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港资的嗅觉一向灵敏,这次也不例外。
内地千亿房企暴雷不断;而顶着“保守”标签的港资们,却开始反向变奏——从低调漫步,到高调快进。
进入内地29年的新鸿基,无疑是其中的典型样本。
梦回1992年,新鸿基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成为香港市值最高的地产公司。
独占鳌头的它,乘着南巡之风,扶摇直入内地。以北京新东安广场(1998年开业)为起点,往后十数载以长三角为靶,子弹集中射向魔都上海,以至被外界解读为“上海依赖症”。
但,新鸿基依旧不紧不慢。在大湾区热潮涌动,叠加着国内高端商场领跑的“新东风”下,它终于开始了新的亮剑之旅。
业绩摇摆:香港受困,内地向上
中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6个月,新鸿基不增收却增利。
具体看,期内新鸿基营业收入401.53亿港元,同比减少12.84%;净利润却比上年增了11.01%至155.14亿港元。其中,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5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1.84%。
但回看过往5年的业绩曲线,会发现:虽2020年有小幅上涨,但新鸿基整体呈“营收净利双降”摇摆趋势。
疫情持续凶猛,社交收紧、封关加严,新鸿基香港商场短期经营受困,物业销售和物业租赁收入锐减。2021下半年,新鸿基香港租赁收入为8.928亿元,同比微跌3%。
事实上,这并不是新鸿基地产香港租金第一次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至2021年下半年,自2019年录得最高值后新鸿基香港租赁收入不断下滑,往后两年同比减少7.65%、2.76%,这三年对应的租赁收入分别为99.41亿港元、91.81亿港元、89.28亿港元。
对此,新鸿基地产在2019/2020的中期报告中表示,自2019年年中起,香港整体租赁市场受本地社会事件、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及本地经济增长放缓所影响,其中,社会事件为香港的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旅游区商铺和商场,租户零售额大跌,零售租金有下调压力。
去年下半年虽新鸿基香港物业整体出租率为91%,客流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由于新冠疫情导致零售销售额减少以及提供的租金支持,租金收入受困不已。
另值得一提是,随着近期香港疫情持续恶化,进一步影响经营环境,新鸿基今年上半年香港的业绩依旧待考。
-
内地向上:租赁物业收入6连涨,标杆商场客流全国靠前
香港受困,新鸿基内地租赁物业收入则连续6年持续增长,2021下半年同比增加18%至33.74亿港元。同时,内地的标杆商场维持着高客流与稳健的出租率。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19年-2021年底,新鸿基内地主要项目日均客流维持在3万人次左右,位列全国项目前列。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内地有效的疫情防控及政府刺激措施,消费者信心反弹,及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之时代大势,叠加各标杆商场的过硬运营术。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环贸IAPM、OneITC,以及广州天环广场和IGC迎合高级品牌急增拓展需求。其中,2021下半年天汇IGC录得97.8%出租率,天环广场录得95.41%出租率。
*2020年完成绿化工程的北京APM,虽因外来游客减少客流有所下降,但因连接地铁站的新通道在2021年底启用,提升了顾客来往的便捷度,客流量同比有所提升,2021下半年出租率高达99.07%。
除提升资产质素外,新鸿基在内地还透过持续调整商户组合、具吸引力的会员积分计划,以及增设“期间限定”店等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继续提供多元购物体验。
进入内地29年,新鸿基终于快起来了
内地强劲消费市场刺激下,新鸿基正加快内地标杆商场入市节奏。
上海One ITC已于2019年底“软开业”,抢客德基广场的南京IFC、金鸡湖畔地标苏州ICC、改写杭州高端商业格局的杭州IFC,分阶段开业计划已出炉。而南望广州,南站TOD项目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动工,南沙庆盛枢纽综合体项目将规划8万㎡大型商场。
-
上海One ITC:实打实的魔都“首店收割机”,比肩港汇恒隆
上海One ITC共5层,分为地上3层和地下LG2层,有日本著名的建筑工作室WonderWall打造设计,延续了上海IFC与IAPM高奢之风格。于2019年开业的上海One ITC,距离港汇恒隆广场直线距离150米左右。
品牌组合上,One ITC网罗了138+个国际高端、潮流、时尚品牌旗舰店及人气网红特色餐饮,其中10%品牌为中国或上海首店,逾5成品牌徐家汇家圈首店,是个实打实的魔都“首店收割机”。
作为新鸿基地产旗下高端商业品牌IFC的第三座项目,南京国金中心集合了高端商场IFC mall、超甲级办公楼和精品时尚酒店安达仕多元业态组合。
商场位于三座大楼的基座部分,定位高端时尚,总楼面面积约9.3万平方米,共分九层,商户逾200个。多元化的顶级国际品牌和首度进驻南京的商户,品牌组合之高端程度媲美德基广场。
根据新鸿基地产2021/22年度中期业绩报告,南京国金中心商场预计约在2022年中起分阶段开业;南京安达仕酒店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分期开业。
-
苏州ICC环贸:金鸡湖畔封面地标,填补区域高端商业空白
历经30余年经济崛起的苏州园区,早已成为苏州迈向世界都会的前沿。园区中心CBD堪称园区皇冠上的钻石,新鸿基地产将旗下ICC环贸产品系落子于此,填补园区中心板块高端配套的空白。
新鸿基地产苏州项目由三个物业组成,总楼面面积逾325,000平方米,包括住宅湖滨四季、苏州环贸广场及顶级品牌酒店——苏州四季酒店。
-
杭州IFC:计划2024年起分期落成,改写杭州高端商业格局
今年2月10日,新鸿基地产官宣其位于杭州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江河汇项目被正式命名为“杭州国际金融中心(杭州IFC)”,项目预计于2024年起分期落成。
作为新鸿基地产继1998年于香港首创IFC品牌、并先后布局上海及南京后的全球第四座IFC,杭州IFC位于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由汇东和汇西两幅位于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邻近的地块组成,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2.2万㎡,由优质住宅、写字楼、高端商场、五星级酒店和服务式公寓等地铁上盖全栖业态共同构成,总投资额预计将达300亿元。
杭州IFC的到来,也将改写杭州高端商业格局,为杭州开启高品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全新篇章。
-
广州:南站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动工,南沙庆盛项目一期预计于2024年竣工
2021年4月27日,新鸿基地产竞得番禺区南站核心区TOD项目地块。并于当年底动工,广州环球贸易广场项目,与地标性的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和西九龙高铁站上盖商业综合体项目,分别矗立于广深港高铁线的两端。
依托全国最繁忙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将发展成“站城一体”的大型综合TOD(即「公共交通導向」或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项目,助力建设“高铁新城”,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而新鸿基地产广州南沙庆盛TOD项目已于2019年正式开工,投资60亿打造“交通枢纽+商业+写字楼”TOD综合体项目,项目总楼面面积逾30.6万平方米,以公共交通导向(TOD)模式发展,无缝连接庆盛站(高铁和直达广州市区地铁线交汇站)
据新鸿基地产透露,项目第一期拟建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呎,预计于2024年竣工,其地基工程已接近完成。将打造继广州天环广场、天汇广场等之后又一个质素超卓的指标性项目。
加速标杆项目落地出街外,进入内地29年后,终于跑起来的新鸿基,也在积极“储粮”。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所占权益计算,新鸿基在香港的土地储备合约5780万平方呎,同期其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合共7110万平方呎,其中约5360万平方呎是发展中物业。
换句话说,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已超过香港。“按发展计划,集团的物业投资组合将增加约1600万平方呎,其中约80%的楼面来自内地项目。”
野心背后:精选赛道及财务策略
新鸿基重金加码内地的野心,显而易见。而这背后,是选中高端商场赛道的底气,以及稳健的财务结构之支撑。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消费升级正呈现出旺盛的势头和活力,消费品类正从产品到服务、从大众产品到高端产品转变,高端产品的增速超过了大众产品和廉价产品。
另据赢商大数据统计,在不同档次的购物中心中,高档购物中心受疫情影响最小,2019年的增速相比其他档次商场来说降幅最小,2020年迅速增长了17.77%,且恢复速度最快,表现出强劲的抵抗风险的韧性。
高端购物中心商户销售额复苏快,而新鸿基在内地持有的项目均属于中高端及高档以上的商场,疫情对其客流影响相比其他档次的商场不大。
上海的商业项目体量占比最大,合约300万平方呎,在健康的零售市场支持下,期内表现坚稳,出租率高。
-
浦东上海国金中心商场云集最顶级的品牌,是顾客必到的购物点,租户销售额在高基数下仍继续有稳健的增长。在地铁线新段于2021年12月开通后,商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
浦西环贸IAPM汇聚受欢迎的时尚品牌和概念店,瞄准经济较佳的年轻人;
-
浦西的One ITC集合各式高级品牌,加上商场设置潮流艺术装饰,为顾客带来集打卡及购物于一身的消费体验。
广州次之,受惠于区内中产家庭及上班族的稳健消费,IGC的商户销售额保持坚稳,天环广场设有广阔的户外空间和绿化佈置,是主要品牌举办重要活动及开设期间限定店的热门地点;
北京排后,因疫情影响外来游客减少,影响了北京APM的人流量,但该商场期内仍录得高出租率。
新鸿基一向奉行稳健的财务策略,这是其在市场大环境下行背景下,逆势而上的关键。
据新鸿基2017年-2021年年中报数据,新鸿基过往的净负债率维持在20%-25%水平,负债率这么低的原因是围绕一线城市重点攻关综合项目,通过运营高端商业地产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不同于新加坡模式,借助REITS、私募基金等地产金融平台来完成租售并举,强调轻资产下的外部资金平衡;香港模式强调的是,重资产下内部资金平衡。
新鸿基选择的是,香港模式。虽然前期回报率压力大、风险高,但转型完成后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也正基于此模式,新鸿基一直奉行审慎的财务政策,维持低借贷水平。
另值得一提的是,新鸿基正不断加大人民币存款,以应对内地项目资金需要。最新财报指出,新鸿基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大概23%为港元,64%为人民币,及13%为美元。人民币存款主要为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持有以应付内地项目资金需要。
稳定的内地市场,已然成为新鸿基们当下最佳的掘金之地。
虽疫情还在反复肆虐,但中国内地市场依旧是全球“最稳”的掘金地,甚至于还酝酿着下一个猛烈增长期。新鸿基们的变奏,情理之中,却又少不了实力打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