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独角Mall
图片/联商图库
“Costa在青岛都撤店了,我先去了远洋广场的那个店,发现店没了。然后我们又去了海信广场和大融城的店,发现也都闭店了。
我就想问问之前198元买的8张券,没用完的还能退钱吗?”
近日,一消费者在青岛大融城询问商场工作人员。
本以为Costa是连锁咖啡店,在青岛有很多门店,买优惠券不愁花不了。
但没成想,短短时间内,Costa在青岛的门店就全都关了。
关于优惠券退款事宜,Costa回复说,兑换券能退,但如果需要退款,需要拨打北京总部的客服电话,不过可能因为目前退款的人较多,处理会比较慢。
Costa是2013年进入青岛的,第一家店开在五四广场,算下来已在青岛扎根7年。
突如其来,8月初开始,Costa全面撤出青岛,20家门店全关。
另外,Costa在北京的门店也关了20家左右,其中包括大兴机场2店、石景山万达店、方庄时代广场店等商圈的Costa都显示“暂停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从Costa官网来看, Costa不只关闭了青岛全部门店、北京部分门店,连济南还有全国其他城市多家门店也关闭了。
在杭州,Costa西溪乐天城门店、Costa中豪国际店也已关闭。
频繁关店,不免让外界怀疑Costa这是不是在关店求生?
图片来源:Costa中国官网
对于关店,近日,Costa负责人公开作出了回应:“关店是门店优化工作的持续,关闭青岛亏损门店是Costa在中国业务优化调整中的一部分!”
而Costa关店背后,其在中国市场为什么一直吃不开?
首先,在品牌知名度上,不喝咖啡的人都知道星巴克,但Costa就没那么普及了。
另外,从市场占有率来看。
目前,Costa在中国仅400多家门店。
而星巴克截至到2020财年5月底,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超过4400家,其中新增门店281家,星巴克的门店数量约达Costa的11倍之多。
其次,还有网友指出,Costa的营销不太行。
缺乏曝光度,说好听一点是低调,说难听一点,是营销能力跟不上扩张的野心。
而始终追不上星巴克,是Costa一直以来的尴尬之处。
同是国外咖啡连锁品牌,Costa诞生于英国,星巴克诞生于美国;
同是创立于1971年,但两者却同龄不同命。
在中国市场,Costa从一开始就落后于星巴克一大截。
一方面,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来看。
星巴克1999年就进入中国,而Costa直到八年后的2007年才姗姗来迟。
彼时,星巴克已基本在中国站稳脚跟,品牌认知度也早已深入人心。
Costa要想在这个时候,抢占中国市场,自然是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从两个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来看,Costa扩张缓慢。
目前,在中国市场,星巴克差不多占据了大半江山,而Costa几乎只是星巴克的零头。
虽然Costa在全球拥有近 4000 家门店,发展还一直对标星巴克。
但多年来,Costa一直都只能是“千年老二”,现实的胜败早已不言而喻。
同时,Costa自身也是命运多舛,创立以来,多次被卖。
1995年,创始人将公司卖给了Whitbread。
2018年,可口可乐宣布以51 亿美元,从Whitbread 手中收购Costa。
被卖可口可乐之后,Costa开展了一系列新动作。
今年3月,Costa推出即饮咖啡,开始布局中国即饮咖啡市场。
6月,Costa推出胶囊咖啡,与九阳旗下的胶囊饮品机品牌OneCup达成战略合作。
本以为背靠可口可乐可以翻身一搏,但目前来看,效果似乎不太明显。
另外,在品牌定位上,相比星巴克强调第三空间的概念,Costa更加注重自己正宗的英伦血统,这使其在获得一部分铁杆粉之余,也收缩了自己的市场空间。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市场,目前的Costa还没有完全走进中国消费者,大家难以对其产生情感关联。
纵观中国咖啡江湖,风起云涌,从来都不缺竞争者。
一方面,咖啡巨头们的地位难以撼动。
星巴克,星爸爸的地位一直稳居第一;
瑞幸,在遭遇财务造假、强制退市等一系列风波后,还活着,并且规模依旧很大。
另一方面,新入局的咖啡品牌也是来势汹汹。
今年7月,腾讯投资上亿元的咖啡品牌Tims进驻北京,一个月内连开7家,颇受关注。
商业世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此前,Costa中国官方宣称,到2020年中国的门店总数要增长至900家左右,到2022年开出1200家门店。
如今,2020年已至,Costa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900家门店,反而还关店40家左右,并且离2022年的1200家门店更是相差甚远。
未来,Costa在中国的扩张之路,怕是不太好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