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商业启示:疫情下的商业契机……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作为重大公共事件,疫情本身牵动了一系列社会运转模式调整和人们的行为模式改变,这些变化给国内商业世界带来哪些机遇呢?
恒大研究院1月31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指出,宏观层面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餐饮、旅游、电影等第三产业服务消费行业。
不过,在危机中,也蕴含商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危机是推动零售业发展最好的动力。”皆因经济和社会危机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最好的动力,每次社会经济危机都伴随着各种商业机会的出现。在经济危机百业萧条的同时,随着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为一些成长型业态的扩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
1975年后的30年,历经泡沫经济的日本,迎来新的消费形态:便利店数量增长、外卖业务扩大、优衣库、无印良品、7-11等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均崛起于这个时代;
-
2003年“非典”,催生了电商业务的发展,造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网络零售巨头;
-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发生之后,特别是在福岛核泄漏产生巨大的社会恐慌下,7-11为主的日本便利店承担起了食品供应、稳定民心的重要作用。
即使在最严酷的寒冬中也有顽强发展起来的物种,在疫情的冲击下,并非所有的零售业都会面临困境的。此次疫情或成为中国商业进化的催化剂,催生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业态……
本次肺炎疫情,有相当多的感染病例都来自医院人满为患的交叉感染。就算没有疫情的存在,平常各大医院也是大排长龙。
“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现象映射了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在这次疫情下,依托于线上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的智慧医疗将再次受到重视。
▲图片来源:思齐俱乐部
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在线诊疗服务存在的问题颇多,普遍免费的模式容易导致医患间不信任,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智慧医疗外,大健康产业也有望大跨步发展。
笔者预测,疫情过后,国人对各种医疗、医药、卫生防护用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医用酒精、医用口罩、护目镜、紫外线消毒灯等。
▲图片来源:互联网
短期内,龙头企业和医药企业继续加速生产以支持前线医院的医务工作外,全国其它地区居民的防疫卫生采购需求也会持续一段时间。把医院的一套医护用品购买备用形成家庭消费习惯,加快了医疗卫生用品普及进入家庭。
此外,健身热潮将持续升温,人们的健身投入将有增无减,健身和体育将成为新的热点,而相关的产业将蓬勃发展。2003年,“非典”疫情曾带动全民健身热潮,当时,羽毛球、跳绳等健身器材销售涨幅超40%,还出现了一天6万人爬白云山,日均40多个单位上山,以及高校户外运动竞赛等等热潮。
▲图片来源:keep
受“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卫生意识大为增强,洗手液、消毒杀菌剂等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医用口罩及3M口罩,成为“硬通货”。
全民“禁足”后,网购口罩等防护用品成了共识。
京东数据显示,1月20至27日,京东平台共售出口罩超过3亿个,关键词“口罩”累计搜索量3.5亿次;血氧仪销量11万台,体温计销量60万只,消毒酒精品类销量213万件。
这其中发往湖北的最多,今年1月份,全国发往湖北省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约7成,其中包括口罩在内“呼吸防护”类订单同比增长540倍,“眼脸部防护”增长393倍,“个人卫生”用品增长376倍。
▲京东3M口罩自营旗舰店,多款产品显示无货(图片来源:京东)
而为了减少出门带来的风险,生鲜电商成了人们采购食材最主要渠道。据叮咚买菜透露,仅大年三十这一天,今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0%,而且客单价也相比平时高很多,基本每单都超过100元。此外,盒马蔬菜的供应量也比平时最高峰的单日增加了50%以上。
▲图片来源:盒马鲜生
除了个人生活之外,这次疫情的爆发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虽然国家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10日,但不少企业早已启动在家线上办公机制。既可以提高办公的效率,避免疫情带来的巨大风险,也能开辟出企业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新通道,尽快实现企稳运营。
目前,腾讯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字节跳动飞书、石墨文档、印象笔记等纷纷为企业运营开放免费服务项目,采用数字化、移动化办公方式为企业后续“在家办公”提供技术支持。
而对于整个远程协同办公的市场状况而言,据《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2015年至2018年国内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90.1亿元、208.6亿元、441.8亿元、459.5亿元,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并预测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另外,线下各教育培训机构也受到了冲击,预估近期规模较大或人员较密集的大课都不能上。因此,国内或会迎来新一波的网络在线教育红利。远程视频在线教育、在线培训会大量开展普及,在线教育平台用户量爆增,各种付费或免费的知识在线课程和拉新推广将会占据朋友圈。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种类和品质需求的向往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食品产业正在经历健康转型、价值提升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呈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再加上宅文化、单身经济、个性消费大行其道,这届的年轻人追求“懒宅”的精致生活,青睐休闲与健康的食品。
▲图片来源:站酷
此次疫情下的春节假期,去超市、电商平台囤菜、囤零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衣食住行”中,“食”在部分细分类别里呈现大增长,比如食品超市、半成品菜等。
▲图片来源:天津食探
目前市场上,除了过去生产方便食品的企业外,一些餐饮企业也开辟自热火锅产品线,像海底捞、大龙焱、小龙坎、德庄等。
另外,一些做休闲食品的企业如良品铺子、百草味,也开始布局火锅领域。在自热火锅的“带领”下,自热米饭、自热酸辣粉等自热产品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不错成绩。
自热火锅式之外,这个春节假期,年轻人大部分很少出外,因此Ta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满足其休闲食品的消费需求。
以卤味零食为例,川菜带动辣味风靡,再加上传统卤味店品牌化,造就卤味零食化,这在近两年也促进了周黑鸭和绝味鸭脖实体店的加速拓展。
▲周黑鸭全国第一家智慧门店(图片来源:深圳吃喝玩乐)
对于“鸭脖界”而言,未来发力线上渠道,借此摆脱因疫情带来的线下增长乏力困境,或许是一个破局机会。
除此之外,由于偶发需求日常化的关系,烘焙、休闲坚果等休闲食品也满足消费者在吃饱之外,吃出趣味的需求。比如:近两年以洽洽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开设淘宝店,是线下传统企业走到线上的佼佼者;通过每日坚果打开线上市场的来伊份、良品铺子,也纷纷涉足线上。
无人值守、大数据预测消费习惯、智能防盗识别系统……众多新科技加持的无人零售在2017年闪亮登场。好景不长,2017年当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便传出关门的消息。
进入到2018年下半年,形势更急转直下,昔日风光无限的无人零售店,一步步被资本所抛弃,不断传出关张消息。
如今,两年过去了,无人零售给外界的印象仍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
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于疫情而言,综合权威媒体的报道来看,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战中,无人配送机器人也有着相当的存在感:
比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两台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开障碍物、自主充电等功能,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有着类似的尝试,机器人从病毒洁净区承载餐食或物资出发,自动前往各个隔离区房间进行配送,试图通过机器人自动化免接触配送的方式,阻断“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链条,减少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因疫情持续发酵,不少小区采取了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的封闭式管理,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们被挡在了小区门外。为此,1月26日,美团外卖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随后,盒马、饿了么、每日优鲜、苏宁小店、京东到家、便利蜂等提供配送的平台也都上线了“无接触配送”服务,通过骑手和用户约定,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如公司前台、家门口等,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收餐环节的安全。
▲饿了么平台无接触配送页面截图
在实际落地应用层面,也有优地科技在深圳NEO大厦和北京华润置地的案例,让服务机器人为业主们送报纸、快递和外卖…….
-总结-
虽说线下实体商业依旧是中国零售圈支柱,但疫情下的线上商机,确实显眼。
当然,即便没有危机的刺激,Ta们也是可预见的趋势。只不过今天以一种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加速到来。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