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其美设计(ID:mayho-design)
夜幕时分,随着城市灯光的亮起来,一辆辆私家车陆续驶入固定的地点,车主们各自打开后备箱,接上一串串打造氛围的串灯,支起招牌,汽车后备箱被打造成了一个个微缩版的精致商店,甚至是创意工厂,极具个性——手作好物、咖啡甜品、日用杂物、古着服装、潮流配饰、潮玩萌宠……每一个“后备箱”都售卖着不同的产品,吸引着市民驻足。
#01
“夜市摆摊”的新玩法
说起“后备箱集市”(CarBootSale),要追溯到1980年9月,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上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后尾集市,即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等相聚集市交流、交易,并共同开辟一片别样的自由购物天空。这种模式也是当时欧美乡村文化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为加大我国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国务院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首次提出“后备箱经济”的概念。最初是指市民从城市开车到乡村去旅游,去的时候汽车的后备箱是空的,在返程时,捎上当地特色产品将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一种经济现象。
近期,“后备箱经济”在全国兴起。“后备箱经济”实际上是“夜市摆摊”的“新玩法”“新形态”,将传统摆在地面或手推车里展示售卖的商品放进了汽车后备箱,装点上彩灯跟招牌,精致个性。“微缩版店铺”里充斥着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引领着消费潮流。
这里流通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还有体验、氛围等更多维度的附加值。除了常规产品的售卖,有些摊主会带来自家宠物吸引客流,“撸猫”“撸狗”这种新奇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参与感,抚慰了都市年轻人的内心。后备箱集市摆的不是摊,是人间烟火气。
今年夏天,在广州市某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支持下,举行了一场公益后备箱集市。现场设有公益文创摊位、特殊孩子和普通青少年携手展示的才艺表演、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特调饮品茶档等摊位,引起许多途经的市民和游客关注。
大家看到活动中的心智障碍儿童和青年,能与普通儿童和青年一样待客有礼、自信展现自身的才艺。让正在参与“岗前适应性训练”的心智障碍学员得到锻炼,并让每一位完成训练的学员在真实岗位上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就业能力,在小小的集市上闪闪发光。
《中国消费者报》曾发表评论称,后备箱经济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同时,后备箱摆摊的参与者类型多样,或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人,或是初次创业的年轻人, 因此成为灵活就业、自由就业的新方式。这种经济模式的兴起,让人们感受到了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新潮味”。
某些城市虽然没有规范的“后备箱集市”,但“后备箱”式小摊已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在大连,有一位90后姑娘经营着后备箱“深夜泡面”摊位。白天她是一名销售,晚上则开着一辆SUV去摆摊。每晚9时左右营业,次日凌晨两三点结束,天亮接着去上班。她的摊位上有3个煮面用的卡式炉,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70碗。她每天通过发布视频的方式通知大家摆摊时间地点,很多粉丝“慕名而来”,短短20多天已经拥有了4000多个粉丝。
这种“摆摊+直播”的模式,也是“后备箱经济”浪潮中大家捕捉到的吸引和稳固流量的好方法。经了解,顾客中的80%左右都是通过线上平台的直播和视频了解到“深夜泡面”摊位并前来打卡的。
“后备箱经济”不但培育了多元化的夜间消费,也引导着经营者创新经营模式,打开销售市场。许多摊主一边经营着后备箱里的生意,一边在社交平台上直播,获取更多网友的关注,将线下的消费者引流到线上,促进线上流量的增长。
一个小小的后备箱,装载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承载了年轻人带给一座城市的活力。
#02
城市治理的新挑战
“后备箱集市”通过创新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融入方寸后备箱,不仅场景自由灵活,还自带文艺滤镜,这便是“后备箱集市”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城市火爆发展的魅力所在。只是,如此耳目一新的消费场景在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和压力释放的同时,它的隐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交通环境、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问题,给市容市貌与城市运行带来不少挑战。
对于这些摊位,监管是颇为严肃的问题,他们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在定价上也没有统一标准,难免有“一锤子买卖”的感觉。同时集市业态以流动汽车和小餐饮为主,还会产生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
广州荔湾芳村码头附近,平时有很多市民晚饭后来江边跑步或遛娃,从五、六月份开始,江边有许多人开车过来摆摊。车尾箱夜市火起来后,江边很长一段距离都被车辆和人流堵住,远远就能听到各种音乐嘈杂在一起。而且芳村江边附近很多施工项目,让本来就不太顺畅便利的公共交通雪上加霜。
北京三里屯往北的亮马河桥,许多车主曾经自发聚集起后备箱市集。因为疫情原因,当时三里屯的餐馆暂停堂食、酒吧关停。年轻人们跑到这处小桥,坐在汽车后备箱边,喝手摇鸡尾酒,抱着一体式麦克风大声唱歌。很快,附近居民投诉扰民和占道经营,城管执法将这处市集清空。
由于一些城市没有规范的后备箱集市,摊位流动性大,不少摊贩“打一枪换一站”,不能保证固定经营位置,进货渠道和加工环境等也全凭摊主自觉,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找到摊主,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较为困难。
虽然在不少商场附近的后备箱集市,摊主们需要定期缴纳管理费,但对于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相关经营手续的核查却存在很大漏洞。加之夜间扰民、占道经营、食品安全隐患、侵犯知识产权、影响正常经营秩序等等问题,更不容小视。
#03
总结
从地摊经济,到露营经济,再到“后备箱经济”,每一种新业态的出现,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机遇,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考验。
后备箱经济要保持持久性发展活力,而不是昙花一现,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给后备箱经济保驾护航。后备箱经济诞生于市场,发展于市场。无形之手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威力,确保后备箱经济接地气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无形之手离不开有形之手的助力,“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后备箱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有持续力。
各级政府要爱护好培育好这个新经济业态,要给其提供方便便利,给其创造一些宽松环境。要加强对后备箱市场的监管,包括夜市环境、治安秩序、市场秩序等,把后备箱经济业态发挥好、引导好、管理好、监管好。当然,后备箱经济,后备箱集市主体,更要诚实守信经营,拒绝假货伪劣商品,食品要干净卫生美味;商品要物美价廉,保证质量。在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上,监管部门对后备箱市场经营者要与其他商户一视同仁,一个标准与尺度。
面对占道经营、污染城市环境等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在整治的同时,需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如何下好“放管服”这盘棋,让后备箱集市真正融入城市肌理,为商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众创造多元的消费场景,也是对城市管理的考验。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