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运营

购物中心积分大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字号+ 作者:王海龙 来源:互帮Counect 2020-06-07 我要评论

小积分,大作用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损失一员大将;损失一员大将,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决定一个购物中心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最常谈论的有地段、体量、品牌以及营销活动等等。
 
然而“细节决定成败”,随着开发商/购物中心间的竞争进入“深水区”,一些以往不太被重视的节点正逐渐成为左右商场最终销售额的那“一枚铁钉”。
 
“积分”就是其中之一。
 
 

01 

  凯德、华润、K11...都在做一件事

 
4个月前,凯德旗下购物中心纷纷通过各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则“积分规则”变更的通知。
 
 
 
由于凯德旗下所有项目的会员系统早已打通,积分通用,因此通知的内容都一样(猜测应是集团层面统一制作,然后各项目复制+推送。上图中上海来福士广场的灰色文字或可佐证)。
 
其积分规则的变化主要有三点:
 
1、积分门槛降低:原本单笔消费须在20元以上才可参与积分,现在消费满1元即可积分,几乎无门槛。
 
2、积分上限取消:原本每日积分上限为2万分,现在则无上限。也就是说,假如有个土豪大手一挥,把整个商场里所有店铺的所有商品都买下,比如花了十个“小目标”吧,凯德也照样给他办理积分。
 
3、各品类积分规则有变:原本积分规则只有两档:超市10元积1分,其他1元积1分,现在则变成了三档。复杂度略微上升。(参考下图)
 
注:左、中为调整后的规则,右为之前的规则
(右图拍摄自深圳来福士2019购物手册)
 
经过这次调整,凯德无疑是想把其积分价值提升,使得积分对顾客的吸引力增强,从而刺激消费。
 
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们可能看过之前推送的《深圳21大购物中心积分价值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笔者从积分规则复杂程度、积分兑换商品/服务/活动的门槛高低、积分商城商品种类的多少、积分是否可抵现、积分是否可抵停车费等几大维度入手,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打分体系,在定性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全方位展示了深圳21个重点购物中心的积分价值。
 
当时我们研究发现,深圳21个购物中心中,来福士广场的积分价值最高,得分19(满分20),紧随其后的则是华润置地旗下4大项目,得分都是18分(和凯德一样,华润置地旗下各项目的会员系统也都已打通,积分也通用)。
 
无独有偶。
 
最近华润置地也对其会员积分进行了调整。只不过,不是积分规则方面而是积分使用方面的变化。
 
相信关注万象天地公众号或者近期用过一点万象APP的朋友们都看到了,华润将以前偶尔支持的积分抵现变得更常规化了。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活动期限上:以前仅在某些重大活动期间才支持积分抵现,且一般只持续几天,而现在则持续一个月,不知道到时候是否会延期。
 
万象天地以前两次活动中的积分抵现(有效期仅数日)
 
2、品牌覆盖面上:继续以万象天地为例,以前积分抵现仅支持少数几个店铺,现在则覆盖到全场200余家店铺,且积分抵现无上限。
 
 
举个例子,假如某土豪通过以前的消费攒下250万分,那么他完全可以用积分抵现1万元,一分钱不花喜提一台APPLE手机。
 
(题外话:也许你觉得哪有人能攒下那么多积分,哈哈,别小瞧土豪们的消费力,按照华润会员的积分规则,所有品类1元积1分,那么花250万就能积250万分,别的城市我不了解,但是我相信在深圳,尤其是万象城,年消费250万以上的并不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华润旗下购物中心已进入一点万象APP的有51个,其中共有7家已明确宣布支持“积分抵现”,其他项目虽未普及,(笔者相信这是一个大趋势,毕竟这些项目的积分是通用的),但是有不少也支持积分兑换100元华润物业费抵用券,或者其他代金券,相当于间接“抵现”。
 
 
 
 
而除了华润、凯德以外,笔者经常关注的K11(虽然目前深圳尚未有K11商场可考察)也不甘示弱。
 
以前如果你研究K11的会员系统,一般只会看到两个会员层级,普卡、金卡,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K11的会员就只有两级,但其实不是,还有一个隐藏级别——黑金卡。
 
而从今年开始,K11突然不再“藏着掖着”了,黑金卡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了。与此同时,K11也已推出了积分抵现功能,而且相比另外两个级别的会员,黑金卡会员的抵现规则更优惠。
 
 
 
也就是说,花的越多,“赚”的越多;“赚”的越多,则刺激你花的更多。因为所谓抵现并不是拿着积分去商场换现金,而是需要借由进一步的消费来抵扣。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不像华润的积分抵现虽然时间延长了但依然有限,K11的积分抵现规则是白纸黑字写在会员权益里的,也就是说(默认)常年有效。
 
 

02 

  积分大战: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说凯德的积分调整发生在年前(疫情前),似乎说明不了什么的话,那么华润、K11“不约而同”将各自的积分价值提升,则都是近期的事。
 
笔者分析,这绝非巧合。变化背后的原因,固然有疫情影响下刺激消费的考虑,但最主要还是头部开发商们都已明显意识到,积分在购物中心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了。
 
当下消费市场有一个普遍现象,除了花钱不眨眼、购物不比价的土豪外,大部分消费者在买一件东西(尤其是高价的)前,多少都会比较一下不同渠道的价格,包括线上不同电商的价格以及线下(同城)不同购物中心中的价格。
 
因此,无论是做线上生意还是线下生意,或者两者兼备,都必须将这种现象作为“常识”纳入到商业经营的基本考量点中。然后尽可能提供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如果做不到,则尽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弥补“价格”方面的劣势。
 
 
 
而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小小的积分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商场的整体销售额。以前的纯线下大战如此,近来因疫情影响而新增的线上业务方面的竞争更是如此。
 
先来看线下方面。
 
随着信息获取的空前方便,消费者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查到某商品在线上主要电商平台的价格,以及所在城市内最常去的几个购物中心中的价格(如果有相应品牌的店铺的话)。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商场最近是否有促销活动,从而计算出“心水”好物的最终到手价。
 
而轨道交通的愈加便捷,也让人们在线下不同商场间切换的成本越来越低,进一步助推了“先比价再剁手”的习惯的形成与巩固。
 
举个例子,假如消费者张三看上某轻奢服饰品牌新出的一款包包,由于是新品,且线上线下同款同价(越是贵的东西越是大牌,越是大牌越是在意不同渠道的价格一致性),于是她决定在线下购买(可以得到商场积分)。
 
而通过一番研究与比较,她最终锁定常去的两家购物中心A与B(都引进了该品牌),而又由于是普通日子,两个商场近期都没有什么促销活动,但因为商场A的积分价值更高,因此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她最终去了A商场购买。
 
或许你觉得这只是一种设想,但我想说的是,这很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实消费模式。
 
因此,购物中心们应该注意了,花了上百万搞了一场活动,消费者也吸引来了,但是最终的提袋率却不高,问题的关键很有可能是商场积分价值太低,缺了那“临门一脚”。
 
再来看线上方面。
 
疫情爆发以来,购物中心们纷纷建立线上商城并玩起直播,通过线上卖货,这种情况下积分带来的影响就更明显了。
 
先来讲一个小故事。最近两三个朋友和我聊天时,问了同一个问题,商场做电商、直播的竞争力在哪?或者说消费者为什么要在购物中心的电商/直播上下单,要知道同样的东西,京东、天猫都有啊。
 
我想对所有购物中心来说,这真的是“灵魂拷问”了。确实如此,同样是线上渠道,“传统”电商平台无论哪方面都比购物中心们的“电商”强了不只一两倍。
 
相比电商巨头,购物中心们现在做出来的电商真的很“小儿科”。但是这不代表这条路走错了,或者没前途。尽管巨头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对购物中心形成“降维打击”、“碾压之势”,但是购物中心做电商、直播依然有其合理性,也依然有自己的优势/差异化。
 
一方面是线下实体空间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就像笔者在《商场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深圳湾万象城的这场云走秀似乎给出了答案》一文中聊过的,“我们总是对自己亲眼见过、亲自去过的地方更有感情”;而对于淘宝、京东,即便天天在上面买东西,也总感觉对方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所在,很难形成情感依恋。
 
另一方面,则是线上永远取代不了的,线下的服务与体验。这些是实体商业吸引消费者的“终极武器”。
 
这与积分有什么关系呢?
 
其内在联系是这样的。现在,大部分购物中心在线上卖货时也支持积分,不仅如此,甚至为了鼓励消费者线上下单,还会推出多倍积分。典型如K11。
 
 
因此,同样的东西,在价格和京东、天猫等等电商一样或者比他们略贵的基础上,如果有积分的加持,那么消费者很可能选自己常去的购物中心的线上渠道购买。
 
也就是说,积分就是购物中心在做电商时一个明显的差异化之处。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弥补商场线上渠道在价格、物流等方面的劣势。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抵现当然是积分最大的价值(吸引力)所在,但是在换商品方面,购物中心应该多设置一些场内的餐饮券,因为电商平台购物也有积分,也能兑换实物/虚拟商品,因此,相比换东西,可能换餐饮、商场沙龙活动等等才是购物中心积分除了抵现、抵停车费以外的最大优势。
 
 

03 

   写 在 最 后 

 
小积分,大作用。积分正越来越成为购物中心大战中的那一枚关键性“铁钉”。那些不重视这方面的购物中心必然要“吃亏”,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
 
我们在谈到头部开发商时,常喜欢说“马太效应”。而我认为,所谓的马太效应,除了表现在“拿地”、“融资”等大的方面以外,也表现在头部玩家们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积分大战”中,以更大的力度“宠粉”(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补贴场内商家)。
 
而到头来,精明的消费者终将体会到“谁”是真的对自己好,并以“钞票”做出投票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焕新两年,这家购物中心用“潮流”抢占新零售

    焕新两年,这家购物中心用“潮流”抢占新零售

  • 这些购物中心把医院“搬”了进来!

    这些购物中心把医院“搬”了进来!

  • 最值得考察借鉴的日本十大购物中心

    最值得考察借鉴的日本十大购物中心

  • 新加坡九个购物中心教科书式讲解“潮圣”点

    新加坡九个购物中心教科书式讲解“潮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