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我就算拿成本价卖,甚至倒贴一半价格卖
还是会有人说太贵。”
当钟薛高创始人林盛
讲出这句经过片段剪辑被曲解的话语后
网上顿时炸开了锅
纷纷吐槽买66元一支的钟薛高
就是交智商税
@微博钟薛高
均价15-25元一支的文创雪糕
也惨遭牵连
被质疑凭什么卖那么贵
过了追风潮,它到底还能火多久?
现在的雪糕还让不让人吃喽!
01
遍地开花的各色雪糕?
“网红”雪糕种类真的很多,若简单为其分类,一类是以钟薛高、中街1946、奥雪双黄蛋,为代表的“贵妇品牌”;一类是红遍各大景区的文创雪糕。
它们为什么能火起来?颜值与创意是重中之重!
@微博钟薛高
像大名鼎鼎的钟薛高,将雪糕外观设计成代表传统文化的瓦片造型,展现独具魅力的“中国风”。
糕身上也印有“只给挑剔的舌头、吃是你会吃”等有趣文案,在凸显产品独具一格审美观的同时,还让国潮形象深入人心。
@微博annannnnn_le
2018年双十一,66元一支的雪糕15小时抢光2万份,2019年仅18分钟便售出10万支,稳据中式雪糕的老大地位。
@微博钟薛高
同一个创始人同样大火的中街1946,也是稳稳地中式路线,产品顶部刻有1946浮雕,雪糕棒是经7道工序制成的环保竹签。
外包装与门店设计,也融入熊猫、莲花等传统元素,带有水墨画风格。
颜值至上与创意为先的理念,在文创雪糕身上更加明显。
自打2017年北京玉渊潭公园的经营人员,无意看到一款以《步步惊心》为IP打造的冰淇淋创意纸托,萌生做文创的想法。
@小红书张二豆er
以园中标志景物2000余株樱花为灵感,打造出的樱花雪糕走红后,其他景区便纷纷效仿。
@小红书张二豆er
直到2019年,故宫脊兽雪糕面世后,彻底大火。10块一支,销量百万。
@小红书翩翩早啊
此后,文创雪糕乘上高速发展的列车,无论是无锡鼋头渚,还是武汉黄鹤楼、济南趵突泉,都在大力发展文创雪糕。
古风雪糕大赏、文创雪糕大赛,搞得热火朝天。
如此一来,雪糕不只是用来吃,更是一种个性追求与价值认同。消费者主动拍照发圈分享,引导种草。
产品之外,更是一种追风潮流。
02
网红雪糕跌下神坛
俗语云:“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网红雪糕“红得快,翻车也很快”。
若那句“爱要不要”只是舆论焦点,那么公众对成分、工艺、品质的质疑,则促使网红雪糕泡沫正在破灭。
@草莓吃喝团
6月16日,号称“吃货界成分党”的钟薛高,却在成分上狠摔一跤,“钟薛高的广告有多野”负面词条冲上热搜。
本来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的轻牛乳冰激凌,在配料表中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
主打“只选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的酿红提雪糕,其实是散装红提。
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钟薛高公开道歉。但网友并不买账,吐槽“幸好贫穷没交智商税,真的有诚意就降价”。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其它网红款身上,“双黄蛋雪糕”因拍照好看有趣火了2019整个夏季,但时隔一年就跌落神坛。
抽检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检测不合格,安全卫生状况堪忧。
到网红文创雪糕这里,也遭遇了它的困境。
代表地方特色的雪糕本来在指定景区才能吃到,属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特供商品”,然而现在却几乎能在家门口的公园能吃到。
当特例属于普遍,新鲜劲也就消失了。
@小红书yayyyy
在跟风的路上,不少地方东施效颦,对雪糕的设计不注重文化与特性表达,闹出啼笑皆非的笑料。
瞅瞅这呲着三颗大门牙的香山红叶、四不像的野生动物雪糕,好笑又无奈。
@小红书小猫、@小红书赵小A
流水的网红,铁打的噱头与乱蹭的IP。
当看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麻将”雪糕时,想问一句这样真的好吗?
以前的雪糕比谁更好吃,现在的雪糕比谁更吸睛。
@微博董叔叔小蓝柜
03
品质是关键
刚大火没几年的网红雪糕,真的要走向穷途末路了吗?
林盛曾将雪糕的发展逻辑类比为“口红效应”,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是能买得起的单品。
@微博钟薛高
是这个道理没错,但是随着“只有更贵没有最贵”越来越多网红雪糕的产生,其品质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单靠颜值和创意,或许能图个火爆一时的新鲜劲,但长久红下去很难。
与其它IP不同的是,一直以来雪糕都是日常消费品,吃完就没有了,不像奢侈品那样具有收藏价值。
很多年轻人买它也只是想尝尝、拍个照发圈而已,并不像老一代那样,一到夏季就会在家储藏大量雪糕。
与其去研发一些造型出奇、口味更奇特的芥末、臭豆腐雪糕,倒不如把最基本的口感做到极致。
文创雪糕亦是如此,本来要做的是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要“因景而异”做产品,才是发展之道。
做文创IP的最终意义是宣传景区,不是因为一时经济利益增加负面影响。
有人问天价网红雪糕能火热多久?
很难推测,必定它有属于自己的消费人群。
雪糕可以卖的贵,但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好看同时更要遵循食物要好吃、安全的本质。
对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的是美味平价雪糕。小时候吃的五毛钱一支的小布丁、一块钱一个的大火炬雪糕,是真的很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