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最后时刻的人性百态,想起了最近我们看过的那个获得戛纳奖的电影《无遮无掩》,想起了疫情下多少生死两相忘而终究不能送别…….文明很脆弱,人性很丑陋。我们拼不过权势,我们也不再年轻,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聚在一起,完成繁盛时无法享受的陪伴和保持我们自己人生累积的教养。
作为母亲作为女儿我卸下了职业担子,送儿子去独立求学,自己去陪伴久别的老妈,在不确定中有这样的小确幸,我心怀感激。
再见老妈依然精神抖擞,只是人消瘦了许多,毕竟年初的大手术对老人家是个大考验和消耗。妈妈的表现让主治大夫和护士们都欢欣鼓舞。这一漫长的过程在姐姐的娓娓道来中也让我对法国的医疗体系有了皮毛的了解,也从心里感激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
跟随镜头和姐姐一起走进高山医院,正好即将有妈妈的一次会诊,姐姐去将资料送去医院。一路聊着妈妈的病情,手术是成功的,妈妈恢复的能力相对年龄让医生刮目,三个月后的复查有一项的血液指标异常高,而针对癌症指标是正常的,大夫也无法解释一些现象,于是又预约了更高精度的检查,排在了10月31号。看来手术只解决了局部问题,因此造成的身体变化一步一步体现,一步一步检查,再一步一步治疗。当然我们希望第一最大程度减少痛苦,第二期盼妈妈能升级打妖怪成功进军100岁。现在能陪在妈妈的身边每天无所事事的聊天,每天吃着她做的早餐,看着她依然闲不下来的身影是何其的幸福,这样的感觉对彼此都是一种治愈。
一天的午后我采访了妈妈治疗的过程,妈妈认真地拿出笔记本讲述了时间顺序:身体的不适从便秘开始,排便的形状也变化了,直到去年夏天,大概七月份在卡布海边度假。肛门不适感加重,姐姐带妈妈去看了当地的医生,给了胃肠蠕动的药继续观察看看情况。8月底回到巴黎预约9月3号看家庭医生,建议要进一步看肠胃科。于是继续预约,最早的是9月14号,托“关系”另找了医生提前到9月10号,开了通便药、止疼药,安排了9月14号B超、21号核磁共振,9月24号见了麻醉师,10月1号核酸检测,4号进行了肛门镜,10月14号结果是“肉瘤”……
在和妈妈的交流中预约等待似乎让她觉得漫长而焦虑,从初检查到确诊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她认为这一点在国内效率会更高。而我觉得可能是在巴黎的一种孤独感和自己内心不太愿意接受自己怎么患了这么一处疾病而加剧了这一情绪。说实在的在国内哪里不舒服说去医院就去,即便现在也实行预约了,可是想提前似乎总是可以解决。这里所有的事情必须预约,排队等候也是必须的,养成的计划性也是体系化产生的,而家庭医生更是这个环节的前沿阵地。学会管理自己也能更好地管理时间,似乎是对应的。姐姐在这一过程收到了要求去做肠胃镜的检查的通知,因为妈妈的病情缘故所以对她需要排查。这也是体系中的一个表现和一个具体的行动。先是和麻醉师的预约,然后是检查的安排,我都跟随她而去,渐渐地随着深入了解和对比,这个体系化的协作力就展现出来了。
回到妈妈的主题上,经过会诊医生建议要先放疗,而最早可以进行的医院是在白杨树,于是就安排在11月22号开始(2021)要进行25次到12月23号结束。正想着怎么解决着每日的交通问题,护士就安排了出租车接送,而这个费用也是医保报销的,而出租车司机了解了情况后,每次按点如约而至,一切驾轻就熟。姐姐说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医疗体系的协作不仅仅在看病这件事上,而是围绕看病的相关安排给病人提供了绝对的便利,当然你需要在医保体系内还是买足了保险的人。一个制度涉及其福利如果没有真正“体验”一次,相关的内容的优劣你是感受不到了。虽然在陪妈妈就医很辛苦,尤其在预约时间的安排上往往令人捉急,但一旦开始了治疗,你所遇到的人都体现了绝对的“人性”,妈妈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关爱。一是源于姐姐的沟通力,二是源自于妈妈自身的表现力,三是医者的普遍职业素养。
放疗之后“肉瘤”缩小了,可是并未消灭,手术不可避免了。承接手术的是高山医院,2022年1月14号核磁共振,17号扫描验血,20号外科大夫、麻醉、营养、手术造口师会诊。2月8号住院,9号上午手术,术后胳膊上挂满了吊瓶,还有导尿管,即便这样,第二天护士就拉着妈妈去卫生间洗澡了。2月16号下午出院。通常这个手术(结肠癌)的住院时间是十天,而妈妈第七天提前出院,可见这样高龄老人这样的表现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出院后护士到家里换药,每天都来。这期间去医院若干次看伤口,到3月31号去医院换药时黑人护士惊喜的说情况改善很多,医生们都围观拍手。4月21号伤口基本愈合,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大夫们很满意。到4月26号护士说可以不上门了,可以自己清洗了。接着就是康复师上岗了,每周来两次,做基本的运动,从简单到稍微复杂,难度和量逐步增加,大多数动作基本完成。6月后到现在就变成每周一次了。康复师是个满面红光、笑容可掬的中年妇女,每天安排的满满的,当初得知妈妈92岁了有点犹豫是否要接这个活,后看她自己说幸亏接了,因为妈妈比她想象的要有活力,而她自己拿着谷歌翻译和妈妈开心的聊天,还学会了几句中文,这个每次骑着摩托来了理疗师,给了妈妈很多快乐。
5月2号到高山医院做身体上部B超,一切正常,给妈妈做手术的医生也是个年富力强的女性,总是不停地夸着妈妈,说给妈妈做手术太轻松了,可能是源自于妈妈的苗条和配合的态度。这次复查妈妈是坐车去,走着回来的,没有感觉累。5月3号继续肛肠科医生,可以停药了。手术后的皮肤软化还需时间。治疗告一段落。三个月再复查。
8月份又进行了一轮的检查:
8月24号B超正常,26号看手术医生,阴唇长了硬块,9月9号做了核磁未有结果,安排了10月31号的继续检查….
由于这个手术的特殊性,患者实际上很大程度地改变了生活习惯,这是个不得不接受的痛苦,辅助性工具的长期使用,围绕着患者的系列服务就少不了,每个月固定的时间快递就送来了“辅料”,不必去医院折腾,而复查是在手术后固定的时间里进行。
妈妈的诊治经历了三个医院。
蓬皮杜医院(欧洲最大的医院)白杨树医院(私立医院)高山医院(相当于三甲医院)。姐姐说让她意外的是三个不同性质的医院都在医保体系中,且无缝对接信息诊断。
妈妈最早在私人诊所的肠胃科检查,确诊后。去了蓬皮杜,由于安排时间太晚,于是推荐了白杨树,在那里进行了放疗,后来的手术在高山医院进行,期间的老年科医生会诊两次都在蓬皮杜进行,而老年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其他医生的参考前提。这样的转战是为了尽快取得治疗,而这背后的沟通那是不可想象的周折,姐姐就是这个负重前行的人。不得不感叹,姐姐的语言能力及不折不挠的这种精神才让妈妈的病得以尽早的安排。同时也在妈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才体会到了医疗系统的协作及服务体系的跟进,你想到的或者面临的问题基本都在其医保系统内分工协作的按照时间顺序有序进行了。不过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再好的系统都需要自己在其中周旋,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系统调动和协调者,而姐姐就扮演了妈妈治疗过程中这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其中的“心理支持”这个工作更是姐姐至始至终的角色。
即便是在疫情的当下,医疗系统在严重的考验之下,妈妈的治疗没有因此而折扣,虽然预约等待费劲了周折,可是一旦开始专业、敬业的人文关怀始终围绕。人与人的相处至少在妈妈治疗的过程中是对应的。
我9月12日到达巴黎,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每个周末姐姐驱车带我们都到巴黎的郊区散步,也是因为我的到来,这个活动重新启动了。每天我更是和妈妈朝夕相处,我们在东拉西扯的聊天中,从孩提时代到少女到成为妈妈到各自的职业…..穿越着时代,忘却了时间,陪伴的温暖从来没有这么温馨过。
所以事情总是有AB面,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面向阳光,珍惜当下。
作者简介:
GAO Rong 高蓉
巴黎高等管理学院ESGCI奢侈品管理硕士;
中国时尚零售行业践行者、开拓人,20+年零售运营经验(16年外企+7年民企),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中国区御用总经理;
丹麦绫致时装集团中国第一位员工、创始人、集团副总(旗下品牌:Only/Jack & Jones/Vero Moda/Selected);
迪尚品牌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匹狼时装集团COO (旗下品牌:septwplwes/16n/wolftotem); Karl Lagerfeld大中华区总裁&CEO;
自疫情起修学、陪伴,再成长
刻在骨子里的时尚是:
一种回归的生活态度…….
一种多维度的生活追求…….
于是
不按套路的游走,
触景生情的联想,
不做作不盲从的时尚践行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