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奢侈品牌年轻化变革开启了一系列营销策略。然而,向来捕捉市场变化的奢侈品牌最近将注意力不断转向艺术领域,频繁举办展览成为热门现象。
虽说艺术与奢侈品牌有千丝万缕关联,不同以往,近两年在文化资本视角下,奢侈品牌开展艺术营销有了新形态。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具备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表现形态。在当下,艺术展成为了诸多奢侈品牌可以用作激发消费者欲望营销和品牌形象的推广工具。伴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营销方式的越发旺盛,精明的奢侈品牌已经转向了艺术领域,用来构建新的客户体验空间。
奢侈品牌与艺术领域的和睦关系早已有所渊源。1982年2月,当时极具影响力的美国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张身穿 Issey Miyake 服装的模特,意味着时尚早已开始为艺术所接受。当时,被认为消费主义具像体现的时尚与艺术有所连接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时尚开始将自己呈现为艺术研究的一个领域。
Issey Miyake的《Artforum》封面
最近,许多奢侈品牌几乎集中在这一时间段热衷于在中国市场举办艺术展。
9月,Louis Vuitton 在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推出了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的主题展《玛丽莲》;
10月,GUCCI 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推出了以“艺术家此在”的艺术展;在即将到来的11月,PRADA 则会在上海荣宅举办画家刘野的个展“寓言叙事”。眼下,奢侈品牌们正在以一系列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展作为市场策略和数字文化、重新定义自身的品牌文化,并对话新的市场消费者,
站在奢侈品牌的角度而言,奢侈品牌与艺术领域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是有着循序渐进的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许多奢侈品牌最初是以艺术赞助人角色出现。它们为艺术家或者相关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资金支持,并让自己成为艺术贡献的提供者之一,以此获得与艺术世界的紧密联系。
不再满足简单赞助
奢侈品牌创建艺术基金布局文化资本
奢侈品牌可以通过艺术为自己赋予更多的丰富的符号价值,将时尚改造为更为“高尚”的艺术。随着奢侈品牌意识到文化资本的重要性,它们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赞助人的角色,开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或者是基金会。
卡地亚是这些奢侈品牌中的艺术开辟者也是领路人。1984年,Cartier 总裁 Alain Dominique Perrin 创立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Cartier Foundation)——由法兰西基金会(Fondation deFrance) 管辖,是一个完全致力于当代艺术发展的私立机构。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寻找原创性现代艺术作品,资助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交流与展示。“品牌的活动或产品与当代艺术项目之间并没有联系。我认为这种艺术独立性非常有创意,也是 Cartier 能够长期保持成功的关键。”卡地亚基金会负责人 Hervé Chandès 说道。
1993年,Miuccia Prada 与 Patrizio Bertelli 创立了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与众多策展人开展艺术项目合作,在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期间举办了展览 machines à penser,展览将焦点聚焦于20世纪三位哲学家身上,分别是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
2014年年底,由LVMH 集团创始人 Bernard Arnault 创立的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向公众开放,基金会大楼坐落于巴黎布洛涅森林公园北部,由美国著名建筑师 Frank Gehry 设计,该基金会旨在鼓励和推动法国及世界的当代艺术创作。
根据刊载在《零售杂志》(Journal of Retailing )(2014)上的一篇名为《奢侈品牌如何通过艺术机构提升消费者认知》的论文所言,上述所述的这些由奢侈品牌所建立的博物馆或基金会如今已经成为了在当代艺术与当下消费者之间建立联系的主要媒介。
为什么奢侈品牌钟爱艺术营销?
LVMH集团董事长Bernard Arnault 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艺术推动品味;品味推动消费。”LOUIS VUITTON 曾与许多艺术家有过合作,其中包括了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和村上隆。尤其是Louis Vuitton与村上隆之间从2003年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合作经历,不仅为前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也掀起了一股由奢侈品品牌与当代艺术家合作的热潮。“时尚或许不是传统理念中的艺术,但设计师和艺术家讲的是同一种‘语言’。所以他们很接近,有时他们会分享想法并一起工作,“Arnault说道。
从社会背景角度而言,这种跨界的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艺术为奢侈品牌增加了文化资本,而奢侈品牌则为后者扩大了受众群。
著有《当代经济风险》(Risk in Contemporary Economy)(2015)论文的学者 Elisa Rancati 、Federica Codignola 、Alexandru Capatina 曾评价艺术与奢侈品牌之间存在的是“前者于后者而言,代表了象征意义而非物质价值,而后者也为艺术带来了同样多的益处,譬如为艺术品提供了更多作为投资品的价值”。同样的,也有调查表明,当奢侈品牌与艺术相结合,或者与艺术家相联系时,消费者将会对奢侈品牌的看法显得更为积极。
我们知道,艺术与奢侈品牌的联姻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方式,两者的结合并不是以生硬的方式被凑在一起,而是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方式进行融合。通过对这两者的共同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领域的产物标准都对作品的质量、技艺、功能、设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想象。
再进行深入分析的话,我们能够得知它们都是由他人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结合了创意和心血的产物。最重要的是奢侈品牌在艺术独立方面显得非常谨慎,这与它们在选择展出的艺术项目的选择中表现得很明显。
“制造一辆劳斯莱斯汽车需要800多个小时,这个过程与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劳斯莱斯的首席执行官 Torsten Muller-Otvos 这样评价道。劳斯莱斯汽车艺术项目曾在2017年底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支持赞助美国艺术家阿萨德·拉扎(Asad Raza)的作品“Root sequence. Mother tongue”(《根序列。母语》)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展出。
那么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中,奢侈品牌与艺术展之间的联系是否有了新的进展?或者说,与过去有所不同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奢侈品牌如今意识到当代艺术与自身的结合,是可以对自身的销售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的,这一原因来自奢侈品牌将品牌的形象、文化资本与艺术的非物质价值结合,让每一个奢侈品牌的消费者都让自己拥有“艺术品赞助者”的感受。
其二,与国有机构相比,私人所有权的性质也使奢侈品牌博物馆在艺术自由和独立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卡地亚的Chandès 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由于卡地亚基金会是一个私人所有制的机构,它可以比公共机构更灵活,并对当下的环境现象做出快速反应。这种灵活性使我们能够选择大规模选择可以长期的艺术家,并通过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探访他们的工作室,与他们达成深入的了解。“
其三,社交媒体的兴盛——或者我们应该说是传播宣传的途径有所不同。如果眼下你在中国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APP上搜索“艺术展”关键词时,尽管如此形容或许有所不妥,你会发现它俨然已经成为了许多社交媒体爱好者们的新打卡网红圣地。不过,也因为如此,这些艺术展正在通过这种“病毒式传播”的途径迅速地拉近了当代艺术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关系。
尽管奢侈品牌与艺术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今也仍被人有所非议,其根源来自消费主义下的产物——时尚是否真的能消除自身与艺术领域之间的边界。但,在当下,品牌以通过创新和曝光率这一方式来增加自身在年轻受众中受欢迎程度而言,则是一种建立全新的情感联系的手法。
最近刚上任的 LOUIS VUITTON 男装创意总监 Virgil Abloh 与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于今年上半年在伦敦高古轩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 Murakami & Abloh—未来史”的艺术展览。这一联名艺术展览,并非能够以“商业”或“艺术”两个关键词来一概而论,而更像是两者进行综合后的表达方式。
Abloh 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我们的合作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信息,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是在创作艺术作品,而不是衣服。我们的初衷就是要把画和雕塑混搭在一起,同时还要和外面的街道产生关联。我们试图从这条街的角度来切入,从而在雕塑和画作之间构建起一种恰当的视角。这就好像是借助艺术为我的品牌注入了一个崭新的形象。”
对于擅长通过社交媒体造势的 Virgil Abloh 而言,艺术展的方式不仅是他作为设计理想解读的全新延伸,也是作为他为自身品牌在艺术领域开辟的新空间——以联合创作的方式作为艺术行为表演的范畴。
“Life Itself”(生命自身,2018),村上隆与Virgil Abloh
Oscar Wilde 写到:“艺术中有时尚,就像是服装中有时尚一样。”在艺术与时尚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我们所看到的两者更像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奢侈品牌不仅仅是利用艺术作品,而是透过作品,超过了原有的商业性操作范围。
有意思的是,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你仍然能够看到许多人在讨论奢侈品牌与其所举行的艺术展览的“不协调性”,认为那是一种虚有其表的市场手段,但是艺术家们却愈来愈关注时尚。如果说,我们认为时尚拥有着一定程度的“时效性”,而借助艺术的方式,则是可以让奢侈品牌突破时间的维度和自身的暂存性,成为日久弥新的一种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