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不是技术,是两个业态之间的融合,是团队内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Mall先生
在商场中搭建景观小品不足为奇,但为了让植物更容易存活,将整个"植物园"独立于经营空间,放入商场中的,据我所知,国内目前仅南翔印象城MEGA这一例。
南翔印象城MEGA的植物园位于商场一层的南门入口处,通过电梯可直接进入二层。植物园面积约500平米,空高最高达25米。开业第一年就达到了1,000万的人流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南翔印象城MEGA 觅境森林 | 来源:网络
不同于独立存在于室外空间的植物园,商场中的"植物园",不论是空间结构、机电设备,亦或是人流动线等方面,都无法与商业完全分离。
植物园的环境要求与商场内环境要求区别明显,如何对两方进行兼顾,成了项目团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本文分为硬件打造、植物选移、运营养护三个板块,将南翔印象城MEGA“商场内打造植物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01
硬件打造
商场内打造“植物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与商场经营区联通的条件下,打造适宜多样植物生长的硬件环境。
不同于常见的用于商业空间的棕榈类、时令花卉等盆养植物,“植物园”内植物更多样,从大型乔木到小型盆养皆有。
而它们种植、养护所需条件较普通商业空间而言更为复杂,因此要让植物能存活下来,需要在商场内专门打造一个温室。因而,在设计阶段,需要前置考虑,尤其涉及建筑结构、空调机电等,后期较难调改的专业。
南翔印象城MEGA植物园 | 来源:项目
在建筑结构上,需要重点考虑大型树种的覆土需求以及移植条件。
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结合景观意向方案,为大型树种预留生长所需覆土条件,提前考虑可能带来的结构降板,荷载调整。
南翔印象城MEGA“植物园”内最大的一棵高山榕达到了15米高,根部有1.5米的覆土;围绕其周边的几棵乔木的覆土也达到0.9-1.2米。这些覆土条件,都是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进行了前置考量的。
大榕树移植过程 | 来源:项目
除了考虑“放得下”之外,还得考虑“如何放进来”,就像考虑家具该什么时候时候搬进屋。
大型乔木无法通过商场入口,只能在建筑未完全封闭之前移入,因此需要建设阶段就考虑好搬入时间,以及搬入条件。
如15米的大榕树,只能在幕墙搭好框架,但未封玻璃时,利用起吊机“吊”进室内。
为了配合8月份的开业时间,按照建造节点倒排,移植时间最晚为头一年12月。冬天既不能封幕墙,又要供暖以保证移进来的植物能存活,对项目各专业的协调能力考验相当大。
建筑结构决定了植物是否能进入室内,而机电则决定了植物是否能活下来。
特别是对非本地的植物种类而言,室内环境的调控几乎决定了他们的存活概率。
为了保障环境的稳定性,项目在“植物园”内,布有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装置,配有设备控制间,以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保障植物的存活率。
02
植物选移
结合初步景观意向,打造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后。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即是,“如何综合空间条件、经营需求等,选取、移植合适的植物”。
在进行植物选取时,项目团队以从大到小、从高到矮的顺序,依据优先满足空间需求及结构条件,再综合审美需求、营销赋能的原则,进行树种选择。
从空间上说,植物园内的手扶梯,从一层中间斜向通向二楼平台,是空间上半部的唯一视觉点。如果没有其他较高物体,则空间高区,会略显单薄。因此,手扶梯两侧,需要能占据整体空高2/3的大型树种,进行填充。
电梯与大榕树高度关系 | 来源:网络
同时,结合预留的结构降板条件,苗圃实地选苗情况。项目团队,最终确定既能满足空间适配,又能满足结构条件的15米高山榕。
在大榕树为空间定调之后,项目团队再综合四季的平衡性,对观花、观叶需求综合考虑,进行植物品类的初筛;再通过话题性、美观性等“软功能”的需求,锚定树种,为项目营销助力,颜值加分。
比如,选择花色鲜艳的凤凰木放置在榕树旁边,为开业塑造喜庆氛围;南方常见的夏季开花的鸡蛋花,以示本土情怀;以及,花下40万重金,从南美直运过来热带树种弥勒树,以增添趣味性,创造记忆点。
弥勒树 | 来源:自摄
为了提升植物的存活率,项目团队在苗圃考察、选定苗木后,采用了假植苗进行移植,即提前2-3个月,将苗木放置于盆栽容器之中,让其对环境适应后,再带盆移至目的地。若树种太大,容器无法装下,则会在原种植地堆一个土球,带土球一起移植。
同时,也需要对苗进行适当放量,比如棕榈类植物多备用一些,以应对现场需要增补的情况。
凤凰木移植苗 | 来源:项目
而针对关键位置的植物,则需要储备plan B,以防止运送或移植过程中出现植物死亡。比如,最优选的凤凰木就未成功存活,如今现场看到的存活较好的是备选苗。
03
运营养护
一般商场为了好打理易养护,选择的都是耐阴性较强、无需特别进行温湿度调节,日常以人为养护为主的棕榈类、花卉类植物。
但是,南翔印象城MEGA植物园内的植物品种繁多,尤其部分乔木类植物较为娇贵,需要对环境实时调节,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目前南翔印象城MEGA采用:
常规环境调节:设备监控指标 + 人工调节异常
特殊情况应对:人工定时巡场
01 设备监控环境指标,警报异常
首先,项目团队需要对各项环境监控指标赋予标准数值,包括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PM2.5。
不同于室外植物园,商场内“植物园”环境,除了考虑植物存活,还得考虑人的舒适性。因此,南翔印象城MEGA“植物园”的温度定的比一般室外植物园低3度,以在满足植物生存的条件下,人也能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
环境指标监控显示 | 来源:自摄
若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植物园”内指标异常时,监控设备会发出警报提醒。
02 人工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调节措施
人工则需要针对警报异常,采取调节措施。如:在自然光线无法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求时,需要开启补光灯进行补光。空气中湿度太高时,需要排风降低;而太低时,则需要喷雾以增加。
03 人工定时巡场,解决特殊情况
即使有各类智能设备进行监控,但仍需要定时进行人工巡场,解决各类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对定时喷灌无法满足的植物进行人工浇灌;对出现虫害的植物,进行药物处理。
看似是简单的“对症下药”,但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额人力物力财力。
由于“植物园”空高达到25米,为了满足植物的光照需求,顶部上密集排布瓦数高达2,500-3,000w的,能耗不菲的补光灯。
对于灌溉设备的选型及安装,也需要结合商场客户的感官体验和实际使用功能,综合考虑。
在形式上,项目选择了“藏”在植物之中的喷雾型灌溉系统。并且在安装的时候,精巧地结合植物的形状、高度,放置于不同位置,如高山榕的灌溉设备安装在植物中间,从上向下喷射,给植物补水的同时,还能营造“仙境”氛围。
喷雾式灌溉系统 | 来源:自摄
不算前期设备的投入,仅运营成本看,“植物园”一年水电照明能耗大约50万,植物养护成本也不低,苗木补种还需单算。
可以说,“养”“植物园”的代价也挺大。
04
结语
目前南翔印象城MEGA开业已满两年,项目团队算是完整地经历了一场商场内“植物园”的“建造-运营”实验。
一年1,000万的人流量,应当说超预期完成了最初定下的“引流”使命。
然而,出乎意料的高人气也带来了些麻烦。比如,项目与剧团合作举办的昆戏表演活动,以极强的体验感,大受欢迎。但由于空间受限,仅能放置十几个小板凳,大部分观众不得不插缝站在植物之间,空间有些局促和混乱。
昆戏表演 | 来源:项目
而这也恰恰是商场内“植物园”的独特之处 —— 植物与人、与经营活动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若以后再在商场内打造植物空间,除了将硬件条件提前考虑,也需要与后期招商营运部门的联动,将可能与人交互的场景前置,以预留充足的人为活动空间。
植物自主的生长也让建筑多了一份扩张的生命力。目前被藤蔓环绕的玻璃幕墙,并非特意设计,而是植物自身强劲的自我表达。
被藤曼环绕的玻璃幕墙 | 来源:自摄
作为国内首例商场内“植物园”,可以说,相当来之不易。
“植物园”的空调、新风系统都需要独立设计;但又同属于建筑室内空间,建造施工进度得与其他部分统一规划。诸如此类的“难题”繁多,各专业之间经常存在“摩擦”。
“植物园”内的热带植物移植后可能产生较大抗性,后期会较频繁产生维护需求。无论是对景观单位、还是后期养护单位的及时性、执行力要求,也比普通项目要高很多。
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下一致的目标、各专业共进退的决心,任缺其一,都难以呈现出今日所见的效果。
我想,南翔印象城MEGA内“植物园”的打造,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商业与“植物园”两个业态之间的融合,是团队内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希望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植物走进商场,展现自然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