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购物中心或将出现“大变革”

字号+ 作者:商业设计周刊 来源:商业设计周刊 2020-02-14 我要评论

对于各个购物中心来说,这个农历新年可谓是艰难至极。在原本处于客流与销售高峰的春节时期大面积暂停营业,还不断的延长停业期限。

 
对于各个购物中心来说,这个农历新年可谓是艰难至极。在原本处于客流与销售高峰的春节时期大面积暂停营业,还不断的延长停业期限。这一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对整个商业地产行业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即使情况严峻,我们依然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次事件就是一个转折点,待疫情过去之后,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侧重点将会发生改变,购物中心必发生重大的变革。新的思维和发展趋势将更加势不可挡,一些业态也将强势崛起。和购物中心一起发展壮大,再次开启灿烂篇章。

疫情下购物中心的现状
 

1、停业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各大购物中心的情况差别不大!

 

随着疫情情况的加重和政策的要求,很多购物中心除了超市、药房之外,都不得不暂停营业。有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城市,还做了社区封闭式管理,连去超市采购的人都变少了。

 

 

 

2、亏损

 

恒大研究院最近的报告指出: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额仅在前7天内就有5000亿元的损失。随着停业时间的不断加长,损失还在不断攀升之中,数额惊人。

 

在情况严峻的大环境下,各个商家积极开展自救行动,通过线上商城同城配送、同城微店、微信群营销、优惠促销、打包销售库存商品等方式提升营业额,减少损失。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却远远不能弥补这次的损失漏洞。

 

 

3、焦虑

 

随着复工日期的不断推迟,商家和购物中心的焦虑越来越重。没有营业额,还要支付房租水电,和员工工资,连一些规模很大的商家也焦虑无比,说自己每天一睁开眼就要亏损几百万。

 

而对于多种业态聚集的购物中心来说,如果商家熬不过去,那么在疫情结束后,整个购物中心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商家洗牌,招商工作会困难十足,业态规划也会有重大变化。

 

 

4、寻求变革与创新

 

这次疫情让很多的实体购物中心看到了线上购物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感受到了形式的严峻和危机意识的重要性。也有人敏锐地指出,人们的消费习惯将会因此次“黑天鹅事件”发生变化,一些新的业态即将崛起,购物中心乃至整个商业地产都会迎来一波大的变革。

 

未来,在变革中创新将更被重视,变革,还有创新,将会为购物中心创造更多价值。

 


购物中心会发生哪些变革

 

1、购物环境进一步加强安全

 

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在将来,购物中心需要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比如,在所有顾客出入口设置消毒液,每日对现场各区域进行多次消毒,对所有员工进行不定时测温等健康管理,并进行个人防护培训。努力为市民们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场所。

 

 

具体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透明化:一切消毒工作细节化、可视化、显性化,不是要你觉得,要顾客觉得。

 

门神管理:严防死守,一切人、物资进出全面管理(体温、消毒)防患于未然。

 

多渠道及时传播:短视频、直播、会员社群等一切方式实时及时传递。

 

在设计方面,购物中心未来的设计对于降低危害公共安全的通风、病毒消杀的考虑将会加大,比如传统封闭式的特征可能会有变化,而疫情防控再次推动了VAV中央空调以及新风系统的使用,卖场内部病毒消杀的软硬件需求预计也将提上日程。

 

2、社区商业强势崛起

 

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动辄10万㎡+的体量,确实给城市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商业血液。

 

而大体量必然要面对的是更远的辐射范围,更大量的人群聚集,在重大疫情面前,反而成为了它的弱点。

 

 

相比之下,社区型商业更能有效解决1-2公里范围内人们的基础需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避免了人群长距离的移动。在此次疫情中,中小型的社区商业成为市民维持日常生活的首选,戴着口罩去大批量采购食品、日用品的现象成为常态。

 

经过这些天的“磨合”,在疫情结束后,市民与社区商业的感情链接将会得到加强,社区商业崛起势在必行。

 

即使是在未来的正常时期,社区商业的发展也将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性,提高生活效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出行效率。

 

3、运动、健康业态会进一步发展

 

在这次疫情中,人们对健康、医疗、医药品的认识和需求进一步加强,购物中心里是否有药店,是否有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人们的选择侧重点。对待餐饮也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下肚的。这些意识会促使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迎来新一轮的革命,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运动最大的需求是改变体型、提升体格、消磨时间等。经过此次疫情,提升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将成为人们的更深层次的需求,运动业态会进一步地扩大,并衍生出新的品类。

 

近年来,舒适美观的运动业态已经渐成购物中心招商的新晋心头好。2019年新开业的一些购物中心均抓住了这波趋势,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例如上海的长风大悦城。

 

 

 

此外,以健康餐饮、瑜伽馆、射击馆、专业球馆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较为突出,此外飞行体验、马丁车、攀岩、马术、格斗等运动品牌纷纷冒尖,体育消费多元且日益个性化。

 

运动体验类业态可以让顾客愿意在购物中心逗留,为购物中心带来许多触发消费。

 

在此次疫情事件影响下,民众的健康意识和需求愈发强烈,他们意识到,医疗资源和医疗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健康产业将会受到更多重视。一些护理中心、健康理疗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它们的聚客能力和稳定客流和购物中心有着很好的结合点。

 

未来,商业项目与健康产业业态结合也会成为一种新常态。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已在购物中心建设健康城,引入大型医院、医疗教科培及护理中心。

 

 

4、高品质购物中心更受青睐

 

疫情之下,定点定时加强对于公共区域的消毒已成为常态,可是疫情过后,又有多少购物中心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将不得而知。

 

反而是在疫情发生之前,对公共区域的消毒就已经是一些高品质的购物中日常在做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例如大部分的港资商场。

 

 

高品质购物中心,不仅仅只包括卫生,还有经营手段。有些购物中心里面的商家在疫情开始时哄抬物价,并粗暴对待顾客和员工。还有些购物中心虽然还在营业,但是管理不严,对不带口罩的顾客也不加劝阻,被市民拍照投诉。

 

这次疫情中,很多购物中心因为卫生不达标而被勒令整改,也有因投机倒把而被罚款的。而那些平日里就注重卫生品质的购物中心,则会给顾客安心感。那些在疫情期间维持物价,管理严格的购物中心,则是得到了一致好评。

 

未来,消费者必将更注重购物中心的整体环境品质,那些始终如一的经营者,将会得到更多的青睐。

 

5、线上线下商业加速融合

 

2003年非典过后,京东、淘宝等线上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近年来,线上品牌线下拓客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在这次实体商业寒冬之际,很多新零售品牌在这次疫情中却是订单爆表,一菜难求。甚至推出了跨界合作的方法,共同对抗难关。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去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道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如何能让消费者在家就能体验实体消费的快感,将会是零售业加速研究突破的一大课题。这一次的疫情,将进一步的推进线上线下的结合。

 

6、购物中心需要把卫生纳入基础保障

 

对于公共卫生,购物中心需要重视,像国外的大型购物中心,进门都会有酒精快速手部消毒。同时要注意风险管控:因为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好,购物中心风险应对在财务上计提损失考虑的比较少。经过这次疫情,购物中心无论是从财务、资本上,还是日常管理,都要把风险管控流程和预算。

 

消费者虽然对大力度促销已司空见惯,但当疫情退去后经济低迷的状态下,通过营销手段保持购买力并实现顾客回馈与口碑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7、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对于很多购物中心而言,已经有了自我调整发展模式,转型业务及增长方式的努力,但是在今天的疫情之下,还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更坚定地开展自我救赎之旅。比如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同时要确保竞争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一定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如何让购物中心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如何让成本是一种对顾客价值的投入,而不是一种价值牺牲,此时更强调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要保住现金流。

 

若是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的而言,依然建议重构自己的成本能力,因为应对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能力。

 

与此同时,在疫情背景下,迅速关注如何在做“减法”的同时,关注“加法”,也就是如何去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并创造顾客价值。


疫情改变认知,推动变革进程

 

 

在对抗疫情之中,全国人民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团结。对于商业地产而言,熬过了严冬,如何经营出春天是一个很重的任务。

 

在这次疫情中,商业地产积极地求新求变,寻找新的商机。所有人都期待着未来,购物中心需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抓住趋势做好改革,为顾客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时代发展也好,疫情也罢,都在不停地推动变革。但是,如果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体验,无法面对严峻的考验,就很难实现“让用户离不开”的远大志向,以人为本依然是最重要的变革要素。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shopmall.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收好喽!不可不知的8个中国购物中心类REITs

    收好喽!不可不知的8个中国购物中心类REITs

  • 看看这些绿色生态购物中心如何各显神通!

    看看这些绿色生态购物中心如何各显神通!

  • 购物中心与城市服务功能融合才是“王道”

    购物中心与城市服务功能融合才是“王道”

  • 购物中心迎来“户外”新行情

    购物中心迎来“户外”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