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利用场地高差、增加筑台、下沉广场、空中连廊等处理手法,在不同的基面上设置多个出入口,使得客流方便进入到建筑内部,非底层的商业也因此具有临街性开放的特点。

设计双首层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下沉广场,直接将人流引导至B1层,拉升人气,或在入口处设置自动扶梯或大台阶的形式将客流引导至二层或以上层,以达到双首层或多首层的概念。 

日本难波公园


广州天环广场




泰国曼谷Siam discovery
泰国曼谷的Siam discovery利用室外连桥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站口相连,使地面交通到达的客群与轻轨交通到达的客群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商场。




苏州龙湖狮山天街


在建筑形体中顺应地形,形成不同的基面,结合多个出入口把客流引导至不同的楼层,激发游客探索欲望,增加客流在建筑内的动线长度。比如成都太古里。


曼谷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同时,多平台的设计也能全面发挥地块临江的优势,让游客可以从多角度欣赏江畔景色。


泰国TAMBON BANG KAEO
泰国TAMBON BANG KAEO下沉式露天剧场是游客收集和持有各种物品的主要社交空间。从底层的下沉广场逐渐上升,以与第一层现有的超级广场顺利连接。


同时,沿着各个楼层店面的人行道网络通过连接桥和遮盖的人行道连接到现有的走廊和新的停车场,以完善两者之间的无缝流通。


桥本木叶购物中心
多层走道和跨层桥梁让游客可以看到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和表演。
商业建筑的双首层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不同的场地高差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但是在商业建筑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客流均匀的导入到非首层对整体的空间活力的积极意义逐渐显露,继而进化出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设计出双首层”的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