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几年,徐家汇商圈的核心看点势必在港汇恒隆广场和ITC在顶级定位商业项目范畴内的博弈,而对于商圈多元化而言,始终秉承自身年轻时尚定位的美罗城也无意间与这两个焦点项目形成错位竞争,在商圈共荣大势之下,美罗城也有机会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人气和亮点。今年下半年商业重启后,项目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本文为大家稍作几个看点分享。1、主入口界面重塑,但依旧初心不改美罗城主界面除了频频出圈的球形高清屏幕外,左右两侧拥有外立面的商户也极具商业价值。东侧原百胜集团旗下必胜客、肯德基两个品牌位于L1+B1两层,L2则是被新元素占据,在后者全线撤出市场后势必需要对该侧立面位置进行重塑。项目并未引入新品牌对新元素进行平替,而是将原位于L1的必胜客上移。必胜客原址让位给肯德基,而原位于L1和B1的肯德基在L1扩大面积后,原先B1的区域引入了niko and ...一系列骨牌效应式的品牌移位、新进调整完成了东侧整体立面的重装,同时也彰显了项目与百胜集团前店后企式的紧密合作。相对于东侧紧密合作伙伴的稳定输出,西侧立面品牌的变化则更能体现出美罗城多年来持续的定位策略。从我专注自媒体以来,这个位置经历了从「好时旗舰店」——「2017年引入LA RUTA DE VIA」——「2019年引入adidas Originals」——「2022年MLB从内场移位出来扩店+新进COVERNAT」这样的变迁。彰显不同时期品牌的发展势头以及承租能力,但品牌的整体调性、话题性等导向基本没有变化,这一策略不仅是项目定位的缩影,同时对稳定内场同类氛围品牌布局也有重要作用。市场上不乏商业项目由于沿街铺位商业价值更大反倒导致内外场商业内容落差明显,也为未来调整增加了难度;美罗城近年对于入口位品牌差不多2年一调的节奏、自身选址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用户基础,这方面处理得相对稳妥。几乎同步进驻的COVERNAT、chuu等品牌依旧是与时俱进的代表。2、日系品牌依旧是项目特色如果说主入口位品牌对项目级数定位树立基础,那美罗城其实更为深入人心的是其以日系品牌为主的主题楼层B1五番街,也是项目通过长期经营始终能吸引到消费者及品牌入驻的楼层。如上文所述,niko and ... 加入阵容后,进一步扩充日系品牌氛围,且与UNIQLO、MUJI组成B1中庭区域周边的大店氛围,也是上海商业的一道难得风景。
而再早先文具品牌Campus STYLE首店的引入,相对而言比已经开出多家店铺的niko and ... 更具彰显B1定位的作用。现在来看,此前LOFT中国首店最终落位于项目L2后,令B1的整体日系氛围稍有缺憾;但如果往好的方面看,LOFT坐镇L2后,帮助项目吸引了多个生活方式杂货品牌入驻,从而带动原先多个眼镜品牌上移至L3,也算是对项目整体定位的充实有重要作用。3、持续对话题品牌具有吸引力美罗城虽然租金不低,但凭借自身精准客群定位,对以年轻消费者为主的网红品牌尤其是餐饮品牌持续具备号召力。下半年L1在东西两侧引入HOT CRUSH和廣蓮申·海派點心等品牌是佐证之一,同时以小铺位为主的B1也依旧能持续吸引话题、首店品牌入驻。我们会发现虽然疫情对项目难免有影响,内场围挡较多于日常,同时项目各楼层相关品类也会有个别品牌显凌乱,但总体而言,不论是定位、调性、布局、客群,下半年微调后的项目依旧是过往我们熟悉的美罗城。在越来越卷的竞争环境中,已经开业20余年的美罗城能做到找准定位坚定贯彻已实属不易,当今市场这样的项目并不多,浦东嘉里城、晶耀前滩等均位于此列,他们不追求过多行业发声,但自身有明确的定位方向。衷心希望这类项目能够越来越多,多元化的商圈竞争、互补才精彩,且更彰显上海商业的整体发展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