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共享员工”之后,零售企业再出新招,共同抗疫。解决“人”与“货”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零售圈》了解到,2月10日,社区生鲜零售企业生鲜传奇推出了“卖不掉,我来要”助农计划。
生鲜传奇公告: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农民商品卖不出与顾客买不到的问题,生鲜传奇开展“助农供销”行动,帮助农民卖菜,保障顾客一日三餐。“收购”品类包含蔬菜、水果、鸡蛋、南北干货、水产养殖类商品。
从“共享员工”到“收购滞销”,一场“人”与“货”链接的战役打响了。是什么在阻挡“人”、“货”、“场”之间的链接呢?生鲜传奇、盒马、永辉、大润发、家乐福、步步高、物美、711、唐久等零售企业的战疫阻击战又在攻破着什么?
从“共享员工”到“收购滞销”
自盒马2月3日联手云海肴、青年餐厅开展“员工共享”计划以来,包括沃尔玛、永辉、大润发、欧尚、步步高、冠超市、京东7FRESH、绿地G-super、谊品生鲜、每日优鲜、钱大妈、吉及鲜、永辉生活、全家、7-Eleven、Today便利、唐久、金虎、美宜佳、新佳宜、乐豆家、wowo便利、天虹微喔、三江购物、美团闪购、美团买菜、百果园等上百家零售超市、便利店加入“共享计划”。
2月10日,生鲜传奇率先发起的“卖不掉,我来要”助农计划宣布: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农民商品卖不出与顾客买不到的问题,生鲜传奇开展“助农供销”行动,帮助农民卖菜,保障顾客一日三餐。“收购”品类包含蔬菜、水果、鸡蛋、南北干货、水产养殖类商品。《零售圈》认为这是在解决“人”的问题之后,进一步解决“货”的问题。
那么如何将超市经营中的“人”、“货”、“场”进行优化链接呢?
疫情之下
人、货、场的连接难点在哪里?
从员工角度来讲,在疫情+春节双重因素影响下,“用工荒”显然成为影响“人、货、场”闭环连接的阻碍因素。同时用工成本的上升和经营业绩的下降,让这种局面更加困难。“共享员工”计划在于短期内解决了“歇业企业”的员工成本,同时解决了“营业企业”特别超市类服务企业的“用工荒”。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疫情”+“春节”是一次双重打击。消费者被禁闭在了“家中”,超市封闭式,人员集中的场所成为疫情的重点高发区域。以前讲“购物体验”是要消费者站在超市里,摸着西红柿,挑着黄瓜,抢着鸡蛋的感觉。现在是要将“消费者(人)”和“商品(货)”隔离起来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消费。这就给了线上很大的机会,然而“大物流”和"小配送”问题解决不了,相当于隔断了电商消费中的“人”与“货”。这样“到家业务”、“社区团购”的O2O,高效率配送就显得优势突出,第一,线下有货;第二,可以集中配送到小区,三五个人就能解决一个小区的配送;第三,线下实体店的商品相对充足,配送方便,一般半个小时到家,解决了效率问题。
一般情况下,零售企业“货”的问题在于“商品结构”、“营销计划”、“大物流、小配送”。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供大于需”的状态。疫情之下,显然这些都不适用了,商品结构中防护类商品、水果蔬菜、米面粮油、油盐酱醋、方便食品需求“变大”。春节备货中的“礼盒类”商品则成为退货和滞销的重灾区。同时由于“大物流”的“不畅通”导致了“货”与“场”断开,“小配送”的“不畅通”导致了“货”与“人的断开”。
一般情况下,狭义上的“场”指店铺,广义上的“场”是一种消费场景,既可以是“实体店铺”也可以是“线上店铺”,还包括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等购物场景。场是连接“人”与“货”的载体,这个载体的消费过程一般有两种“自购自提”和“自购配送”。显然在疫情之下,这两种方式都被“阻断”了。主要原因上面已经说了。“用工荒”让零售服务紧缺,特别是“小配送”,阻断了人和货,疫情让零售的流通环节闭塞,特别是“大物流”,阻断了货和场。
03
疫情之下
零售企业可以做点什么?
规章制度千万条,一线防护第一条。在商场关完,店铺关完的情况下,超市作为零售业态中唯一一个“保障民生、稳定物价”的业态,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然而,超市又是人员最为密集,空气流动较差的场所。所以又成为疫情的高发地,所以安全第一。目前各家超市基本都做到了“两小时消毒”、“进门查身份证”、“进门测体温”、“购物排队拉距离”等等措施,下面有几个相对较好的其他案例,值得借鉴。
疫情必须,也必将消除,大家需要全民皆兵,不能草木皆兵。特殊时期,倡导理性的,合理的消费,不仅可以杜绝铺张浪费,也可以有效预测供应中的需求。不合理、非理性的消费导致买的菜烂掉,也会导致商品紧缺,加重疫情中的流通运输成本等。所以超市不能“饥饿营销”不能“囤货居奇”,“制造”货堆如山“场景”,倡导理性消费。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未完全复工之前,很多超市“用工荒”,只能通过“员工加班”的情况去解决效率问题,和时间赛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可以逐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员工轮值休息,保障员工安全,特别一线员工,每天“收货、搬货、理货”休息不好,容易感冒,容易生病,带来更多的麻烦。
(图片来源:超市发果菜)
对于接触顾客较多的“称重岗位”、“收银岗位”、“测体温防损岗位”和消费频次较高的“面点品类”、“方便食品”区域,要加强员工的防护措施,力求保障员工最基础的“口罩防护”,有条件的可以给予防护衣和护目镜等防护措施。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