤蔓、开花的攀缘植物和建筑相互映衬,自由的生长。郁郁葱葱的植被为曾经冰冷的混凝土空间增加了丰富的绿色基调,而在绿意的边界,精心设置了许多方便人们休憩停留的空间。
这家2016年才开始建设的园区,成功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有近90家是文创企业,占到园区企业的80%以上。
西店记忆也是湖南卫视进驻北京的首个园区,并将引入优酷视频、爱奇艺等进驻。其余入驻企业包括小糖人文化传媒、刘天池表演工作室、艺璇工作室等,很多明星的经济公司都开在这里,以影视产业为龙头,设计、艺术中心、影棚、录音棚等配套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影视IP延展为主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而随着配套逐步完善后,还会经常举办各种论坛、轰趴、交流酒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街区持续保持着活力,并为公众生活提供了新的、不断发展的平台。
后记
 
这个曾经被城市遗忘的破败仓库和老厂房通过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引入而被激活。在它被赋予新生命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后工业园区和城市空间的混合模式。在设计之初,它定义为“生长的街区。建筑和景观的建成,只是设计的起点,我们为街区的持续发展留出了成长的空间。当人们开始在这里办公、购物、聚会和生活,建筑与景观也在人的融入之后继续生长,不断修正和完善,一起持续着城市的更新。
 
文章来源于其美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线下餐饮火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品牌?

    线下餐饮火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品牌?

  • 美食广场,如何走出地域文化的桎梏

    美食广场,如何走出地域文化的桎梏

  • 国风文化,为购物中心释放出哪些商业新信号?

    国风文化,为购物中心释放出哪些商业新信号?

  • 购物中心为啥看不上市井文化?

    购物中心为啥看不上市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