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行业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几乎每个领域都有熟悉的新玩家入场。「跨界」、「出圈」、「破壁」成为品牌求生的突破点。
去年底,无印良品在上海与宝龙地产合作开出全球首家长租公寓,还附带推出洗衣房和便利店。今年初,无印良品上海第二家旗舰店MUJI悠迈广场店开业,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店里进驻了无印良品全国第二家MUJI INFILL家装服务。
预计今年,无印良品在国内的第一家菜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t 也将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阳宫开业。
这个我们印象中以零售服饰为主的生活方式店,已经试图涵盖关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是行业的竞争壁垒消失了吗?并没有。高调入局却黯然退场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为什么无印良品可以如同空杯一般,不断吸纳新元素?它的跨界布局是否有边界?跨界围绕的核心又是什么?
上周,我实地走访无印良品在上海的两个最新业态,尝试从中找到答案。
1981年,增加服装品类销售。
1992年,创立更高品质的BLUE无印。
1995年,无印良品津南露营地开始运营。
1996年,设立花店。
1999年,MUJI COM KIOSK(MUJI便利店)在JR新宿站开业。
2002年,增加眼镜品类销售。
2003年,居住空间事业「MUJI HOUSE」业务启动。
2006年,设立IDEE家具家饰业务。
2008年,MUJI to GO业务启动。
2011年,「Cafe & Meal MUJI」和「Found MUJI」青山店开业。
2012年,设立「MUJI Labo」实验室。
2015年,在日本博多天神大名店开启回收衣服的计划「re-MUJI」,首次开设「MUJI Books」;在名古屋店开启「OPEN MUJI」和「MUJI INFILL +」业务。
2016年,在惠比寿店开设美妆柜台。
2017年,MUJI Hotel在深圳开业;MUJI Dinner在上海开业;在东京有乐町店开设蔬果市场。
2019年,在日本千叶开设MUJI农场。
2020年,在日本直江津推出MUJI-to-go旅行巴士;宝龙公寓designed by MUJI和MUJI上海的第一家员工宿舍亮相。
目前,在中国的MUJI店除了「生活基本日用品」包括服装、生活用品和食品外,还有以下几个店铺类型:
MUJI to GO:出售适合旅游、出行、商务、学习、游戏的产品专卖店
Found MUJI:从全世界搜寻的日常用品
MUJIcom: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的便利店
MUJI BOOKS:MUJI书店
Open MUJI:社交活动空间
Cafe & Meal:提供菜肴、甜点及饮品
IDEE:家具、室内装饰等家居产品售卖
MUJI INFILL :家装店
以及MUJI酒店、MUJI设计的长租公寓和预计今年要面市的MUJI菜场。
先交待一下背景,这家「MUJI公寓」其实叫宝龙公寓Designed by MUJI,是MUJI和宝龙公寓联合出品的长租公寓。
合作模式是宝龙地产出资并提供管理,MUJI主要提供设计和产品,包括软装和家电。
MUJI在这个项目里的角色可以理解为品牌输出。
我觉得除了地理位置较偏远外,这间公寓对于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论从舒适度还是从生活便利性来说,都属于相当不错的产品。
甚至,我一个朋友在看完我发的照片后,当场感慨:「这就是我的 dream apartment!」
宝龙公寓共有4种房型,每间面积约30平米,根据朝向与面积差别,租金在4200-4800之间,6个月起租。
工作人员和我说,高区的房间基本已出租完毕。所以,我只看了两套不同的户型。
其实,在看房前,我觉得闭着眼也能想到房间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的确,室内设计是很熟悉的MUJI风:大面积的原木色、灰色和白色,搭配纯棉素色的床品和布艺沙发,落地窗使得明媚的阳光毫无遮挡地打进房间。
干净却不冰冷,简约但很温暖。
然而,仅仅是外观的风格,复制并不难,况且民间出高手,网上MUJI风的设计一搜一大把。
魔鬼藏在细节里。MUJI的设计真正令我惊叹的是:哪怕在小小的30平方里,依旧能够做到功能分区分明,收纳空间极致,日系态度一览无遗。
看下图,我们可以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