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提升商业空间的价值成为关键,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利用地形设计来丰富商业建筑空间。
通过利用场地高差、增加筑台、下沉广场、空中连廊等处理手法,在不同的基面上设置多个出入口,使得客流方便进入到建筑内部,非底层的商业也因此具有临街性开放的特点。
设计双首层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下沉广场,直接将人流引导至B1层,拉升人气,或在入口处设置自动扶梯或大台阶的形式将客流引导至二层或以上层,以达到双首层或多首层的概念。
日本的难波公园就是利用退台设置坡道将客流引导到不同的功能分区,最大化的发挥空间的价值。
广州天环广场则利用下沉广场的设置,将地下商业的空间展示出来,吸引了大批的客流,同时,提升了地下商业的空间价值。
泰国曼谷的Siam discovery利用室外连桥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站口相连,使地面交通到达的客群与轻轨交通到达的客群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商场。
苏州龙湖狮山天街布置的下沉广场沿着北侧的道路将人流导入到地下一层的商业中,并且引入梯田的元素概念,将商业空间与公共社交空间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借鉴苏州丝绸锦纶的线条串联起整个下沉空间,规划了看台与通道等功能,为商业中心聚焦更多的人气。
泰国曼谷的Siam discovery利用室外连桥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站口相连形成双首层设计,使地面交通到达与轻轨交通到达的客群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购物中心。
在建筑形体中顺应地形,形成不同的基面,结合多个出入口把客流引导至不同的楼层,激发游客探索欲望,增加客流在建筑内的动线长度。比如成都太古里。
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最高和最低点之间相差80米,其独特的地貌为开拓过程带来额外的挑战。设计选择多平台布局的构思,顺应天然地势,将影响减至最低。平台以楼梯、电梯或其他垂直移动的方式连接起来,令游客通行无阻。
同时,多平台的设计也能全面发挥地块临江的优势,让游客可以从多角度欣赏江畔景色。
泰国TAMBON BANG KAEO下沉式露天剧场是游客收集和持有各种物品的主要社交空间。从底层的下沉广场逐渐上升,以与第一层现有的超级广场顺利连接。
同时,沿着各个楼层店面的人行道网络通过连接桥和遮盖的人行道连接到现有的走廊和新的停车场,以完善两者之间的无缝流通。
桥本木叶购物中心花园步道作为主要出入口之一,贯穿了整个中心,花园步道通过水、树、花和植物的有机自然环境与购物和餐饮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类似于步行街的步行街。
多层走道和跨层桥梁让游客可以看到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和表演。
商业建筑的双首层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不同的场地高差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但是在商业建筑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客流均匀的导入到非首层对整体的空间活力的积极意义逐渐显露,继而进化出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设计出双首层”的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