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运营

关于“商业微改造”,从这个项目谈谈

字号+ 作者:世界城市更新 来源:世界城市更新 2021-05-11 我要评论

微改造火了。火的背后是商业、历史、文化等相互尊重与再创造。

历史街区通过更新改造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可提高土地价值与经济效益,有效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的重塑与创新,不应只限于拆迁和重建,还应渗透着一层对土地的尊重。

 

文章来源:世界城市更新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每一条老街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老街,更新改造后,都将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广州的第一个街区微改造项目——恩宁路“永庆大街”变身“永庆坊”,这是一次不动声色却彻底的转身。

 

改造后的街区实景图 摄影:吴嗣銘

 
老街焕新,再现辉煌。
 

 

1

最美老街的百年历史

 

 

恩宁路位于广州荔湾区西关老城的心脏地带,诞生于1931年,18m宽,1000m长,对广州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场地内建筑年代分类  ©南沙原创

 

整齐延续的骑楼街、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完好保存的旧城生活风貌使得这里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这里有着浓郁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街区内部还有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以及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

 

这样一处地方,因建筑结构老旧,出现多栋严重损坏房,几近倒塌;不符合先有建筑规范,采光、通风、消防等环境条件较差;单体建筑面积小,建筑密集,公共空间缺失等,面临更新改造。

 

2016年,万科成功将永庆大街片区改造为综合业态的新型街区,是一个平衡传统风貌和当代社区精神的多元化产物,而不是一味复古的空壳形象。

 

2

设计理念

 

 

为了保护西关历史文化,延续街区的文化生态。恩宁路永庆片区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只做了“微改造”。(即在维持场地现状格局、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及保留修缮,以及整治、保护、活化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对建筑面貌和功能进行更新的一种策略。)

 

改造前©南沙原创

改造后©南沙原创

 

 

所以并未拆除全部任何承重结构和构件,只是梳理出一条串联起来的由实际街道和现有建筑组成的内街小巷,把原来历史形成的“死胡同”盘活,同时植入新的空间形态,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由此形成一个体验型、生活型的创意社区。

 

可以说,微改造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新的业主和老的居民的共生,更是外来文化与原生文化的共生。

 

鸟瞰图 摄影:张超

 

这些微改后的“旧屋、旧街、旧楼”依稀映射出旧时的繁华与独特。历史老街中的故事伴随着时光的胶片一幕幕演绎,用思绪怀念,用情感缅怀,说不尽,道不完。

 

3

设计改造

 

1、关于场所

 

在保存原有空间肌理的前提下,对部分建筑适当拆除和原址重建恢复,获得入口空间和尺度适宜的步行通道。

 

恩宁永庆坊空间肌理  ©南沙原创

 

如图所示,在总体布局方面,永庆坊微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一纵两横街区格局,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肌理特点。

 

其中,“一纵”为永庆大街,微改造以其为主要展示面,布置特色商业,引导人流进入;“两横”为永庆一巷和永庆二巷,微改造保留原有历史文化建筑,植入公共建筑及少量商业。

 

入口处洋气的牌楼并未过多的删改或修饰,只是台头由“永庆大街”换成了“永庆坊”,十分尊重历史,保留住当地人的回忆,再是由旧而新,为街道更添诗意。

 

2、关于立面

 

街区内所有建筑的外立面都要进行修葺。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建筑保留了原有的立面样式。

 

立面改造策略  ©南沙原创

 

在色彩方面,除了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原配色,大部分建筑外立面被替换成灰色调的砖块,个别建筑则采用白色金属框立面和外墙进行装饰。

 

实景图 图片来源:UR城市再生

 

同时,为满足商业建筑的室内采光需求,部分商业建筑添置了新型的外凸窗。此外,部分建筑增设了阳台围栏,并铺设了瓦片。

 

实景图 摄影:吴嗣銘

实景图 摄影:张超

 

在屋顶改造上,为适应功能需要,在尊重原有体量、延续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将部分平屋顶改为坡屋顶,其中部分屋顶采用下部挖空的形式,以增加空间层次感;不同建筑应结合内部功能调整,采用不同的坡面。

 

3、关于文创引入

 

在城市设计的基底上,重点打造了“社”、“塾”、“云”三个特色空间。

 

 三栋建筑所在位置  ©南沙原创

 

即有特色的户外公共活动场地;供小朋友培养业余爱好的教学空间以及所有办公、接待和会议空间的主入口,使其具有强烈的代表性。

 

1.  社

 

改造前

改造后摄影:张超

 

 

“社”采用全新的幕墙建筑设计,3个小玻璃个体组合,削弱新建筑的体量感。

 

局部利用原建筑的旧红砖,还原对旧场所的记忆;尽可能保留珍贵的户外活动空间,通过公共大台阶承载丰富的公共活动,并利用大台阶在室内外空间之间形成连接和转换。

 

万科社实景图  摄影:张超

万科社实景图 摄影:唐瑞阳

 

这样一来给历史街区加入一些可呼吸的空间,保留更加自由的公共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2.  塾

 

改造前

改造后摄影:张超

 

 

“塾”建筑本身由3栋红砖房组成,改造的切入方式是尝试寻求一种中间状态。

 

这3栋红砖房的现状结构相对完好,原砖墙之间也是实心回填,原混凝土结构密肋梁、红砖墙体,都是非常完整的历史印记。

 

万科塾实景图  摄影:张超

 

将钢结构的植入转化为呈现历史质感和历史场景的载体,尽可能地弱化新的元素,新旧结构与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万科塾实景图  摄影:张超

 

3.  云

 

改造前

改造后摄影:张超

 
 
“云”这座建筑本身是片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清末不同时期不断地加建、重建,使屋面自然形成了多重折叠关系,成为现状建筑最重要的特色。

 

该建筑整体现状破坏较为严重,屋面腐朽坍塌严重,墙体为240双层空心砖墙,已是危房,需要空心回填及结构补强。

 

万科云实景图  摄影:张超

 

在旧砖墙的围合空间中,置入全新的钢结构体系,构建全新的屋面系统,新建屋面保留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折叠屋面的特色,并重建它的结构关系。

 

新材料与新构建在“云”的改造中更为强势,一方面作为旧材料的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是新的材料引申出的新建构方式,在历史街区的完全表达。

 

万科云实景图  摄影:张超

 

外墙处理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让一切新的元素毫无掩饰地完整表现,例如钢框窗、补强的钢板补丁、金属落水管,以及施工单位擅长的彩绘。

 

万科云实景图  摄影:张超

 

在钢结构细部处理上,我们有意采用了背对背的两槽钢立柱而不是常规工字钢,去顺接不同斜度的折屋面。这一方面解决了不同斜度所要求的高度不等问题;另一方面,化整为零的处理方式运用在大空间里,尺度和细部更加得当、耐看。

 

万科云实景图  摄影:张超

 

4、关于文保建筑

 

永庆坊片区内有八和会馆、李小龙故居、詹天佑故居等一些文物保护建筑。对于这些建筑,项目团队则邀请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单位进行测量测绘,修缮设计。

 

文化空间 摄影:唐瑞阳

 

对结构进行加强加固;沿袭传统工艺,修复瓦屋面、青砖墙、红砖墙、灰雕、彩塑等传统元素,再现建筑传统风貌;修缮后,利用该场地举办具有西关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片区活力。

 

恩宁永庆坊复古式的建筑排布在青石板路旁,来往的人群在修旧如旧的建筑里穿梭,老西关风情在这里铺展开来,时光仿佛回到百年前;而另一边的玻璃幕墙、网红书店,又让传统街区多出了几番现代的风味。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遇,回忆与憧憬在这里交织,永庆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

 

实景图 图片来源:UR城市再生

 

结语:

一个生机活力的城市片区要具备的四大要素:多样的土地用途、小尺度街区、新老建筑的并存、高人群密度,而这些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时间在不停的流转,城市也在不断的交替更新。那些旧日的、饱含岁月和记忆的“城市基建”需要的是像“永庆坊更新改造”这样的换血与迭新,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抹去时代的记忆,应该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去保留和焕活它们。

 

 

本资料声明:

1.本文章部分图片与资料来自《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本资料制作时间为2021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K11入局武汉,武广商圈缺个“共生样本”?

    ​K11入局武汉,武广商圈缺个“共生样本”?

  • 将“森林”搬进商场,重庆这个购物公园火了!

    将“森林”搬进商场,重庆这个购物公园火了!

  • 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凭什么这么“红”

    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凭什么这么“红”

  • 世纪金源,西安&宝鸡“方圆荟”双项目首发

    世纪金源,西安&宝鸡“方圆荟”双项目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