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购物中心替代百货成为线下主角,上海全市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厦不断关停并转,已由鼎峰期的百余座到如今的不到50家。
如今,百联TX淮海、U479、新天地广场、百联淮海755等购物中心化/主题化,上海广场、太平洋百货站前店、虹桥天都、雪豹商城等融合创新办公空间,为中小型百货的改造转型树立了样本。
可以预见的是,受此轮疫情影响,更多中小百货项目必须加快转型之路,才有可能克服行业本身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并抵御疫情引发的“雪上加霜”。
01
▶中小百货早已身处“生死之战”
回首百年历史,从1917年起,南京东路浙江路附近聚集了当时亚洲最摩登的四大环球百货——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在1949年之前,这四大环球百货,连同四大洋行商场及丽华百货、国货百货,让万商云集的南京东路垄断了全市大中型商场的95%的客流与98%的销售额,代表了当时亚洲百货的最高水准。
1980至1991年,国营百货四处开花,迎来发展发展小高峰。南京东路继续霸榜,南京西路、四川北路、淮海中路、不夜城、平凉路五大商圈凭借九百、七百、二百、环龙、三百而分居商圈榜第二至第六位。
1992开始,外资百货蜂拥入沪。较之以往,上海百货项目的面积越来越大,数万方的大中型现代百货公司不断拔地而起(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区级百货商店大多只有数千方甚至数百方)。
1980到2010年这三十年中,上海陆陆续续累计诞生了300来座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厦。期间全市百货的实时存量,动态保持在100座左右,因为既有新开业,同时也有不断停业的,鼎峰期存量高达150余座(如今仅剩三分之一,不足50座)。
1996至2001年,外资卖场与购物中心悄然萌芽。2006年,购物中心开始在上海扎根发芽。也是从这一年起,新的单体中小型百货商厦也基本不再兴建。
2000年至2010年间,不少中小型百货(几千方到1.5万方之间)遭遇发展困境,纷纷被快时尚整租。如淮海中路益民嘉丽都女子百货先后转为贝纳通(现H&M)旗舰店、二百永新转为优衣裤旗舰店,南京东路中丝衣都锦百货先后转为李宁(现ZARA)旗舰店,南京西路鸿翔百货先后转为玛莎(现GAP)旗舰店
行业变革叠加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令百货越来越不堪重负。停业和闭店的消息,不断传来——今年3月14日起,SM百货天津店停止经营;3月20日,新世界百货成都店闭店;太原百盛长风店将于今年5月底停业……
放眼上海,百货商场也是在生死之间徘徊。巴黎春天百货七宝店于去年底停业;上海早期最成功的白领百货——虹桥友谊商城(股份),及南京西路最早的外资百货——万象帝王百货(现世茂52+整体物业)于一季度进入出售流程;四川北路春天百货及控江路假日百货等项目,也处在等待“被嫁”的命运中。
原太平洋百货站前店租约到期,被业主嘉里不夜城收回后,正在被改造为集商业与新型办公空间于一体的迭代之作——合集(THE LIGHT BOX);巴黎春天百货四川北路店与中山公园店,正改建为福德广场与又又中心;曹家渡的开开商城和第一百货沪西店,正在被改造为乐汇888及远洋星帆广场……
▲嘉里不夜城合集(THE LIGHT BOX)
南京东路华联商厦(原中联商厦)于今年2月底开始停业,将转型为百联ZX动漫主题商业空间(引入日本头部二次元品牌)……
□文|Mall星人 郭歆晔 司马和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