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
对于中国的女孩子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买女鞋,十有八九会买到百丽和它旗下的品牌。
来源:网络
自1992年进入内地,百丽迅速抢占大陆市场,登上中国第一鞋履品牌的宝座,并于2007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然而,2017年,高瓴资本张磊豪掷531亿港元收购百丽国际(现名“百丽时尚集团”,以下简称“百丽”)53%的股份,并私有化退市。
彼时百丽83岁的创始人邓耀和65岁的CEO盛百椒售出全部的股份,套现130亿港元退场。
创始人邓耀更是留下一句:“百丽气数已尽,再无回转的可能。”
时隔五年,“鞋王”百丽重返港交所,开启新一轮的征程。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的前三个季度,公司收入176.27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23.07亿元。
单就利润来说,这已与2017财年全年24.03亿港元利润基本持平。
而如今的百丽已非当年的百丽。
从“气数已尽”到再回巅峰,易手之后,张磊做了些什么让百丽重获新生?
巅峰时1天开3店
一代鞋王退市离场
百丽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邓耀已在香港拥有自己的皮鞋工厂和鞋店,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发展重点转向经济。当时,邓耀以港资公司的身份到内地采购皮鞋,转销香港及东南亚其他地方。
而Belle这个品牌,也在1979年于香港面世。
随着内地消费市场迅速发展,1992年,邓耀开始转战大陆市场。凭借着早年在内地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邓耀能够从工厂拿到30%份额的商品,而其他经销商大多只能拿到10%——15%。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冒牌假货买卖猖獗,为百丽带来一定损失。
1994年,邓耀决定开设专卖店,并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销售网络,迅速占领商场和街边店等渠道。
来源:360投资圈
在这其中,在盛百椒的带领下,百丽与十多家经销商签订了独家销售协议,形成多品牌组合矩阵。同时又牢牢地占据着最重要的百货商超渠道,打通国内市场。
到2006年年底,百丽成为以零售额计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并在此后多年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
发展得如日中天的百丽,很快就进入资本市场。
2007年5月23日,百丽在香港成功上市,市值约510亿港元。同时,上市当日冻结资金高达4460亿港元,创下香港股票市场公开发售冻结资金之最。
上市之后,借助资本的力量,百丽扩张速度更是疯狂。
数据显示,2010年,百丽在大陆地区拥有鞋类门店达到8312家,截止到2015年2月28日,百丽在大陆地区的鞋类门店高达14128家。
以此来算,5年时间,百丽鞋类零售网点增加了5816家,平均每天开3家门店。
若是加上百丽代理的运动服饰品牌所开设的门店,那么百丽所有零售网点超过2万家。
来源:百丽国际财报
门店快速扩张使得百丽占据了更大的市场规模。在最辉煌的2013年,百丽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港元。
然而,疯狂扩张之后的弊病也随之而来。
-
2012财年,百丽鞋类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较2010年及2011年超25%的增长速度,出现明现放缓;
-
2013财年,百丽鞋类业务销售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仅5%,销售数量开始下降。因平均成交价上升超2%,才使得同店销售额录得约0.6%的增长;
-
2014财年,百丽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滑约4%;
-
2015财年,百丽鞋类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5%,原因是同店销售下降超过10%。同时,鞋类业务贡献的利润也出现明显下滑;
-
2016财年,百丽鞋类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利润也进一步下滑。
同时,百丽鞋类业务的存货周转天数也越来越长,2012财年平均周转天数是156天,到2016财年,鞋类业务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到215.8天。
这意味着,虽然门店快速增长,但是百丽的鞋子越来越难卖出去。
整体来看,百丽2014财年、2015财年、2016财年、2017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7.94亿港元、400.08亿港元、407.9亿港元、417.07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44.02亿港元、47.64亿港元、29.34亿港元、24.03亿港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6财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出现巨大波动,这意味着公司经营已出现大问题。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
-
船大难掉头。百丽快速拓店,成长为一艘巨型航母,但是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当资金周转压力变大时,也是百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
渠道单一。百货商店是百丽的主要线下渠道,随着百货业发展不景气,闭店增多,百丽的销售收入也会随之下降。
-
看不懂电商。淘宝、唯品会等网购平台抢占了销售市场。2009年和2011年,百丽砸下数十亿资金两度试水电商,但是庞大的线下渠道让领导人难以取舍,百丽最终只是将电商平台当成清理过季款的渠道,没能成功将产品搬到线上去。
在新品牌和新渠道的冲击下,这个传统玩家最终被时代抛弃。
2017年4月底,百丽国际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约人所计划的私有化价格为6.3港元/股,公司总估值为531亿港元。与市值巅峰时相比,缩水近2/3。
2017年7月27日,百丽完成私有化,正式退出港交所。创始人与CEO皆未参与要约收购。
至此,2007年上市的百丽上半场落幕,开启了二次创业转型的新征程。
门店锐减
大力发展线上渠道
盈利能力大大增强
私有化退市之后,张磊对百丽进行了数字化和电商改造,百丽也成为张磊发展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试验田。
招股书显示,百丽针对鞋类业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优化运营及提升产出。包括重新梳理定位品牌、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在线业务、优化线下零售渠道、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措施。
具体来看,
品牌矩阵方面,曾经的百丽在业务方面主要分为鞋类业务以及滔博国际代理的运动服饰业务,旗下品牌多年未曾变化。
退市之后,百丽对品牌矩阵进行了优化,比如BASTO,更加强调性价比、简约和舒适,TATA则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又如,在2018年收购高端女鞋品牌73hours,2019年与champion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投资了7or9、BEASTER、白小T。
而原有的滔博国际则被单独拆分出来,并于2019年上市。截至上周五收盘,市值达到396.3亿港元。
通过对原有品牌重新定位,形成差异化,并且加强与其它品牌间的合作,扩大经营范围,百丽的品牌价值也水涨船高。
如今百丽拥有13个自有品牌及7个合作品牌(包括代理及分销品牌),覆盖女鞋、男鞋和童鞋以及服装和配饰等品类。
来源:百丽招股书
以2020年零售额计,在中国鞋服潮流行业,百丽在中国企业中位居第一。
来源:百丽招股书
在2021年天猫双十一,天猫五大畅销时尚女鞋品牌中,百丽占据四席,即BELLE、STACCATO、TATA、BASTO。在2021年618,按直播销售额计,抖音上五大最畅销鞋履品牌都是百丽旗下的。
门店方面,截至2021年11月30日,百丽在全国共有9153家直营门店,遍布30个省份的337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来源:百丽招股书
与曾经百丽超2万家门店相比,新生的百丽门店少了很多。
但是盈利能力却上升不少。
财务数据方面,截至2020年2月29日,2021年2月28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的收入分别为201.14亿元、217.37亿元和176.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5亿元、26.16亿元和22.97亿元。
来源:百丽招股书
线上渠道方面,近年来,百丽的线上业务已成为其主要增长驱动力。
数据显示,2017财年,百丽的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不足7%,而截至2020年2月29日、2021年2月28日以及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线上渠道的收益分别为33.01亿元、46.8亿元及45.0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益的16.4%、21.5%及25.6%。
来源:百丽招股书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0年线上时尚鞋履零售额统计,百丽已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由近几年百丽的数据可知,拥抱数字化,经过一系列优化后,百丽开始获得新生。
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个时代的新生
从百丽退市,又将上市来看,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一个时代的新生。
邓耀式的开创者,从工厂时代成长起来,并通过商品加工、分销积累资金,并在后期又以不断开店的形式扩大规模,占据市场,成为鞋类品牌当之无愧的王者。
张磊式的继任者,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开拓事业,并懂得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
而不管是邓耀还是张磊式人物,他们善于借助时代的东风,乘势而起。
或许,2017年百丽选择私有化退市,对于已到耄耋之年的邓耀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张磊来说,这或许是其最好的开始,而这场最负盛名的资本私有化,又将以新的形态展现出庐山真面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