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打破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这件涉及亿万民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超大规模信息流动以及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而5G的场景应用,使得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与远程办公等需求强盛且紧迫,也促使更多创新科技加快落地。
伴随疫情的渐趋稳定,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清零”,各地复工复产复学有序展开,现阶段提振经济阻击疫情影响成为重中之重。在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出现新特点新趋势的时代背景下,3月31日,中房•云端会客厅开启“商业创新家”系列对话,邀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地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晓萍,CENTI GROUP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宰承峰,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上海创智空间集团董事长朱成羿,上海新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佳,星河产业集团产业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吴孟轲,上海保大和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拓展中心常务副总邓映萍与乐居北京副总经理邢晓利一道,探讨后疫情时代产业地产的复苏与5G赋能等议题。
以下为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线上访谈实录:
徐之兵:我用一个材料来做一个引子,为大家提供基础的信息和判断。借用交大一个教授分享的行业变化五力模型,分别从政策法规、技术趋势、企主流企业接受度、用户偏好、和盈利模式来看5G。
第一,我们可以先往前看30年,有三个标红的三角形,标志着三次大的产业兴衰。随着万维网的产生,十年的发展,产业非常繁荣,同时也导致了泡沫产生,所以2000年IT泡沫破灭。我们每个人被绑在了电脑前,移动通信的产生在2001年起用3G的时候,让我们重新从电脑上解放出来,从Internet走到了Mobile时代。在一片繁荣发展的同时,2008年迎来了全球经济危机。经济触底的同时迎来两个反弹点,一个是中国发放3G牌照,带动了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同时iPHONE3发布也是一个节点。另外一个十年就是人工智能,从亚马逊S3的发布到Siri的商用,到人工智能击败了人,就是AlphaGo击败了柯洁。
我们今年非常不巧,黑天鹅又出现了,虽然中国现在疫情是基本上接近尾声了,但是全球看正在遭遇更大的危机。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个阶段推新基建也是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时间点,出台非常利好的政策。我看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只是说要无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具体做什么是没有明确的。所以中国在这块推出新基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进行结构化的增长是非常英明的。
新基建白皮书里是三张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是信息网,同时还有交通网和能源网。核心就是把这些互联互通起来,把我们原来传统的铁公基式的老基建升级换代,这个升级换代背后的核心大家也看到很多解读,因为我们在新基建上面原来很多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也是通过这4万亿的新基建拉动整个经济转型,所以这次疫情给我的感觉是对中国来说我们经历过这么一个苦难,并克服了困难。世界正在遭受困难,也给我们中国大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看后面怎么样进行新基建,利用国家宽松的货币和法律政策来发展。从5G产业本身自己直接受益的,带动的投资是5万亿,从整个GDP的角度来说,通信一般占整个GDP的1%-3%,我们反向乘一下数字看,可以得出对整个GDP的拉动作用。
从网络这边有几个基础数据,从5G网络建设全球的情况看30个国家已经完成77张网络的建设开通,中国的情况是去年年底已经建了15万个基站,今年年底要建55万个基站,就是要实现室外全覆盖,加起来是70万个5G基站。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网络是基础,有了这些网络之后,我们很多应用和创新黑土地就具备了。
下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芯片。我们中国不仅有高端芯片,还有中低端芯片,因为5G芯片领域我们确实是领先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芯片公司,包括寒武纪,像这种做底层芯片的。
另外就是模组,我给大家展示一下价格,因为模组走向规模商用,价格是主要要素。打造100块钱以下的,按照这个趋势,今年一年时间随着上量之后,到明年年初可以达到20美金,就是100到140人民币之间,主要用于室内场景。
手机目前看能快速拉动网络建设,现在手机的发展是超越预期的,目前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全球是40款已经是琳琅满目了,第二是从价格,现在最低的两千多块钱的手机已经出现了,所以一年时间不到,大概半年时间,手机就快速上量了。也就是说按照手机9个月生命周期计算,明年这个时候市面上70%-90%手机都变成5G手机。
另外就是CPE,通过把5G网络转变为Wi-Fi信号,来支撑更多更广泛应用的发展。目前也是非常多的CPE出来了,17家厂商发布43款5G模组。
下面是从更大范围,我们从一个网络的角度,因为从业主或者从行业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CPE或者芯片或者手机,而是整网的智能化监控的运营管理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把各种数据能够汇聚,把烟囱式的系统通过数据中台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呈现,5G在中间只是解决中间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原来有些基于速率或者带宽的原因、时延的原因,不能承载在无线网络上的有线业务,这样使我们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和灵活。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云网协同,5G这个产业如果能发展起来,或者各行各业从5G上面受益,向行业里面提供的能力是云+网络的能力,所以这里就有一云、两网、三服务的概念,核心内涵就是通过云网协同促进数字化转型。
我们看几个具体例子。这个图片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最左下角是习主席通过5G网络和智真系统对一线人员进行了直接的交流、慰问。在那个非常困难的阶段,这是对大家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大家可能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我们公司参与这个项目,后面写了一个文章,大概在24小时完成了网络的建设和业务的调通,这给大家一个信号,为什么5G网络开通时间,比原来利用光纤、利用有钱网络是极大的提升,大家想象一下,一条光纤,哪怕是过一条沟和一条路,这个业务的开通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是无法实现国家领导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及时关怀的。
我们回到网络本身,各行各业有各种应用,基于我们对行业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从技术角度、从五个方面来解读。不管是哪一种应用,要求要么是时延、要么是网络精度、可靠性和连载能力,我们华为有5G室内小基站产品线,这个产品目前每年是按照100多万片发货量,具备五项全能能力的产品在今年6月份也会规模应用,目前有些能力在高精度定位的能力、高可靠性方面还在逐渐完善过程中。
这是行业的情况,大家原来看过很多新闻都比较清楚了,从我们去年跟住建部中房协和卫健委下属的国家医院进行了很多合作,不管从龙头企业的接受程度,还是从行业把这个东西形成文档、白皮书的角度也快速的推进,从今年的视角,可能要继续推动,不断推动商业化,把这些文章中的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和实现。
这是大兴机场的案例,大兴机场在去年10月27日开航之日,各家网络运营商已经把5G网络做好,做了无纸化登机、全流程行李托运等等,GSMA在这个领域全球发了唯一一个奖就是大兴机场,我们和东航和联通共同获得这个奖。
其实这些事件我们只是点了一个星星之火,后面还是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把它做实。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一下,我们其他行业还属于探索,医疗这个行业因为在疫情阶段被迫的,虽然原来有些基础,但现在等于是跨越式、拔苗助长式的发展。我们看一下5G的技术跟相关的云的应用,这个行业在过去两三个月井喷式的情况。这边有具体的例子,比如远程的会诊,19个省60多家医院都使用上了。这两天我也在想,现在美国的方式是欢迎全球的人到美国来,当医生、护士来帮他解决困难,他们采用最原始的,人过来,甚至我派军机或者军舰把你人接过来,但他们没有想到可以使用这些信息通信手段来做会诊,效率会更高一点。昨天晚上看了一个文章,说邀请钟南山院士过去,钟南山院士说你问问中国人答不答应,这是政治上面的事情。但是通过这种信息化手段,全球各地是可以来提供这种远程会诊服务的,也是可以来解决的。这块我觉得如果从其他国家,不管是英国、德国、法国,这一块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因为在中国已经证明了,我们确实通过5G远程机器人服务,测温、云直播这块,已经确确实实受到了好处。
我们看另外是手机发货量,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到目前为止是到2月底3月初,每100个手机卖出去有37个是5G的手机,就是意味着这个速度快速增长,这个节奏到年底已经有80%、90%的5G手机,就是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的发展是迭代式的,有网络就需要有信号,我们前面看到这些会诊、机器服务等等,很多东西是可以在移动端做的。
5G+4K直播成为趋势,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高质量、高品质的内容填充管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向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家可以不出门的时候通过云的方式来体验,有更好的体验效果,更加的互动娱乐,画面帧率更高一点。
我们再看一下用户偏好的具体数字,这是我在我们公司网站上找到的总结,就是home office的概念,在线教育、医疗、线上会议等等,都是由线下变为线上,未来半年在中国会更多。这个疫情当然是天灾人祸,我们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坐等产业任意去滑坡,还是要有所为。如果在前期有所积累的话,是可以有所为的。包括即使从现在开始行动,也不迟的,而且海外很多国家都是可以受益的。
这个表格里都是一些典型的use case,都是在真实发生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抗疫应用的实现难度是比较难的,价值也很大,但有些比如5G的无人车、喷洒消毒车等等难度并不高,但价值是非常大的。这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我们生活的左右。
这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视讯系统。还有一个是比较热议的,因为所有园区都涉及到测量体温,我们现在每天出门小区发个出门条,晚上回家再测个温,这个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也是繁琐的。如果在密集公共场合,采用这种方式来操作,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5G红外移动设备来测温,包括警察戴个头盔来测温,会成为行业的刚需,这也是新的增长点。
下面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站在5G、站在技术的角度,如何把这个事情提供出去做一个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从技术的视角,比如从华为作为设备商,联通、移动、电信作为运营商,或者还有系统集成服务商,从这些视角,向行业里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基于连接的,就像2G、3G、4G一样,你买一个SIM卡就可以了。另外是基于生态的,我的网上加上我的云加上我的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也在思考新基建,比如我们现在在疫情中输出这些云的解决方案、医疗解决方案,随着新基建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也是我们向“一带一路”国家可以来推广和销售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能就是基于生态的解决方案,也是帮助中国的企业,不光是网络、运营商,统一打包,可以在“一带一路”造福人民的。
SARS是2003年发生,每隔十几年,当然我们不希望下一个事情还会发生,但是从国家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是做好准备,这是必须的。
基于应用视角,你需要什么样的应用,我提供这么一个服务,这可能也是当网络具备之后,千行百业来大众创业之后更加便利。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承载在很多app上面,这些app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是没有考虑网络的,因为网络默认就已经是ready的,这是在未来很多行业、很多新兴的应用会触发的。对于各自的企业来说,怎么样找到对我们有帮助的这些应用,确实是要各自发挥各自的价值。
我做一个简单总结。无论从政策法规还是技术环境这一块,2019年底到2020年出,到目前为止,都是非常大的驱动。5G对这个行业的变化,我觉得在整个全球是政策或者政府驱动和技术驱动在这种强有力的双驱动之下,企业逐步接受,用户慢慢改变,盈利模式实际上是最后一个被迫往前走的,大家并不知道,去年绝大部分企业是花钱买吆喝,去探索的。从今年开始,我们发现它已经不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不这么做,业务就停止了。比如说我们线上教学业务,但现在还基于4G,如果我们要提供更好的,比如基于AR或者VR的教学服务,更加身临其境的,我们教学质量更好,一定是基于5G业务的。
最后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对我们来说,在技术的视角怎么做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基本的观点,网络是基础,没有网络就成了无源之水。应用才是核心,所有的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还是国家,通过怎么样的手段找到适合我的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平台是保障,所有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够集成到现有的或者新型的数据中台、集中化的管控,可能我们人的智商、人的能力是无法来驾驭这么一个场景的。所以这也是通过平台使我们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种能够统一把它融合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