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促消费稳增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扩大消费规模、加快升级消费结构、壮大市场主体为总目标,将实时“兴主体”“拓渠道”“强供给”“建载体”“惠民生”“优环境”六大行动。
“兴主体”
包括“壮大骨干企业”与“开展商贸领域招商引资”两个主要方向。
其中开展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将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连锁店,鼓励国际品牌企业在我省开设直营门店,引入品牌工厂,提高中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
特别强调了对于本土品牌的挖掘,包括以彝绣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文旅IP,老字号企业进驻主流电商平台等。
流量时代下,一个优质的首店品牌不仅能为购物中心吸引消费者的到来,也是区域消费情况的体现。7月初,“本来不该有”咖啡顺城购物中心开出首店,品牌名称的独特感,产品的优质,品类的热度,使其快速成为小红书一类自媒体平台的“宠儿”。
除了引入或创新品牌,品牌的升级也未尝不是一种焕新引入“首店”概念的方式。
云南本土品牌也在对于已有品牌的升级上,从门店空间、VI视觉、产品级次等多方面进行尝试,诸如嘉华点心行、冠生园人民糕点场等,尽管都是在原有的品类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但在空间规划、产品提炼上定位相较于原有品牌更加的明确,其所被赋予的“流量”属性也更加明显。
昆明冠生园·人民糕点厂/图源: 昆明冠生园官微
“拓渠道”
“传统交易市场+直播平台”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发展智慧旅游。
据艾媒咨询统计,到2022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到6.6亿人,涵盖了游戏直播、秀场直播、生活类直播、电商直播等,说明观看直播逐渐成为人们的上网习惯之一。
2020-2021年中国跨境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超过一千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10%。
对于传统交易市场来说,其虽然是大品类的集合,但空间设计的拥堵,同品类重复率高,想要快速打出知名度有一定的困难。茶叶、鲜花作为云南最具代表的产业,同品竞争更加激烈。电商的介入,帮助品牌快速寻找有针对性的买家,更好的锁定客源。
不难看出实体零售商业与电商日渐无法分开,不简单是传统交易市场与直播平台的良性互动,数智化对于购物中心运营在后疫情时代也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未来商业发展优势模式。
“强供给”
开展“保税展示+免税店+前店后仓+线下自提”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模式,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云南近几年,对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中老铁路开通,COP大会的举行更表现出了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亚世界的重要地位。
不同于其他我们所熟知的海外免税,云南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模式主角一定是南亚、东南亚商品。昆明近年也开拓了诸如自贸试验区等专业区域,并且还有云纺文创园这一类拥有南亚、东南亚主题交易市场的商业体,更不用说边境城市的交易贸易往来。
“建载体”
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口岸特色消费街区”,错位发展特色商圈,发展“夜经济”。
云南的商业与省外意向,头部商业品牌在逐步下沉,无论是围绕昆明周边近郊城市与昆明形成1小时经济圈,还是深入诸如大理,西双版纳、丽江等具有一定旅游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城市。民族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本土品牌特色品牌与一线连锁品牌的碰撞,云南的商业展现出的是其特有的坚韧。
而今年第二批夜间消费区域名单的出炉,除了具有一定历史与民俗文化的商业街区外,斗南花卉市场赫然在其中,不难看出云南的商业增长点,不是单一的存在于传统的商业中心,特色化的产品也大有市场可为。
斗南花卉市场
除此以上四点以外,“惠民生”与“优环境”分别从消费活动,消费市场管理给云南的商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特别“优环境”中强调将“选择具备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能力的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外广场,放宽临时外摆限制,允许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临时外摆。”
未来,市集,这个流动的商业模式,将会给云南的商业消费提供新的发展点,不同主题的市集,诸如非遗、咖啡等,也为更多的手艺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与良性的生存空间。
*该文章由赢商网云南站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