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推广

在公园里,我们不易被风吹散

字号+ 作者:老杨 来源:商业地产老家伙 2022-09-19 我要评论

台风过后,一场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设计聚会

 
“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不用作太多介绍,迈入第六年,呈现过100余件作品的这项文化交流活动早已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只是因为疫情,让大家更迫切地期待这场一年一度聚会的到来。

 

 

 
9月16日参加了这场交流活动的媒体预览,2022年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公园”;一个是“宏观”。

 
|在公园里,我们不易被风吹散
公园,是一个与自然连接的地方;一个与公众连接的地方;一个与灵感连接的地方。在公园里,我们不易被风吹散。“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2022”的主题正是 X PARK@新天地——“微自然/微公园”计划,下面要为你介绍到的20件作品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建筑师、设计师们借助各自的“微公园”建筑装置/室内空间/艺术创作,进行的创作表达。

 
为什么是公园?可能结合当前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你第一时间会想到,治愈。是啊,我们都需要治愈。但是治愈的路径是什么?如何治愈?还是说我们面对这样的大趋势只能发发牢骚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单是创作者个体的表达,它身上应当还能聚焦一种能量,鼓励我们重新审视思维方式、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公园,自然地引出了“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2022”的第二个重点,宏观。
 
|为什么我们需要宏观
昨天的活动现场,新天地副总经理陈勇先生开玩笑和在座的各位调侃道:“这一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这个幽默的开场其实也可以看作谈论“宏观”二字一个很好的引子。在当下这个大环境,如果只聚焦在“微观”层面,我们都不太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是突破口。切换一下视角,或许有助于我们打开一方天地。
不论创作者还是观者,设计这东西,应每个人审美情趣不同,实在是千人千面,各有所爱,每个人的欣赏点都不同。
如果只停留在“微观”层面,那“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就不能成为备受期待的亚洲顶级设计文化交流活动。
如果只停留在“微观”层面,这样的活动和交流或许能成为一类人群的节日,但不能成为一座城市的节日。

 
“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2022”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思维,那就是让设计超越“狭义”的设计本身,在更宏观和生态的维度进入“城市设计”的讨论。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和行业记录者,2022年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我的报道主要会有三篇:
1、一句话介绍这次“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2022”的20件作品;(今天推送的)
说实话,可能年纪大了,那天我记得住名字的作品也就三个。还好现场有录音,下来以后可以温故而知新。前面说到,每个人审美和欣赏的点不同,所以我不能以自我的微观影响大家阅读的宏观。重听录音后会更多从创作者的角度总结一句话让大家对其呈现的作品有一个初步印象;
这是去年“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的同期报道
廿件装置的20个关键词让你立方化的去感受这里的“新生活”
2、深度访谈几位设计师,与大家聊聊商业体与设计机构的合作关系;
一年一度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是有很多准备工作的,参与的设计师都要进行提案。昨天发布的《一千零壹字》有预告近期会写一篇「还有人愿意为商场做设计吗」,其实是想从创作者自身的角度,聊聊他们对于行业的选择、对于合作方的选择。在当前这个环境下,他们如何在保持创作初心的同时去应对发展的变化。
3、用照片记录20件设计装置与新天地全域的融合;
即便我的文字描述再动情,但既然是设计作品,你就会想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后续的实地导览中,我会用图片去记录每一件作品装置与新天地石库门街区的融合。

 
 
 
 
下面是9月16日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建筑师、设计师对于自身作品的介绍。20件作品,信息量很大,所以为避免文字信息量集中带来的阅读困扰,我尽量简短地去整理创作者要表达的重点。
每件作品我会提炼一个关键词组或短句作为标题,如果对标题没兴趣阅读者可以直接跳过。正如前面讲的,不可能20件作品一个人都能完全的欣赏和喜欢。在活动现场,我尽量鼓励自己在每一段讲述时都集中注意力,我知道我在这里花费的或许只是一小时,但是每一件作品创作的背后,都有着无数个一小时。
带着这样的思维去欣赏,是我这次参加“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2022”媒体预览学到的一个新技能——在“微观”和“宏观”中互相跳跃,欣赏自己喜欢的,也学会去理解过去的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这样的跳跃让人感到自由,也更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创作者的不易。
(01-18作品介绍根据现场出场顺序,19和20号两位创作者因为疫情未到现场,特此说明。)
 

 

 

“家”里的空间也可以延续

机构:

家居廊 ELLE DECORATION 
X
间筑设计 TEAM_BLDG
设计师:
肖磊、滋埜悠司
装置名称:
DECO MAISON —— 间园

 

重组家中本应连续的空间,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可知却不可见。装置设计受日本传统“缘侧”空间启发,人、空间、自然的关系被拆解与重构,引发观者对“家”这一概念的重新深思和思考。

 


 

 

 

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

机构:

上海普思洛景观设计工作室 Puzzle Lab       

设计师:

Puzzle Lab 设计团队
装置名称:
植觉

 

这个装置提出一个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植物,环顾四周,有昆虫环伺,虎视眈眈。这时候,我们逃也逃不了、跑也跑不掉,该怎样生存下去?”

 


 

 

自然与人工的双重性

机构:

EID Arch 姜平工作室  Atelier Ping Jiang
设计师:
姜平
装置名称:
微缩自然

 

自然与人工元素交织,理性与感性迭奏。通过对人体尺度的研究,让观者可以融入这个由简洁直白的立方体界面和繁复曲面构成的的装置当中。

 


 

 

世界上最后一朵花

机构:

GID格瑞龙国际设计 GID International Design       

设计师:

曾建龙
装置名称:
世界上最后一朵花

 

阿多尼斯那首诗《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是这个装置的灵感。在疫情时代,表达“世界上的最后一朵花,是我内心的花园。”

 


 

 

有生命、有青春、又不失潮流

机构:

更新设计 Update Studio
设计师:
周游
装置名称:
大艺SHU家

 

装置由大小不一样的正方体组合而成。创作中通过众筹,前前后后收集到400-500条文案,再把这些文案做装饰性的升级,在各个方块上呈现。

 


 

 

探索永恒的生命、爱与自然

机构:

木月建筑设计事务所 MOON Architects

YangFlora花植艺术工作室

设计师:
毛颖、羊头
装置名称:
X TREE

 

X TREE 以自然为灵感,将播种、生根、发芽、攀爬、开花到结果的一系列过程隐喻建构,将种子、根、树干、树冠、花、果实等一系列元素组成有机生长系统。

 


 

 

寻找内心能够停靠的地方

机构:

上海墨度建筑设计咨询事务所 MUDO Architects

设计师:
孙树瓅
装置名称:
丘·亭

 

设计从常见物件中提取关键元素,创作一组“可坐可躺可休憩的,在绿植掩映下的,与城市和自然同时发生关联的庇护所。”

 


 

 

得而不到的无奈

机构:

海加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Shanghai team+ design studio

设计师:

程洪波 
装置名称:
MENA

 

MENA=METAVERSE+NATURE,自然、虚拟、互动为原则,希望能激发我们对自然和人之处境的思考。一只蝴蝶是你与这个装置进行交互的元素。

 


 

 

千里江山图色彩的再利用

机构:

非筑建筑事务所 Uncommon Architects

X

一之设计工作室 ICHI Design

设计师:
颜景波、高舒淇
装置名称:
微观山水

 

微观山水,“微观”代表尺度——一枝一叶也有大千世界;“微观”也是动词,——近距离观看会触发装置与人的一系列声光互动。水墨渐变的青山绿水提取了千里江山图中实际已经不存在的的石青和石绿色,再加入鹅黄色,透过灯光来还原山河浪漫的无垠之感。

 


 

 

将新天地作为微景观背负在人身上

机构:

如莫空间设计 RooMoo Design Studio

设计师:
张韬、张睿、Marine Bois  
装置名称:
风衣

 

採集新天地街区的城市印象,模拟出一种统计学的衡量标准,将平时存在于环境生活之中的微画面,成为可具象的思维模式,转拓于具有永续材质特性的片状可塑土之上,最后一片片可塑土集结成一件件的风衣。

 


 

 

居家办公喝酒上头后的奇思妙想

机构:

诗和思建筑事务所 S&S Studio

设计师:

叶秀南、杣木一茂
装置名称:
热吻丛林

 

城市是怎样的?被酒精微醺后你会怎样思考这个问题,城市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作品帮你与大自然连接,唤起对于美好事物的保护。

 


 

 

城市是一个个模块的组合体

机构:

上海有客设计事务所 UKER Architecrural Design

设计师:

张文博&刘飞、李响
装置名称:
小剧场·微驿站

 

设计一个又一个小窗口,里面会透出不同的景象,尝试透过这些窗口让我们抓住想要看到的东西。这个装置不仅仅是一个装置,也是一个物理载体,可以承载人们很多的行为,活动、休憩、思考。

 


 

 

城市在凋零,也在成长

机构:

大椽设计 Shanghai Dachuan Architects

设计师:

洪东涛
装置名称:
一方天地

 

这个装置是一位作为马当路12年原住民、石库门重度痴迷者的建筑师,探寻对石库门的理解。

 


 

 

一个可以发声的跷跷板

机构:

大宛设计 Dayuan Design

设计师:

佘宛婷
装置名称:
听雨器

 

跷跷板装置内部的种子会与结构碰撞,发出类似下雨的声音。公园,是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一个盒子,“听雨器”还原一个人们思考喜悦的地方。

 


 

 

700根灯管的光音瞬间

机构:

大奕明亮建筑事务所 atelier DYML

设计师:

陆梦
装置名称:
X PULSE 城市脉动

 

把自然里面的很多——像是车水马龙、风吹、雨动等与自然有关的声音提炼出来,抽象化赋予到装置中,让人们沉浸式去感受声音和光影交织的环境。

 


 

 

从春暖花开到落叶纷飞

机构:

多少 MoreLess

设计师:

侯正光
装置名称:
遇园

 

【遇园】造型来自《芥子园》画谱里面的石谱,取了水墨石头的轮廓作为螺旋堆叠的基本型,之后便产生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巨石。呼吁今年的主题《宅》,应了那句从春暖花开到落叶纷飞的随遇而安。

 


 

 

可以转动的一个超大版的万花镜

机构:

上海岳立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Shanghai Yueli Creative Design Co.,Ltd.

设计师:

蔡岳峰、卢智旸
装置名称:
原宇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自转的星球一样,当聚在一起相互分享,共同探索,才能感知更强大的能量。

 


 

 

视角对调 换位思考

机构:

8877设计事务所 8877 Interiors

设计师:

李彦霏
装置名称:
童·寻

 

“Find it behind the dimension door”, 装置设计采用超现实的手法,将植物形态放大、扭曲、变形,通过线条、色彩的方式改变其常规形态,进行视角对调,从而引发人们换位思考,以全新视角去观察人与植物之间的变换关系。

 


 

 

由“庐”引发的空间穿越

机构: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成都第八事业部 JZFZ 

设计师:

刘哥舒、钟昂 、 钟祁序、王雨萧
装置名称:
结庐自然间

 

以东南西北不同的日照方向呈现出装置内部四季更迭的景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色扬明晖,冬岭秀孤松”,以晨昏变化赋予各景致时间维度上的转变,以馥郁的苔藓清香赋予装置感官上的体验,以抽象化的远古精灵形象赋予装置神秘与生机。四重维度描摹出一方简洁、出世、意韵、自然的空间。

 


 

 

万物皆可豆豆眼

机构:

宇合光年 Funconnection

设计师:

张耀天
装置名称:
治愈系 12生肖微公园

 

用12生肖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来定义人们的身份,不同材质在膨胀与巨物反应下萌生出不同的景观世界,治愈的外表与材质与人产生情绪共鸣。

 

 

 

 

 

最后感谢一下提供此次活动场地的 IT TEATRO,一间纯正的意大利餐厅。IT TEATRO 在意大语中是歌剧院的意思。这个餐厅的设计其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在二层呈现一个歌剧院的设计氛围。整个歌剧院的帷幕打开需要45分钟时间,这个下午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曼妙地听完了上面20个作品的介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商家如何在抖音电商中抓住确定性新机会?

    商家如何在抖音电商中抓住确定性新机会?

  • 2022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重庆召开

    2022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重庆召开

  • “X移动美术馆”亮相三里屯太古里

    “X移动美术馆”亮相三里屯太古里

  • 数字化助力健康中国峰会,即将在苏州举行!

    数字化助力健康中国峰会,即将在苏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