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消费者是否是我们设定的范围?
引进的品牌是否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
客户满意度如何?
还有那些可以提升的地方?
开业半年后的营运数据采集和客户意见非常重要,一般项目开业6个月后就要考虑业态二次招商调整的规划以及为每个问题铺位安置可以替代的品牌了。
一般影响二次招商品牌调整的主要评定标准有以下几点:
人流密集区域的商业业态一般定位为快速消费品,而死角区域则定位目的性消费,通常能够靠前期主力店的位置、建筑设计以及活动密集场地推测,但是需要通过开业后的数据进行验证和微调。
为自身经营能力有问题的商家提供解决方式,若无法解决则采取劝退措施。对经营能力强,但是铺位较差导致业绩问题的商家主动采取赠送广告位、活动引导客流等方式增加其在项目中的关注度。
对租金定价远远偏离其正常的租金成本占比的商家采取重点观察,并于合约到期时调整租金定价。
保证一些快时尚热点品牌能够最快地在适当的时机进入商场,为商场带动客流。
大中国幅员辽阔,许多连锁品牌只能区域性发展,随着集中开业潮的来临,中国的商业地产面临着“乙方市场”、“千店一面”、“超量开发”等问题,招商工作难度极大,因此若要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开发商更多地开始到国外寻求一些新品牌的入驻或者孵化培养一些本地品牌。
但是招商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为品牌商和商业地产物业持有者实现双赢,因此只有比品牌更懂经营之道,才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更能够确保项目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