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海底捞进行多项人事调整,其中就包括创始人张勇卸任CEO的位置,由公司原副CEO杨利娟接替。而张勇仍将继续担任海底捞的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
有人称,张勇这是在“跌落神坛”之前,自己先跳了下来。这种说法或许不无道理。
就在几天前,海底捞刚发布财报预告,2021年度公司净亏损38-45亿元。
巨额预亏背后,正是海底捞吞下近两年预判失误——门店加速扩张、最后却又紧急刹车的苦果。
最终,在发布2021年年报之前,张勇选择了“退出”。
这家从四川简阳走出来,曾一时间风头无两的火锅连锁巨头,似乎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中专毕业的电焊工,倒卖过汽油,摆摊卖过麻辣烫,后来凑了8000块钱开了间只有4张桌子的火锅店,却一度门庭冷清、生意奇差。
这就是出生于四川简阳的张勇的早年,和他的第一家海底捞。
“我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店址选得也不好。
但我左手拿书,右手炒料,边炒边学,可想而知,味道一般。
于是,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赶紧给人点好,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笑脸。
刚开的时候,不知道窍门,经常做错;为了让人家满意,送的比卖的还多。结果,客人虽然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愿意来。”
为了留住客人,张勇帮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一一满足:
客人用餐时,他站在一边;
客人抱怨喝酒伤了胃,他就熬一锅小米粥;
客人夸奖辣椒酱好吃,他就豪爽地送人几罐…
第一,火锅不同于其他餐饮,每个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都是半个大厨,用什么调料,搭配什么,都由顾客自己决定;
第二,自己干火锅是外行,没有实际经验,既然如此,就得从其他方面突围,弯道超车。
因此,在地点、价钱和环境差不多的情况下,张勇对服务投入了更多的思考,海底捞几乎能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包括他们自己从未想过的需求。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下来,海底捞的服务在简阳家喻户晓。
1999年,一位来自西安的顾客用完餐后被海底捞的服务打动,鼓动张勇把海底捞开到西安去,并且在第二天为张勇买好了前去西安的车票。海底捞由此走出简阳,开始走向中国大江南北。
一场名为“海底捞”的风暴,逐渐酝酿出席卷中国餐饮界的能量。
张勇曾说,没学历没背景,就只能靠“双手改变命运”。他做到了。
很长一段时间,就算人们总是调侃,“海底捞你学不会”。但这家火锅店,还是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争相学习的对象。
小米创始人雷军,不仅要求高管体验海底捞,还要在服务上向海底捞学习。
据说华为也指定、要求公司高管多吃几顿火锅,多琢磨琢磨。
有的科技公司,甚至花了很大力气,把张勇邀请过去讲课。
哪怕就在短短的1年前——2021年2月,疫情余波未散的当口,海底捞还曾迎来一个市值高点,逼近4700亿港元,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但此后短短8个月,事态却发生了近乎“急转直下”的变化。
“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
2018年,海底捞上市期间,门店数量是466家,后来疫情突袭,餐饮业大受打击,张勇大胆预言了一波未来的走向:
疫情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届时餐饮业将迎来一大波反弹。
并且张勇“据此下注”,整个2020年,海底捞只有一个主旋律——开店,就像张勇的那句名言,“顶天立地,不如铺天盖地”。
海底捞,2020年顶着肆虐的疫情猛扩544家店,2021上半年还新增了299家,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到了1597家。
直到2021年下半年,海底捞才“迷途知返”,踩下急刹车,宣布关店300家,开展“啄木鸟计划”:
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
在公司经营状况全面改善前,公司将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
公众对杨利娟最初的认知,要回到2018年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彼时作为COO的杨利娟,与张勇一起敲响铜锣。
一系列关于这位海底捞“最牛服务员”的故事开始广为传播,在《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中,也记录了关于杨利娟的诸多故事,称她为“敢拼命的杨小丽”。
杨利娟,同样出生于四川简阳,16岁为了帮助家里还债辍学打工,在餐馆里干起了服务员,她的勤快伶俐,得到张勇赏识。
在海底捞的第一年,杨利娟家曾遭遇债主上门逼债,张勇知道后,直接划出800元帮她解围。
“从此,我就把海底捞当家了,谁要损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谁拼命!”这是杨利娟的原话。
对于选人任用,张勇曾作出保证,只要干得好,公司一定会提拔,所谓公平,就是鼓励多劳多得。
从最普通的服务员起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当上了领班,然后走到大堂经理,杨利娟早期几乎每半年升一级。
此后:
1998年,杨利娟全权接管简阳海底捞第一家老店,成为店长;
1999年,杨利娟把海底捞开进西安,独立运营海底捞跨区域经营的第一家店,统管100多名员工,当时她才21岁;
2012年起,杨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运营,从这一年开始,海底捞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开了海外首家门店,2013年进入美国。她是海底捞四大创始人之外、少数持股的高管之一;
2014年,海底捞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核心就是“连住利益,锁住管理”,在实操层面则是师徒制和计件工资,这项制度的负责人也是杨利娟。
可以说,在过往海底捞关键的制度变革时期,都有杨利娟的身影。
如今颓势之下,海底捞或许正需要这样一种敢拼命的血性。
“换帅”是一种决心、一种刷新,但形势的转变并非在一朝一夕。
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及2022年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万亿元,与上年相比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18.6%,但2020、2021两年平均下降0.5%,还未恢复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叠加外卖、预制菜等的冲击,餐饮行业这两年非常难捱。
所以现阶段对餐饮行业的评判最重要的不是寻求增长,而是“活下去”。
对海底捞来说,杨利娟主管的“啄木鸟计划”实施以来,海底捞2022年1月份翻台率较2021年12月有所上升,达到2021年同期的106%。
毕竟,即使关掉300家门店,海底捞在客流量明显下滑的时期,仍成功开拓出500多家新门店,至今是国内开店数量最多的餐饮品牌。
“关店不裁员”的措施,也算是颇有预见地保留了海底捞的店长资源,一旦形势回暖,海底捞的新店拓展蓄势待发。
从4700亿港元的巅峰市值,到如今不足千亿港元,不少人称之为海底捞的“陨落”。
但张勇看得很明白,他早先就说过:“大家‘神化’海底捞,我本人非常反感。”
毕竟,“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1]. 李昱佳:巨亏45亿,海底捞见底了么?,妙投APP
[2]. 海底捞市值破2000亿!创始人张勇:公平就是多劳多得,正和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