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又上热搜了。
出品/壹览商业编辑部
对,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上了热搜了。
日前,因新京报记者6月下旬在大润发超市暗访拍摄视频,济南大润发超市备货最先处理头天未卖完隔夜肉,不新鲜或者味道不大的肉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出售,已经有味的肉则冲洗去味后再上柜台售卖。如果味道实在太大,冲洗也无法祛除味道的则直接铰馅儿或者灌香肠处理。视频一经发出,引起轩然大波。
今天,“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话题冲上新浪热搜榜。
看到这个,还能说什么呢。处理结果,依旧是道歉,整改,然后可能是门店基层相关员工被开除,然后就没了。
出现这种问题,应该不是大润发的本意。不仅是大润发,据笔者所知,几乎全国的超市都是这么干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但是,从公司治理角度,作为民生和食品类行业,大润发管理者们自然也不傻,对于隔夜肉等相关隔夜食材都有严格的操作规定。之所以还会出现这个问题,《壹览商业》认为,根子上是门店管理者与公司管理层的一种博弈。
大润发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每家门店都有KPI,包括:销售额、毛利率、损耗、库存周转等。
众所周知,超市中生鲜承担的是聚客和做销售额的重任,同时也是损耗率极高的部门。为了提高净利润,特别是大润发这种上市公司,为了让最终的财报数据好看,就为门店设置了极为严格的KPI指标,特别是生鲜品类。这些指标,经过层层下压,最后都压到每个门店的基层管理者—科长身上。
同时,为了保证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安全性,也设置了一套比较严格的行为规范或者说是规则,比如隔夜肉不卖,变质肉销毁。
此时的科长就进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规定隔夜肉、变质肉直接销毁,那么他的部门损耗势必极高,经营数据将会相当难看,那么他的奖金、升职可能就有点问题;一方面,如果他做点小动作,让员工将隔夜肉或者稍微有点变质的肉换个方式销售,那么他的损耗就会降低,数据会好看很多,而消费者也不一定会发现,只要不出问题,上级处长可能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时,想必是个科长都知道怎么选择了吧,况且你不做其他门店都这么做,你就成了另类了,还如何混下去。另外,就算科长不这么做,也会有门店更高的管理者为了数据,要求下面这么做。这就陷入了,虽然高层想的都是好的,但是到了地方就全变味了的套路里。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合理的KPI、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监督体系、健康的晋升标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