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关注到SNOW51,是在2018年初的万象城LG,后来看到相关融资报道时,才确认这是该品牌的第一家体验店。从当时玻璃上的文案介绍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直白”的品牌——在商业空间中打造滑雪体验。
在冬奥会如火如荼、滑雪热兴起的当下(当然这依旧是小众运动),我们可以猜想SNOW51有可能是在2015年北京申办成功后策划为之,但也未必会料到特殊时期的出行阻碍也为品牌发展助推一臂之力。在这样时势造英(pin)雄(pai)的宏观环境下,据悉SNOW51能够在去年一年内获得两次融资几乎在情理之中。
由于我更为关注商场和品牌的开店策略及调整变化等领域,因此本文也想以此为轴聊一聊SNOW51在实体商业中是如何为自身塑造出品牌“立体感”的。
首先在业态方面,撇开时势标签,模拟滑雪本质上还是属于体验业态范畴,单纯从租金贡献等方面未必会有绝对议价力,这从首店选址在万象城LG西侧尾端(该区域主要以小餐饮为主)能略睹一二,可能当时对甲乙双方而言试水的意味都更浓一些。
此后品牌入驻的几家商场,包括L+MALL、BFC、晶耀前滩等,几乎都是新开业商业项目,考虑到相关的合作条件以及选址空间,这也是新入市场但非“砸钱”模式拓展品牌的选址策略之一。不过这些项目有个共性,即都拥有较好的写字楼条件,能够为品牌输送相对较为优质的白领为主的中产体验者,与SNOW51在该业态中较高的定位相对应。
BFC店,在项目尚未盛大开业前,品牌就已率先开业,俘获不少办公客群,并且以增加零售产品作为亮点之一。
晶耀前滩店,位于北区L2以运动品类为主楼层的深处,通过互动和体验活动带活该区域。
个人认为SNOW51在品牌塑造方面的里程碑式事件,来自其与TX淮海的联袂,虽然依旧是与新开业商场的合作,但TX淮海的定位与前几家几乎截然不同。在此情况下,品牌以SoloX x KNOWIN为名,打造出一家集原有滑雪体验与潮流服饰品牌整合为之的具有更多丰富衍生内容的综合性店铺空间。
关于SoloX的官方释义,app介绍页面如下。按我个人理解,这是SNOW51搭建的多元化跨界平台(X本身兼具“跨界”和“极限运动”属性)。这个平台既承载了品牌自身的运营以及社群内容,同时也是品牌与更多衍生品牌、产品的连接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此前分享《KNOWIN潮流实验室新天地旗舰店探班》一文中曾提到,这也是KNOWIN打造的第一家店铺。某种程度上说,对于刚开业的市场“搅局者”TX淮海而言,不论是甲方还是品牌方,都有些许抱团共同努力营造声浪的意味。在商场、品牌均不断输出话题后,多品牌合作形式也成为了SNOW51拓展更多优质项目的“钥匙”。
毕竟SNOW51本身作为一个滑雪体验业态,受制于雪道数量、课程时长等因素,除了充值之外,其经营上限是可预知的;类似这几年在资本圈同样火爆的咖啡业态,本身一天的营业额能够通过咖啡机数量和做一杯咖啡的时间推算出上限,因此咖啡品牌需要通过周边产品、社群活动、跨界合作、特调限定等多元立体化的品牌塑造来充实、延展自身的经营边界(这恰恰是星巴克做得最好的部分);SNOW51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
果不其然在SoloX推出后,我们看到该品牌以众多专业细分市场品牌联袂合作开启进驻到以港资为主的一线商业项目的步伐。
静安嘉里中心店,推出SNOW51 x BURTON,后者在兴业太古汇有专卖店。
中环广场店,推出SNOW51 x adidas TERREX,后者在静安嘉里中心有专卖店。
浦东嘉里城店,推出SNOW51 x ROSSIGNOL,后者在静安嘉里中心有专卖店。
港汇恒隆广场店,推出SNOW51 x AMER SPORTS,后者在万象城有专卖店;同时品牌还开设了SNOW51 x ROSSIGNOL以及SNOW51 x moodytiger(筹备中)。
瑞虹天地太阳宫店,品牌打造了郝世花滑雪竞技中心,并与日料烧鸟进行了联名。
兴业太古汇店,推出SoloX x HELLY HANSEN,后者在淮海中路有沿街专店;以及SoloX x algebraist coffee。
这些联袂合作的品牌大多与滑雪及户外运动有强关联性,甚至通过引入餐饮品牌打造更多维度的消费体验方式。由于雪道本身所占空间不大,更多零售等衍生内容让SNOW51品牌本身的性质潜移默化中稍有变化。
在SNOW51主要瞄准优质商业项目进行拓展,同时后者往往会要求“给我来点不一样的”甲乙双方合作博弈下,品牌也因此已不止于一个城市滑雪体验业态,我们能看到其在商场中能够拿到更好或者说更为显眼的位置;同时有更多有趣的联名品牌露出于logo旁。
对于项目而言,不论SNOW51选址于零售为主楼层还是体验为主楼层,都能丰富各自原本的业态构成。通过SNOW51变相引入的细分市场品牌,本身又是商场所需,从上文多图举例中不同项目间品牌合作的错位关系能一睹。
对于合作品牌而言,同样是一个极好的展示窗口(可以参考KNOWIN),这些品牌继续维持其小众细分市场本没有问题,但若通过这种稳扎稳打的手法变向获得市场认知,从而逐步连锁化或者受到资本的青睐也不失为另一种发展策略。
SNOW51是一个在基础业态上想象空间不大的品牌,但几乎通过一种方法论,将自身打造得更多元,这是资本市场及商业项目趋之若鹜的。从目前发展势头来看,该品牌已经占据了上海市场几乎绝大多数优质商业项目,如果其定位不下沉,那留给其更多的发展空间可能会要放眼到全国范围,但由于消费水平和滑雪体验偏好不同(例如北方本就有天然滑雪场地),其定位也可能会面临前几年咖啡品牌进入到下沉市场水土不服的情况,这需要市场的孕育、商业项目的认同以及品牌自身的韧性,也是后冬奥时期SNOW51值得被关注的看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