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合成钻石在多方舆论的影响下已然被置于市场的对立位置
正如电动车与内燃机车的争论不可开交,在时尚产业,天然钻石与实验室合成钻石的博弈也被渲染为一场划时代的新旧之战。
来自丹麦的全球最大珠宝商潘多拉上周二宣布,该公司将不再出售天然开采的钻石,而将完全转向实验室制造的钻石,即市场上俗称的人造钻石。它将于今年在英国发布首个使用实验室钻石的系列,然后于2022年转向其他市场。该系列的戒指、手镯和耳环将采用0.15至1克拉的钻石。
潘多拉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Lacik在一份声明中这样解释做出此举的原因,“钻石应该是可负担得起的,也是可持续的。”
他表示,这一变化是公司整体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一部分。此前潘多拉已承诺将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该承诺将通过多项节能措施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实现,潘多拉将在2021年底前公布一份符合《巴黎协定》的详细减排计划。从2025年开始,该公司还将只使用回收的黄金和白银。
有评论称,与卡地亚和宝格丽等高级珠宝品牌相比,潘多拉主要使用回收金属和人造宝石来制作珠宝,产生的碳足迹明显少于使用人工开采的金属和贵重宝石。
在英国BBC、纽约时报、彭博社等主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潘多拉弃用天然钻石的举措也被解读为该公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体现。
这种解读的大背景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地区的主要话题,对环境和采矿业工作方式的担忧导致人们对实验室合成钻石的需求不断增加。
2020年,全球实验室培育的合成钻石产量已经增长到600万到700万克拉之间。据国际钻石发展协会IGDA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有66%的千禧一代表示在购买婚戒时会考虑合成钻石。
由此产生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实验室合成钻石因为各个技术环节较为可控,其可持续化程度比天然钻石更高。
在宣布弃用天然钻石的决定后,潘多拉股价于5月4日当天应声上涨7%,达到四年来新高。
然而与此同时,钻石业界却对潘多拉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包括世界钻石委员会(WDC)、责任珠宝委员会(RJC)、世界珠宝联合会(CIBJO)、天然钻石委员会(NDC)和国际钻石生产商协会(IDMA)在内的五大行业组织发表联名信,指责潘多拉“具有误导性”的言论。
值得关注的是,潘多拉正是责任珠宝委员会(RJC)的一员,有评论称从未见过RJC公开指责任何一个成员。
他们认为,潘多拉的误导性言论,暗示了天然钻石行业的道德水平较低,如此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钻石产业产生意想不到的重大影响,况且潘多拉使用的天然钻石并不多。
从数据来看更加清晰。2018年潘多拉使用的宝石中只有0.04%是天然钻石。去年出售的8500万件珠宝中,仅有55000件天然钻石产品。
一些评论认为,潘多拉单方面表示不再使用天然钻石,却绝口不提它对天然钻石的用量少之又少。潘多拉利用了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合成钻石的矛盾,狡猾地使之成为品牌营销的机会,这不只虚伪,还将导致更多模仿者的出现,进一步激化已经存在的矛盾,造成更广泛的潜在影响。
不少行业人士担心,传统钻石行业在全球各地雇佣了数千万人,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依赖于天然钻石行业提供的收入和福利。疫情后这些社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行业的支持。与那些侃侃而谈可持续发展的精英想象的不同,这些弱势群体并不希望传统钻石行业坍塌。
现在,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合成钻石在多方舆论的影响下已然被置于市场的对立位置,矛盾愈发突出。
全球最大钻石供应商De Beers戴比尔斯曾坚决捍卫天然钻石的地位,强调天然钻石才是“真正”的钻石。公司高层曾坚持宣称绝不会销售实验室合成的钻石,甚至发明了一种能够辨别出实验室合成钻石的仪器。
2015年,De Beers还联合其他6家世界级钻石公司成立钻石生产商协会DPA,启动“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的推广项目。这一口号,正式取代了De Beers从1948年沿用至今,名垂广告史的口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iamond is forever)。
然而尽管De Beers等钻石巨头试图向市场重申天然钻石的价值,在舆论和市场压力面前,对于天然钻石“真实性”的辩护收效甚微。最终De Beers还是在三年前调转方向,正式推出采用合成钻石的人造珠宝品牌Lightbox。
向来坚持捍卫天然钻石的De Beers于2018年推出合成钻石品牌Lightbox
去年底,Lightbox开始积极扩大产能,该品牌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格雷沙姆的一家新制造工厂已正式投产,工厂建设耗资9400万美元,一旦全面运营,每年将生产约20万克拉的实验室培育的合成钻石,使其生产能力提高约10倍。
De Beers的布局继续引发舆论界对两种钻石的比较,然而学术界和行业中的明智的人都已经意识到敌对毫无意义,结果将是两败俱伤。
当前的舆论已经违背了科学事实。专栏作家Lenore Fedow在最新一篇名为《我们需要改变谈论培育钻石的方式》,批评市场将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进行盲目比较的现象。“我不想再听到关于实验室培育的钻石和天然钻石的任何说法。”
被鼓吹更具可持续性的实验室合成钻石,实际上同样需要大量的能源来进行生产,它在高压高温技术环境中制造,煤电的使用很普遍。全球50%至60%的合成钻石来自中国,而潘多拉最新人造珠宝系列也将在英国制作完成,这意味着合成钻石的市场份额增长或将把钻石行业的就业从非洲转移到北半球。
由标普全球旗下公司Trucost ESG Analysis撰写的一份名为《大型钻石开采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天然钻石行业透明度报告,纠正了人们对天然钻石环境足迹较高的误解,实际上,合成钻石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天然钻石的3倍。
Trucost的这份报告纠正了人们对天然钻石环境足迹较高的误解
截至2016年,全球七大领先钻石开采商通过钻石开采业务产生了160亿美元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净效益,花费数十亿美元投入社区建设,开采公司大力雇用本地居民,尤其是当地原住民,支付的薪酬直接和间接创造了39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两种钻石的市场份额的变化本质上来源于市场定位的进一步细分,可持续发展不是主要因素。
贝恩报告的主要作者Olya Linde认为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可以奇妙地共存,并使整个钻石市场增长。每种类型的产品都有明显的需求。更好的设计和更低的价格是客户选择实验室合成钻石而不是天然钻石的首要原因。对开采钻石的环境、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的担忧没有进入购物因素的前五名。
潘多拉对天然钻石的弃用,原本就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除了可持续发展,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Lacik承认合成钻石的优势在于它们更便宜。相同品相的产品的价格甚至可以低至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虽然钻石在其销售中只占很小份额,但是钻石均价的降低会刺激其合成钻石产品的销量激增。
这种便宜的合成钻石更适合作为日常珠宝,而不是大多数时候用作礼品的天然钻石,而潘多拉的品牌定位正是日常珠宝。
从纯粹商业的角度来看,潘多拉一面用可持续发展标签赢得口碑,对于来自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公众期待更高的北欧的潘多拉而言,这是势在必行;另一面试图打开合成钻石的市场,一石二鸟,堪称成功的公关行为。
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潘多拉的误导性言论并没有为公众更好地理解两种钻石,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尽管Alexander Lacik向BBC表示,“钻石的总需求很可能会增加,这不是’我们偷了别人的午餐’的问题”,但是这个声音被包裹在了鲜明的道德旗帜之下,根本没有被市场听到。
他还表示,特别是对千禧一代来说,他们更关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对实验室合成钻石的认识明显高于老一代,所以这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有人认为潘多拉不过是利用年轻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心来做生意,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无可厚非。毕竟,将合成钻石与可持续发展捆绑,与最初那些天然钻石生产商将钻石与情感捆绑为成功的世纪营销案例,没有本质的差别。
无论如何,营销不能脱离事实,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更多的公共责任。当前学术界、商界、行业机构和媒体各方对于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很多行业也是如此,人们都仿佛被生物界的进化论锁定了认识规律,看到技术发展就习惯性地称为革新,认为新的一定要取代旧的。
然而真实的行业情况十分复杂,对庞大的产业进行笼统概括是不负责任的。越来越多公司同时销售两种钻石,更多是出于细分市场的商业考虑。
这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存量争夺,天然钻石当然需要在低价的合成钻石面前,找到保持其价值的新方法,否则它也无法将市场份额的缩小归咎于合成钻石。但合成钻石也并不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它不过是一种平价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